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头号“粉丝”阿根廷总统米莱,在这轮中美关税战中选择的立场却出乎意料。
在不久前外媒刚曝出阿根廷决定不跟美国对华政策,即使美方威胁都无动于衷。
近日又有消息揭露,米莱在大量“翻倍”进口中国商品,甚至是对中国大开关税绿灯。
米莱为什么要如此做?此举很可能激怒美国,他又会怎么应对?
阿根廷媒体去年曾报道,米莱上台之前是一个“比西方政客更加反华的总统”,并且对中国充满偏见。
他在选举期间指责中国廉价商品对阿根廷的经济破坏,并叫嚣“中国是刺客”;
后续这位总统甚至扬言“将与中国断绝关系”,上台后停止贸易。
他和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两人被称为南美洲“对中国最有敌意的两名政客”,当时普遍认为中阿关系会迎来挑战。
但米莱上台之后不久,马上意识到了中国在阿根廷经济发展和解决通胀过程中的作用。
当时中国和阿根廷有一份重要的“货币互换协议”,从2009年就开始进行了。
中国将人民币换成阿根廷的比索,增加人民币在国际交易中的份额,并让阿根廷积极和中国做生意;
而阿根廷则是用人民币兑换美元或者买“中国制造”。
在米莱上台之前,中国和费尔南德斯政府还有一部分没有兑换完,当时暂停了。
后续米莱在改革中,率先对中国伸出了“橄榄枝”,主动邀请中方恢复协议。
中国并没有计较米莱此前的言论,后续仍然和阿根廷政府继续了货币兑换。
消息人士表示,米莱上台前几个月就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口中国制造。
在年初的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上,米莱作为嘉宾公开对中国示好,表示中国是伟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且“中国和阿根廷的经济高度互补,双方有许多合作可以一同进行”。
但阿根廷和中国的密切合作引发了一个国家的不满,美国准备插手此事。
尤其是干预中国和阿根廷的货币互换协议,由此引发了接下来的事情。
4月初美国拉美问题特使卡洛内突然表态,称华盛顿非常重视和阿根廷的关系,但美国坚决不可能容忍中国“强化在阿根廷的影响力”。
所以中阿货币兑换协议必须要停止,这是美国的要求。
他还不忘对阿根廷放出威胁,表示如果阿根廷不打算这样做,那么他们未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就不能贷款了。
阿根廷至今仍然欠IMF贷款,但米莱决定“抵制”这种威胁。
本月中旬在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去阿根廷访问之前,米莱政府坚决续约了和中国的兑换协议,根本不给贝森特出手的机会。
阿根廷为什么要执意如此做?有消息人士认为米莱是为了还债。
人民币兑换美元是硬通货,但阿根廷比索不是。
若不续签货币互换协议,阿根廷需自己拿钱在2025年6月和7月分别偿还约29亿和19亿美元的债务,这是他们之前借的钱。
这对于外汇储备紧张的阿根廷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将进一步消耗其有限的外汇储备。
所以中国的互换协议对于阿根廷来说就是救命稻草,他们也不会松手。
近日,阿根廷媒体又曝光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在中美打关税战之际,特朗普的这位“阿根廷粉丝”米莱居然在拆美国的台,令共和党大为光火。
报道称在今年2月阿根廷对国外放松限制进口产品,对中国的进口贸易额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
不仅如此,阿根廷宣布对水泥、电子产品等取消进口限制,这些产品又是中国出口的优势货物,抢走美国大量订单。
所以米莱的举动自然被盯上了,这是他们又一次和美国号召的政策“对着干”。
从特朗普以及美国其他政客的警告不难看出,美国长期将拉美视为自己的“后院”,试图在该地区维持经济和政治主导地位;
对中国在拉美的影响力扩大保持警惕,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遏制。
美国曾施压阿根廷和中国减少交流,以维护他们的霸权体系,限制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不过美国或许忘了阿根廷不久前还是挣扎在“破产线”上的一个国家,保住自己才是第一要务。
阿根廷长期饱受经济困境的折磨,比索大幅贬值,通货膨胀率急剧攀升,一度突破200% 。
在这样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民众生活成本大幅提高,需要物美价廉的商品来“降温”。
中国制造业凭借齐全的门类、成熟的供应链体系,生产出的商品物美价廉,正好契合了阿根廷稳定物价、满足民众基本生活需求的迫切需要。
大量中国商品涌入阿根廷市场,对西方来说竞争不过就选择加关税,但对于阿根廷来说是丰富了当地的商品种类,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以家电数码产品为例,中国品牌的产品出口到阿根廷之后,他们长期进口日本、韩国和美国产品的依赖越来越少。
中层家庭省下来一大笔开支,这就是米莱所说的“中国和阿根廷的经济高度互补”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趁着这波中美关税战,阿根廷也“收割”了美国一把。
今年三月中阿双方签署《阿根廷坚果输华议定书》以及《阿根廷牛黄输华议定书》。
再加上今年中国的进口需求带动了阿根廷国内农业、畜牧业、采矿业等产业的发展。
为满足中国市场对大豆、肉类的需求,阿根廷加大了对农业和畜牧业的投入。
从牧场建设、牲畜养殖到肉类加工、冷链运输等整个产业链都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所以和中国合作才是前景,米莱上台之后也明白他们和美国原来并没有太多利益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