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参观毛主席故居,指着门匾问:谁提议的?“故”这个字不妥

楚翊许也 2025-01-20 18:16:28

1951年,毛主席的私塾先生毛宇居为他的故居亲手题了匾额,挂在了门上。毛主席在听到匾额所题的内容后却皱起了眉头,连连摇头道:“不妥,不妥,最好换了它。”毛月秋很是费解,不禁问主席:这有何不妥?

«——【·毛主席的故乡·】——»

在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冲,有一处用泥砖垒砌而成的房屋,顶上用青瓦茅草遮盖,五间主屋整体呈现“凹”字,坐北朝南,背靠青山,四周有高大葱郁的竹林环绕,这里是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故乡。

每天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每个人到这里都安静地看着走着,似乎在这一砖一瓦中能探寻到毛主席的少时岁月。

走近这里,可以看到中间的房门上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上面写着“毛泽东同志故居”,殊不知,这匾额曾四次改名,而每一次改名的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匾额引起争议·】——»

韶山冲毛主席的故居最早是由毛主席的祖父于1878年所建,那时还只是五间半的茅屋,后来被毛主席的父亲逐渐扩大修缮,是典型的南方农村改造。

1925年,青年时代的毛主席以养病为由与夫人杨开慧一起回到了故乡,在这里他与父老乡亲们同吃同住,深入群众中去探索革命的道路。

后来毛主席到各地参加会议,发动农民运动,很少有时间可以回故乡看看,因为当时对于他来说,没有什么比让当时的中国走出黑暗更重要。

然而在1929年,国民党发动战争,反动派占领了湖南,毛主席的住所被大肆破坏,原来的泥墙瓦房全部化为废墟。

一直到1949年,湖南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共产党成功领导人民迈向了新时代,此时再无战乱,一切开始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1951年毛主席在韶山冲的老家也终于得到了重建,并还原了以前的模样,经湖南省政府上报批准,毛主席故居于1952年开始对外开放。

当时负责管理的是毛主席的弟弟毛泽民和叔叔毛月秋。湖南省湘潭县的政府人员在开放前对重建的故居进行了整体的参观,里面连同摆设都一如几十年前那样,可有人指出这重建的老宅虽好,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里作为领袖长大的地方,门头上空荡荡的实在是说不过去。

众人一看,果真如此,没有毛主席就没有现在的新中国,如此的丰功伟绩,故居门上怎么能连个匾额都没有呢?于是纷纷开始为匾额的内容提出建议。

有人说,现在百姓们对毛主席如此爱戴,大家都在喊“毛主席万岁!”,为何不顺了民意,就用这句话呢?

毛月秋听后觉得不合适,虽然“万岁”这个词是大家的美好期许,但作为门匾实在是过于浮夸。

又有人说到现在全国上下都在高呼“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百姓们自发拉起的横幅,毛秋月和毛泽民一听觉得如此甚好,最终他们确认将“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制成牌匾,悬挂在正门前。

而为牌匾题字的人正是毛主席曾经的私塾老师毛宇居,字体刚劲有力,与此处浑然一体甚是恰当。

大家对这块匾额十分喜欢,纷纷夸赞提出建议的人,毛主席的伟大应当被人民歌颂。

1953年秋天,毛主席故乡的亲人受邀到北京做客,他们提起这件事时毛主席只是问了一句匾额的内容,毛月秋激动地说:“我们征求了群众的意见,经过多番商讨,最终一致决定将‘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挂在了堂屋正门上。”

毛主席却皱起了眉,本来对这些事并不放在心上,但当听到题词后还是忍不住说了几句:“不妥,不妥。”随从的人忍不住问道:“哪里不妥呢?”毛主席摇着头说道:“最好换一块匾,伟大一词不是随便说的。”

毛月秋很是不解:“这不是哪个人自己的主意,打跑日本人,带领群众革命,成立新中国,让全国上下的百姓都过上了太平的日子,人民心里你就是伟大的,是大家共同的想法。”

毛主席还是坚持:“哪里是说伟大就伟大了?‘伟大’不是随口就来的,真要说伟大,那是中国共产党和我们的人民伟大!有了共产党的领导我们才能战胜敌人,有了人民的支持才有现在的生活。”

在毛主席眼里自己的一切成就都是建立在党和人民的基础上,他谦虚低调,功成不居,一直以来最想看到的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的日子,是看着中国慢慢强大,是让外国的反动势力再也不敢来招惹我们。

北京探亲结束后,毛主席的亲人们回到湖南就立即向湘潭县县委请示,他们传达了毛主席的个人意愿,县委予以高度重视,那里是毛主席的老家,自然要尊重他的想法,于是立马将匾额换成了“毛泽东同志故居”。

