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汉末年那个时期,有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那就是被尊称为武圣的关羽啦。他的战死这件事啊,真的是让无数人感慨不已呢。大家也都知道,关羽最后战败了,这里面呢,确实存在着一些他个人方面的因素。不过呢,即便他这一战是败了,但就这一场战败而言,其实按常理来说,还不至于就要了他的性命呢。
大家知道吗,关羽父子最后是在麦城被杀的,这事儿其实还有一个人得为此承担一定责任呢,这个人就是刘备的长子刘封。
大家知道吗,当刘备听闻关将军战死的消息后,那真的是痛哭流涕。一直以来呢,刘备老是被不少人指责说是“伪善”,可不管别人怎么看,他和关羽、张飞这三兄弟之间的那份情谊,那可真的是特别深厚,特别让人羡慕呢。
事情发展到这般地步,在蜀汉阵营里,只要是和这件事有牵连的人,那可都脱不了关系。就因为诸葛亮说了那么一句话,刘备便毫不犹豫地赐死了刘封呢。
在这场战斗当中,刘封究竟犯下了怎样的过错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且呢,刘备最后做出了杀刘封的决定,那刘备真的就应该杀他吗?这也着实让人深思呢。
刘备养子刘封
据《三国志·刘封传》记载,刘封原本其实是叫寇封的呢。为啥叫寇封呢?这是因为,他是当地寇将军家的孩子,所以一开始名字是寇封哦。
由于他的父亲在战场上不幸战死,家庭的境况便一落千丈,没了往日的兴盛。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别无他法,只能选择去投靠自己的舅舅,而这位舅舅呢,是长沙郡那边的一位刘氏宗亲。话说当初刘备来到荆州投靠刘表的时候,机缘巧合之下,就碰到了这个身世坎坷的孩子。
那时候的刘备已然年届四十,可令人忧心的是,他一直都没能有个亲生的孩子。要知道,在当时的观念里,传承香火可是极为重要的事儿。刘备心里也很是担忧,就怕自己万一哪一天离世了,身后连个延续香火的人都没有。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提出要收养一个孩子,让这个孩子成为自己的义子,也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自己后继无人的这份忧虑呢。
话说有个小孩,他的舅舅对某件事可是十分赞同的。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呢?那时刘备还只能依附在刘表手下讨生活呢,不过即便如此,他“刘豫州”的名号那也是响当当的。就因为这样的情况,这个小孩呢,从此便改了名字,原来叫寇封,现在改成刘封啦,而且还就此成为了刘备的儿子,更准确地说,是刘备的长子呢。
在《三国演义》这部作品当中,刘封与刘备相遇的地点可不是荆州哦,而是在之后的樊城呢。
话说关羽和张飞依照徐庶所出的计策,成功地将曹仁给赶走了,而且顺势占领了樊城。当时呢,在樊城担任县令一职的是刘泌这个人,他,其实原型就是在《三国志》里面记载的那位姓刘的舅舅哦。
话说曹仁被成功赶走以后,刘备便入主了樊城。就在这时候呢,刘泌带着人前来迎接刘备啦。当时刘备一眼就瞧见了,在刘泌的身后还跟着一位少年呢。这少年,看上去气宇轩昂的,模样十分不凡,很是引人注目。只是呢,那会儿刘备正着急着要进城去处理诸多事宜,所以也就没顾得上多去询问关于这位少年的情况啦。
在之后的日子里,有一次举行庆功宴,刘备和刘泌都受邀参加了此次宴会。就在这场热热闹闹、众人欢聚一堂的庆功宴上,刘备的目光不经意间又落到了那个少年的身上,他再一次注意到了这个之前就曾有过印象的少年。
话说刘备与刘泌一同饮酒之时,负责膳食的“炊事班班长”前来给他们上菜。这位“炊事班班长”在端菜过程中,或许是因为一时没留意,也可能是手稍微抖了一下,总之有那么一块肉竟从盘中滑落,掉到地上了。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刘备一开始并没有特别在意某个场景。然而,有个少年在一旁做出了一个举动,只见他很自然地就把掉在地上的一块肉随手捡了起来,随后便直接扔到嘴里给吃掉了。刘备偶然间看到了这少年的这番作为之后,心里对这个少年的好感是越来越强烈了,觉得这少年挺有意思的。就因为这样,刘备便和刘泌开始谈论起这个少年来了呢。
就在这样的一个时机之下,刘备做出了一个举动,那就是把刘封收作了自己的义子。当时的情形或许是恰逢某个契机,刘备觉得刘封这孩子不错,或者是出于其他一些考虑因素,总之呢,他就顺势将刘封纳入了自己的家庭体系当中,确立了义子的关系,从此刘封便在名分上成为了刘备的义子啦。
后来啊,刘备在某个时候和刘封提到了一件事。刘备就向刘封发问道:“想当初,那种情况下你怎么没去责备那些下人呢,反倒直接把掉在地上的肉给捡起来吃掉啦,这是为啥?”
