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曾经严肃紧张的“关税战”,如今却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
美国当地时间4月11日,白宫官员表示:美国对中国关税的实际加征总关税税率已经叠加至145%。
参考信源:中华网新闻2025-04-11《美国对中国征收145%关税,白宫确认 极限施压策略升级》
由于此前各路媒体报道的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关税为125%,白宫还特意解释,此前“对等关税”并未包含因芬太尼事件对中国征收的20%关税。
之前没加上是因为总统先生忘了,现如今补齐,共计145%。
不得不说,都什么节骨眼了,特朗普还在纠结谁比谁加格关税更多,以此来表明谁更硬气。
中国在对美进口商品加征125%关税后,已经郑重宣布:无论你美国后续加多少,中方都不再予以回应,因为这个数字早已没有了实质意义。
参考信源:中国新闻网2025-04-11《关税沦为游戏,美国已成笑话》
关税搅乱海运市场
中美关税大战开打之后,第一个受伤必定是依赖出口至美国市场的外贸企业。
据香港《南华早报》最新报道称,随着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的持续升级,海航运输的订舱量骤减,市场上已经出现部分货主无奈宣布“弃货”的极端情况。
其实这都在预料之中,关税翻了一倍多之后,原本300万的货直接要交300多万的关税,即便美国市场对中国商品高度依赖,但价格翻了几倍之后,还是很容易砸到手里。
届时赔掉货物的300万以及关税的300多万,还不如直接及时止损,毕竟违约的损失反而更加容易接受。
于是,在中美进出口企业减少订单交易之后,货运需求量开始下降,外加上许多进口商放弃的货物停留在码头,间接导致了港口愈发拥堵,运输效率再度下降。
恶性循环之下,看似海运行业缺乏订单,实则根本就没有几个港口能够顺利运送货物,反而导致运输成本疯狂飙升。
所以,看似表面上关税只增加了145%,实则运往美国的中国商品需要乘以五到六倍的价格才能回本。
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的鸡蛋价格能够去到十几美元一斤了...
中国制造业出口“对美依赖下降”
进口企业苦不堪言,出口企业失去订单后,被迫停产放假,大量工厂关门,工人失业。
中国和美国在贸易战打的如火如荼,但进出口企业却提心吊胆,想着用各种方案降低成本,从而勉强支撑。
有部分进货商想要同出货厂商协商,通过分担关税的方式降低损失,以此来继续维系贸易关系,但如今的关税数额已然让双方转圜余地。
为此有人说,难不成就不能“以物易物”吗?中国是能源进口大国,美国的进口企业可以用同等价值的能源同出口进行物品交易,从而绕开关税。
不好意思,这样的方式还真行不通,因为进出口商品的管制有着极为严格的审查,若是私下进行交易,那巨额罚款就能罚的你一无所有。
总体而言,如今的关税已经伤及了海运市场的大动脉,若是关税不能妥善解决,那中美贸易将逐步完成“硬脱钩”。
2018年,特朗普就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但那时候我国的态度却并不强硬,反而是求着美国高抬贵手。
此后的2020年,特朗普大举制裁大棒,中国依旧忍气吞声,并未予以强硬回击。
然而,2025年特朗普出台关税政策后,中国却一改常态,不带任何犹豫的做出同等反制,你美国加多少我中国就跟多少,甚至连一次沟通都没有。
说实话,这也不能全怪特朗普过于夸大,毕竟前些年的中国可不是这样的,如今自己的关税政策毫无效果,他也倍感意外。
出现这一截然不同局面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中国对美市场的依赖明显下降,从2019年开始,中国对美出口商品的总额曾一度占据中国贸易总量的19%,将近5分之一。
彼时的中国没办法也不能与美国进行贸易切割,因为那会让无数中国底层民众失业,没有收入来源。
但从2024年开始,中国对美出口商品总额一度下降至11%,迎来改革开放之后的历史最低点。
我们对美国市场不再过度依赖,反而通过欧盟、日韩等市场进行了分流,其中大部分低端制造业迁往了东南亚等国。
所以,在明知贸易战会导致中美贸易硬脱钩的前提下,我们依旧予以强硬反制,说明其损失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虽然依旧会有大量依赖对美出口的企业遭受灭顶之灾,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上甘岭,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早晚都要打,中国政府会尽快给出激励方案,促进相关企业的转型以及失业人员再就业。
欧盟的“摇摆政策”
相较于中国的硬气,欧盟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却在4月10日,宣布将原定于4月15日实施的针对美国加征25%关税的反制措施暂停90天。
起初,欧盟也打算学习中国对美商品进行加征关税,但美方却视若无睹,反而让欧盟慌得不行。
参考信源:极目新闻2025-04-11《欧盟委员会主席:欧盟将暂停对美关税反制措施90天》
没办法,欧盟毕竟不是中国,他们的在军事领域以及经济贸易上都高度依赖美国,即使撕破脸也没有能力与之叫嚣,所以只能装装样子,一看情况不对就赶紧低头认错。
对于欧盟的“摇摆政策”,中国民众自然是不屑一顾,但这也说明,美国的影响力依旧强大,许多国家乃至于地区目前还是在美国的控制之下。
结语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不要惊慌,更不能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