父子三人同娶一个女人,原本以为只是个笑话,但却是真实的历史

晨曦微照古桥流水边 2025-02-25 11:37:17

在古代,有个女子竟接连嫁给父子三人,这事儿搁到当下都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就更别提在封建传统的古代了,实在是超乎常人想象。

过去的人十分看重纲常和礼法,纲常得守好,辈分也绝不能错乱。在古人眼里,这事儿的重要程度远超生命,丝毫马虎不得。

俗话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中原那套规矩,在千里之外的匈奴地儿可不管用。地域不同,习俗规矩差异大,中原的一套到匈奴就吃不开了。

匈奴人有个习俗,叫“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不光财产和地位,由儿子或弟弟承接,就连父亲或兄长的妻妾,他们也会一并接收。

要讲的这事发生在匈奴地界。古代四大美女里的王昭君,经历颇为特殊,先后给父子三人当媳妇。

“昭君出塞”这一故事背后,藏着她不想谈及的过往。那往昔的经历,于她而言或许有着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是她内心深处不太愿意再去触碰的一段岁月。

【匈奴求亲】

在公元前54年,有件重大事件出现:匈奴的呼韩邪单于带领部众归依了汉朝,并且向汉朝表明自己称臣的态度,此举对当时局势影响颇大。

汉武帝都没做到的大功绩,汉宣帝做到了,他开心极了。汉宣帝专门划出块地让匈奴人住,还赏了好多生活用品。匈奴人特别感激,纷纷夸赞汉宣帝英明。

自汉武帝起,汉室便频繁向匈奴发起战事。经汉军持续且强力的攻打,匈奴的势力遭受重创,只能龟缩在大漠的偏远之地,难以再像往昔般张狂。

沙漠里物资稀缺,匈奴人日子过得苦哈哈。他们想从西域各国抢些粮草物资,可西域各国靠着汉朝,有汉军帮忙,匈奴人去抢,结果吃了大亏,损失相当严重。

当时局势下,匈奴起了内讧。呼韩邪单于的兄长郅支自行称帝,匈奴由此一分为二,成了南匈奴与北匈奴。郅支带领北匈奴,呼韩邪单于则掌管南匈奴。

双方前前后后打了好多场仗,大仗小仗加起来有几十场。一番激战后,呼韩邪单于处于下风,实在没办法,只好前往汉朝寻求庇护。

这无疑是个明智决断。匈奴人在大漠时生存艰难,近乎绝境。但后来依附汉朝,呼韩邪单于的部族便摆脱困境,生活开始有了起色,日子渐渐好了起来。

呼韩邪单于没什么野心,心里对汉宣帝满是感激。为了让彼此关系更紧密,他前往朝廷拜见汉宣帝,并恳请赐婚,期望能成为汉朝的女婿,借此巩固双方情谊。

汉宣帝那可是打心眼里乐意。虽说当时匈奴实力已远不及往昔,然而,要是能当上匈奴单于的老丈人,这事儿多有面子啊,在众人面前可太威风了。

然而这事儿在朝堂一提,就引发强烈反响。好多大臣纷纷表态反对。他们心里觉着,这可不就跟和亲没啥两样嘛。

在汉朝那段历史里,“和亲”这词可不咋光彩。想当年,刘邦碰上势力正旺的匈奴,被困在白登山,实在没辙,只好通过和亲这种方式来求得和平。

然而匈奴人不安分,虽从汉朝得了丰厚“陪嫁”,仍时不时侵犯边境。正因如此,汉武帝才多次出兵攻打匈奴。

大臣们所言有几分道理,汉宣帝便耐心解释:“这次赐婚跟从前‘和亲’差别大,如今南匈奴是咱大汉臣子并非敌人。这就是简单赐婚,嫁妆没以前那么多。你们谁没经历过赐婚?难不成以后公主都不嫁人了?”

既然皇帝都这般表态,大臣们也没啥别的法子。难道往后大家真就彻底不跟皇族结亲了?那恐怕也不现实,可又实在棘手,不知如何是好。

如此一来,赐婚这事儿便算敲定了。双方知晓旨意,接下来就按这安排准备,一切已然明确,就等着按部就班推进后续事宜。

【昭君出塞】

随后,汉宣帝碰到个棘手事儿,啥事儿呢?就是给人赐婚,可这赐婚对象选谁,成了摆在他面前的难题。

按常理,呼韩邪单于想当女婿,就该许配公主。但那时匈奴所处之地,条件恶劣。公主身份尊贵,自小养尊处优,哪能吃得了在那种地方生活的苦头呢。

那就选派宗室女子前往,可众人却纷纷推脱。哪怕汉宣帝给出不少好处,还是没人乐意。显然大家都不糊涂,要知道,肯嫁给匈奴人的,恐怕也就只有不明事理的人了。

汉宣帝没别的办法,只好在后宫挑个人,假装成公主,把她嫁给对方,以此解决问题。

那会儿,汉宣帝身旁的昭仪傅氏进言:“陛下,后宫有个叫王昭君的宫女,模样不算出众,性子也不太讨喜,在后宫没什么人喜欢,要不把她许配给匈奴吧。”