刘封回应道:“要知道,每一米、每一粟以及每一块肉,那可都是老百姓辛苦劳作才得来的。咱们身为官吏,就更应当加倍爱惜这些劳动成果了,绝不能随意去浪费它们。另外呢,再看看那些跟随军队的士兵们,他们平日里承担着各种任务,那可是相当劳累辛苦的。就因为这么一点儿小事,怎么能随随便便就去惩罚人家呢?”
刘备向来是以“仁义”而声名远扬的,在听到刘封说出那样的话之后,心里头那自然是极为高兴。要知道,“仁义”可是刘备一直以来所秉持且被众人知晓的重要特质呢,如今刘封所言显然是契合了这一点,所以刘备高兴也是情理之中的啦。
之后呢,炊事班的那些士兵偶然得知了相关的事情经过。他们心里,就一直惦记着要报答之前所受的恩情呢。于是,他们特意精心制作了一种别样的炸肉,这炸肉可不一般哦,是在中间夹着甜甜的糖,还夹着细腻的豆沙呢,而做这一切,都是专门为刘封做的,就想着用这种方式来好好地回报之前刘封给予的那份恩情。
现在呢,在襄樊这个地区,还是能够品尝到一道菜,它的名字叫做“夹沙甜肉”哦。
在刘备诸多事迹当中,有这样一段关于刘封的经历值得一说。话说刘封成为了刘备的养子后,便开启了跟随刘备南征北战的生涯。在这期间,他可是凭借自身的能力,在诸多战事里奋勇拼杀,从而立下了不少的战功呢,也算是在刘备的军事征程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笔战绩。
话说刘备出兵去援助刘璋的时候,那刘封都已经年满二十岁啦。之后呢,他便跟着诸葛亮一同去攻打益州。也正是因为在这次攻打益州的过程中表现不错吧,刘封得到了刘备的赏识与提拔,被任命为中郎将呢。
在刘备助力守护汉中期间,他做出了一个部署安排,那就是派出刘封前往阵前迎敌作战。而刘封也确实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在战场上展现出了不凡的实力,成功地将曹操一方的将领击败,取得了这一场战斗的胜利。
曹操当时气得暴跳如雷,忍不住破口大骂起来,他骂道:“那个卖鞋出身的家伙!就知道派你这不是亲生的儿子出来迎战,哼!等会儿我便要派出我家亲生的儿子去好好教训你一番!”