有一次毛主席回到家乡,看到昔日居所匾额上的字也没有什么意见,对于他来说这些都不重要。

就这样,“故居”这一称呼使用了十几年。直到一次刘少奇去湖南做调研工作,路过毛主席的家乡时对门上的匾额又有了不同的看法。

«——【·刘少奇提议改字·】——»

1961年四月,刘少奇刚在广东开完会就与妻子一起马不停蹄的抵达湖南王家湾做调研,忙碌多日后工作结束,没多久就要返京了。好不容易来一趟,刘少奇提出要在附近转一转,于是北上去了毛主席的故乡。

刘少奇刚走近毛主席老家的房舍,抬头看到门上挂着的几个大字不禁思索起来,片刻后他问身边的随从这是谁提出来的,这块牌匾题的实在是不好,有一字的使用非常欠妥。

众人不解,“毛泽东同志故居”几字已经挂了十几年了,这些年这么多人前来参观过,其中不乏中外各界的名人,大家都不曾觉得有什么问题。

刘少奇解释道:“问题出在这个‘故’字,‘故’字有过去的意思,但也包含‘已故’这层不吉利的含义,一般我们说‘故居’都是指这个人已经不在了,那他住过的地方就称之为‘故居’,而毛主席身体健康,我们党和人民都希望他能长命百岁,这样称呼实在是欠妥。”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刘少奇所说的是这个意思,如此一来,匾额上的字确实应该换掉。那既然不用“故”,又该如何称呼毛主席的老宅呢?

刘少奇看了看匾额说道:“将‘故’改为‘旧’更好,相比于‘故居’,旧居是指一个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而这个人只是身在别处,少了很多忌讳。”

我们都知道,“故”字的含义非常广泛,既有“过去”的意思,也有“已故”的内涵,有个词叫“故乡”,这里的“故”是独一无二的,很多名人在自己家乡的住所其实都是被称作“故居”,刘少奇的这次提议正是为了避开“故”字含义中的不好部分。

而“旧”是指“以前”,凡是住过的地方其实都可以称得上是“旧居”,因此,“故居”往往只有一处,“旧居”则可以在各地。

刘少奇的这次提议立马引起了湖南省委的高度重视,但他们自己并不敢轻易更改,随后将情况进一步上报给中央,经同意后立即将匾额的内容改成了“毛泽东同志旧居”,由郭沫若先生提笔书写。

从此人们也一改往日称呼,前来韶山冲皆是说要看看毛主席的“旧居”。就这样“毛泽东同志旧居”用了二十多年,一直到毛主席离世多年,又有人给出了新的建议。

«——【·改回“故居”·】——»

1976年,深受人民爱戴的毛主席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全国上下无人不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多少人哭肿了双眼。

时间来到了1983年,这年是毛主席九十周年诞辰纪念日,此时伟人已溘然长逝,大家仍想做些什么来表达对他的思念。

此时湖南省政府里有人提出毛主席老家旧宅的挂匾已经很多年了,趁着这次纪念日换一块新的,并将内容换回“毛泽东同志故居”,这里是毛主席的故乡,这样一来也可以与其他地方毛主席的旧居区分开。

湖南省政府很快接受了这个提议,他们特地去北京去请邓小平帮忙,在知道是为毛主席的旧宅换匾额时邓小平,赶紧找人取来了笔,亲自写下“毛泽东同志故居”几个大字。

这块匾额沿用至今,除了是对毛主席旧居的称呼,里面包含了大家对他的思念。

而毛主席的功绩那不是三言两语说的完的,他一直在为了人民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奋斗在最前线。

«——【·伟大的人民领袖·】——»

毛主席出生于农民家庭,在农村长大的他深刻懂得人民生活的艰苦,看着老百姓们饱受压迫,毛主席刻苦学习,后来在求学过程中他渐渐了解了马克思主义,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无产阶级事业中。

毛主席为了革命曾屡次遭到敌人的刺杀,但每次都得以化险为夷。在危难时刻,毛主席总能为中国革命事业探寻出一条光明的道路,在他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这无疑是中国千百年来开天辟地的大事,人民当家做主,终于脱离了深深苦海。

虽然毛主席已经不在了,但他的思想,他的精神,他的理论,这一切都像炽热的火炬一样不断传递下去,伟人之所以是伟人是在于他的永垂不朽,共产主义根植于我们心中,我们流淌的红色血液无不迸发着为祖国的事业奉献自己的勇气和力量。

如今毛主席的故居还承担着重要的教育意义,这里承载了太多红色记忆,很多年轻人来到此处在深入了解毛主席的事迹后都由衷的产生敬意,更加坚定相信我们的党和人民,更加笃定中国一定会实现伟大复兴。

«——【·结语·】——»

一块小小的匾额不仅仅是简单的名称,还是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敬爱,对中国共产党的敬仰,没有毛主席,没有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奉献,又何来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那段红色岁月从未远去,我们跟着前人的脚印,从不曾停止对梦想的追求。

0 阅读:12

楚翊许也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