汉宣帝听闻后,决定就按此执行。但这次赐婚意义重大,关乎汉朝与匈奴的关系,所以汉宣帝专门召见王昭君,对赐婚一事做相关安排。

等看到人,着实被惊艳到了。真没料到,这王昭君居然美若天仙,容貌出众得能让整个国家为之倾倒,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汉宣帝后宫佳丽众多,为便于他挑选,入宫女子都得让画师画像,他看画决定女子是否留下。这一来,好多人就给画师送钱。像傅昭仪,就是仗着画师画得好,才当上昭仪的。

王昭君不肯依从某些要求,那画师便故意把她画得难看,结果导致她失去了被汉宣帝青睐的机会,未能进入汉宣帝的视野。

傅昭仪跟王昭君之间有矛盾。她眼红王昭君的美貌,凭借自己昭仪的地位,指使王昭君为她弹奏琵琶。

王昭君瞧不上她,借口时机不对,琵琶音不准,不肯弹奏。傅昭仪恼羞成怒,下令打王昭君八十大板。她本只想吓唬吓唬,可王昭君毫不屈服。傅昭仪怕真打出人命,只好就此收手。

听闻汉宣帝打算选个人嫁去匈奴,她便特意举荐王昭君,纯粹是为了报复。这当口汉宣帝有此想法,她便抓住机会,挑出王昭君,报复的心思昭然若揭。

可汉宣帝一见到王昭君,情况就变了。之后,汉宣帝直接把那画师给处决了,还将傅昭仪逐出皇宫。这般举动,也能算作汉宣帝对王昭君的一种补偿吧。

启程那日,王昭君端坐在马车里。一想到即将离开家乡,泪水就忍不住流下来。她哭着随手拨弄起琵琶,那琴声婉转哀伤,听到的人,无一不心生悲戚,落下泪来。

正巧那会儿,一群大雁飞过。大雁听到悠扬琴声,瞧见那美丽女子,瞬间愣神,忘了扇动翅膀,一只只直往下掉。这就是“沉鱼落雁”里“落雁”的来历,后来人们就用“落雁”代指王昭君。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大漠生活实在单调,既没戏曲杂耍可看,也无美食美酒可享。目之所及,唯有头顶蓝天白云,眼前是广袤无垠的草地,还有四处可见的成群牛羊。

就算是单于,地位虽高,所用物品比平常人精良些。但说到娱乐这块儿,依旧没啥花样,相当枯燥。

然而,王昭君一到,呼韩邪单于的日子就大不一样了。王昭君肌肤细腻雪白,不像匈奴女子那般黑且糙,她容貌漂亮,说话文雅,没多久就把呼韩邪单于给彻底征服了。

另外,呼韩邪单于极爱王昭君所弹的琵琶。在草原上,根本听不到像她那样美妙的琴音与歌声,这独特的才艺,让单于为之倾心。

呼韩邪单于把王昭君封为宁胡阏氏,对她十分宠爱。王昭君起到关键作用,让匈奴和汉朝关系从往昔紧张对立,逐渐变得紧密融洽起来。

在那段时间里,王昭君给呼韩邪单于生下一个儿子,孩子被命名为伊屠知牙师 。

自打有了孩子,王昭君心态起了变化。虽说心里还念着故乡,但也实实在在将匈奴视为自己的家,不再像从前那般仅仅把这里当作暂居之地。

三年过去,呼韩邪单于离世。王昭君自认为完成使命,就向汉宣帝上奏请求,盼着能回汉朝。

但汉宣帝可不这么想,在他眼中,王昭君的意义在于维系汉朝与匈奴的关系。这是王昭君一辈子的任务,只有留在匈奴,她才有用处。

汉宣帝让王昭君遵循匈奴习俗,即父亲离世后,后宫妻妾会由新单于接手。就这样,王昭君改嫁给了呼韩邪单于之子复株累若鞮单于 。

对从小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王昭君而言,这简直痛苦不堪。可汉宣帝以国家大义相劝,再加上君命不可违抗,无奈之下,王昭君最后只能接受命运安排。

显而易见,这般日子对她而言犹如煎熬。所幸复株累若鞮单于对她钟情不移,他俩成婚的十一年间,先后生下了两个女儿。

复株累若鞮单于离世,他弟弟搜谐若鞮单于登基。王昭君又嫁了一回,成了搜谐若鞮单于的妻子,也就是阏氏。

过了两年,王昭君离世,匈奴人给她办了场极为隆重的葬礼。在匈奴人眼中,王昭君可不单是单于的妻子。她身为汉朝使者,更是匈奴人心中的女神,其模样深深印刻在匈奴人的心坎里。

世人常传颂昭君出塞之事,可鲜有人知她在匈奴生活艰难。虽说继位的单于对她还好,可远离家乡,生活条件比不上汉朝,更难熬的是,她得承受巨大心理负担,先后嫁给父子三人。

她为汉朝奉献无数,这便是其伟大所在,亦是值得众人敬重之处。她的付出难以计量,在为汉朝的奔波与奉献中,展现出非凡品质,赢得大家的尊重。

0 阅读: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