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的叙事方式上,色、香、味、形等方面是茶最开门见山的内在表达。在爱茶人的眼里,除了看懂这些茶的品质特征信息,还需要喝懂隐藏着的更为本真的滋味密码,比如树龄,比如生态等等。
而这些信息,除了从茶的整体表达里窥探一二,还可以从一泡茶的尾水中获得。那么,尾水中究竟隐藏了哪些滋味密码?它与茶的工艺和品质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
尾水中的滋味密码来自
1. 采摘:采摘的老嫩程度直接影响茶的最终表现。适中的嫩度和成熟度能为茶提供丰富的香气和滋味来源。例如,采摘过嫩的茶青可能在尾水阶段显得寡淡,而采摘适中的茶青则能在尾水中保留一定的韵味。
2. 加工工艺:工艺不到位的茶在尾水阶段会暴露出问题。例如,未转化的多酚类物质可能导致尾水阶段出现苦涩感,而工艺到位的茶则会在尾水中展现出醇净通透的质感。
3. 火功:良好的火功可以让茶提香固汤,增加耐泡度,使尾水更醇净通透。例如,一些火功到位的岩茶在尾水阶段依然能够展现出清晰的香气和甘甜的滋味。
尾水的表现不仅取决于茶的工艺,还与山场环境、茶树树龄等因素密切相关。一些山场气足的岩茶在尾水阶段依然能够展现出独特的山场韵味,令人印象深刻。 尾水的表现也可以拉高一泡茶的上限。比如武夷岩茶的一些品种茶虽然可能在初期表现不佳,但尾水悠长且山场气足的茶会增加品茶者的好感度。这说明尾水的表现不仅能够反映茶的品质,还有可能提升茶的整体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