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宰相,有人出身高贵,有人少年得志。
然而能在七十岁高龄才登上权力巅峰的,百里奚可谓独一份。
更不可思议的是,他并非贵胄出身,而是一个用五张黑羊皮赎回来的奴隶。
“千古一相”百里奚,七十岁之前是个非常倒霉的“打工仔”。
他是春秋时期虞国人,才能出众,但穷困潦倒。
年轻的时候他给人养牛放牛,到三十岁才娶上媳妇。
百里奚知道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决定外出闯荡,建立一番功业。
可离乡打工实在不容易,百里奚屡屡碰壁。
以至于他流落乡野,在齐国靠讨饭度日,混得还不如在老家帮人养牛的时候呢。
好在遇见了隐士蹇叔,两人一见如故。
在蹇叔的帮助下,百里奚谋得一份新的差事——在齐国帮人养牛。
养了一段时间牛后,正赶上“无知弑齐侯”。
公孙无知杀了齐襄公,自立为君,正在悬榜招贤。
百里奚知道后,蠢蠢欲动,跃跃欲试,结果被蹇叔一把拦住了:
他这位子来得不正,说不准哪天就让人踹下去了,你还敢跟着他混?
百里奚一听,有点害怕,于是就听了蹇叔的话,老老实实继续放牛。
果不其然,齐大夫雍林杀了公孙无知,群臣拥立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齐桓公。
齐桓公也开始广招贤能,至于公孙无知的党徒,自然被清洗干净了。
百里奚一想到自己差点也是其中之一就觉得后怕,因此齐桓公招贤他也没敢去。
他因此错过了一位明主,也错过了和管仲鲍叔牙当同事的机会。
兜兜转转,还是放牛百里奚再次回到虞国时,靠着蹇叔的关系,得到了虞国大夫宫之奇的引荐。
可蹇叔又对他说:虞公是一个贪图小利的庸碌之徒,很难有什么作为。
听说晋国的公子重耳颇有贤明,蹇叔提议两人一起到晋国投奔明主。
但此时的百里奚已经不想再在外奔波了,于是便惜别了蹇叔,留在虞国做了中大夫。
蹇叔眼光毒辣,虞公确实是个贪财短视的人。
面对晋国“借道伐虢”的诱惑,他收下了宝玉与名马便应允借路。
实际上,晋国与虞国相邻,一直都有吞并虞国的念头。
只不过虞和虢是盟国,晋国这才不敢轻举妄动。
宫之奇主张虞虢联盟,还给虞君讲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可惜他是一点也没听进去。
百里奚也知道此举等于自取灭亡,但眼见虞公连宫之奇的话都听不进去,深知劝谏无用。
果然,晋国灭虢,回家路上顺手就把虞也灭了。
之前送来的宝马白壁都拿回去了,虞公、百里奚等人也成了俘虏。
晋国的晋献公虽然晚年昏聩,但还算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
他早听说百里奚素有贤能,因此想要重用他。
可百里奚不仅有能力,也很有骨气:
你灭我国,我做俘虏、做奴隶,也不在你敌国做官。
晋国得了虞和虢,挡了秦国向东的路。
所以就在这一年,秦穆公派公子絷到晋国来求亲。
晋献公答应将大女儿伯姬嫁给穆公,而百里奚等人就作为奴隶,成了陪嫁。
百里奚无法忍受这样的羞辱,半路就逃了。
逃到楚国后不久,百里奚又谋得了一份新差事——在楚国帮人养牛。
兜兜转转这么多年,终于还是干回了老本行。人生至此,几欲尽头。
但百里奚养牛确实是专业对口,没多久就把牛养得又肥又壮的。
名声在外,连楚成王都亲自召见他,询问他养牛之道。
秦穆公也听说百里奚是个人才,打听到他的下落后,就打算重金赎人。
可转念一想,要是如此大张旗鼓,恐怕反倒引起楚成王的怀疑。
因此便只说百里奚是秦国逃亡的奴隶,要带他回去问罪。
楚王不知内情,自然没理由拒绝。
就这样,秦穆公以奴隶的价格,用五张黑羊皮迎回了一位旷世之才。
百里奚史称“五羖大夫”,就是因此而得名。
此时是公元前654年,百里奚已经70岁了。
秦穆公此前也没见过百里奚,一看他是个满头白发的老翁,难免心中失望,随口问道:
“多大岁数了?”
百里奚答:“我才七十!”
穆公叹了口气:“老了。”
百里奚立刻回道:
“要说让我去打老虎,我确实老了;但要是坐而论道,那我可比姜太公还年轻十岁呢。”
秦穆公一听此言,当即肃然起敬,深觉自己失礼。
此后,他与百里奚连续三天畅谈国政,深感遇得奇才。
于是任命百里奚为左庶长,位同上卿,与他推荐的蹇叔并称“二相”。
百里奚执政虽然只有六七年,却为秦国奠定了两百年的国运。
他一手推动文明教化、兴修内政、劝农轻刑、举贤任能,使原本处于边陲的秦国,迅速跃升为一方霸主。
他建议秦穆公弃“东出中原”之图,转而统一西戎。
开疆拓土千里,吞并戎王二十余国,最终奠定了秦国后来的关中大本营与战略纵深。
这一战略布局,成为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根基。
更难得的是,百里奚虽贵为上卿,却生活俭朴。
出行不乘车,日常与民同食同住,丝毫无权贵之姿。
当时,中原各国仍视秦国为蛮夷之地,不愿移居就职。
正是百里奚将中原制度、文化、礼乐、政治理念带入秦地,逐步改变了秦人的风俗,打破了中原对秦国的偏见。
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第一个为“秦文化”打地基的人。
七十拜相,六年定国运,百岁高龄去世,百里奚也用他的经历告诉世人:
晚成未必是遗憾,或许正是厚积薄发的必然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