从种种情况来看,刘封在那个时候呢,跟关羽、赵云这类顶尖的武将比起来,确实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不过呢,可不能小瞧了他,他自身的实力那也是相当不错的,完全能够称得上是一员猛将呢。
之后呢,曹操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放弃继续攻打汉中这块地方,然后就带着他的军队开始往回撤了。这时候,刘备瞅准了时机,马上就安排刘封和孟达这两个人,让他们趁着打了胜仗的这股势头,赶紧去追击曹操的军队。就这样,刘封和孟达一路追赶,最后成功地占领了上庸这个地方。
孟达在历史上可是有着“墙头草”的名声呢。他一开始是跟着刘璋的,在刘璋手下做事。不过后来,他就转变了阵营,投降归附到刘备那边去了。
刘备对他并非十分信任,就安排刘封和孟达一同前往。实际上呢,这可不是单纯让他俩搭伙做事,而是有着别样的用意哦。刘备是派刘封去盯着孟达呢,为的就是防止孟达趁机跑掉。
话说刘封和孟达一同行动,最后成功拿下了上庸。不过呢,这上庸可不是他俩靠武力攻打下来的哦,而是当时镇守上庸的申耽、申仪主动选择了投降。在刘备得知这个具体情况之后,就做出了安排,让刘封与孟达留在上庸驻守了。
要知道,上庸的申耽、申仪二人当时并没有死。在这种情况下呢,如果不安排人留下来对他们加以监管、留意着的话,那么这两人是极有可能会再次发起反叛行动的哦。
关羽兵败逃亡
话说刘备在汉中跟曹操展开了一场大战,并且取得了大胜。与此同时呢,关羽那边也没闲着,正在荆州对樊城发起攻势。关羽很是厉害,他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优势,巧妙地来了一招水淹七军。这一下可不得了,直接就把曹操那边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给活捉了,另外,那个宁死也不肯投降的庞德,也被关羽给斩杀了。
在那个时候,曹仁正坚守在樊城呢,可他心里直发慌,身体也不由自主地瑟瑟发抖。为啥呢?原来,他所在的这座樊城里面,总共就只有区区几千人马。他心里就一直在犯嘀咕呢,就凭这几千人,能不能一直坚持下去,一直撑到徐晃带着援军赶到这儿来?他心里实在是没底,满满的都是担忧呢。
彼时在洛阳的曹操心里那叫一个着急。他之前可是给樊城派去了援兵的,本想着能解樊城之困呢,可谁能想到,这援兵速度倒是挺快,可到了那边没多久,就被关羽轻轻松松地给解决掉了。这下可好,曹操手头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可以再往樊城那边派去了,这局面可真是让他头疼不已呢。
要知道,一旦关羽成功拿下了樊城,那就意味着襄樊这块地方差不多就全丢掉啦。因为襄樊是由襄阳和樊城等组成的区域,樊城若被关羽拿下,整个襄樊地区的局势可就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整体的战略布局以及实际的地域掌控层面来讲,基本就相当于襄樊之地全部丧失控制了。
要是情况果真如此的话,蜀汉的大军便能够毫无阻碍地一路攻打到洛阳城。这般突如其来的局势转变,可把曹操给吓得不轻,甚至都动了想要迁都的念头呢。
话说当时曹操面临着十分棘手的状况,正处于燃眉之急的困境当中。就在这个时候,司马懿站了出来,他给曹操献出了一招呢。这一招是什么呢?就是去劝说孙权,让孙权暗中出兵去偷袭关羽。就这一招,一下子就帮曹操缓解了那迫在眉睫的危急形势啦。
在那个时候,关羽所有的注意力都完全放在樊城那边了呢。面对这样的情形,想来孙权肯定是不会放过如此绝佳的一个机会的。毕竟关羽无暇他顾,这对孙权来说,无疑是一个可以好好利用的时机呢。
曹操派人把相关的事情告知了孙权,而情况就如同司马懿所预料的那般,孙权马上就把吕蒙找来一起开会商讨,琢磨着该用怎样的办法去偷袭荆州。
大家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呢,要是东吴那边有什么举动的话,关羽是可以马上就带着兵返回的哦,他这么做就是为了保护荆州的安全。不过呢,要想让关羽能够顺利完成带兵返回保护荆州这件事,那是有个前提条件的哟,这个前提条件就是糜芳和傅士仁得能够牢牢地坚守住城池才行呢。
坚守城池这件事,实际上并非难以完成哦。怎么说呢?你看啊,就拿公安和江陵这两座城来讲吧,它们可都是经过加固处理的,那坚固程度可不一般呢,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被攻破的哦。再有呢,吕蒙他们当时是采用了白衣渡江的策略,在这种情况下呢,他们根本就没带着什么攻城用的那种重型武器,所以综合这些因素来看,坚守这两座城池确实是存在不少有利条件的呢。
有一种作战行动,往好听的方面去说呢,它被称作“白衣渡江”。但要是直白一点、往难听了讲,其实就是“伪装成普通的平民百姓,然后借此来搞偷袭”。要知道,奇袭这种作战方式,讲究的就是出其不意,要尽可能地隐蔽自身,让对方察觉不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怎么可能在搞奇袭的时候还带着那些沉重、不方便携带且容易暴露目标的重武器呢?这显然是不符合奇袭作战常理的。
要知道,原本要是傅士仁和糜芳能把相关消息顺利传达给关羽的话,后面那些麻烦事儿其实是可以避免发生的。可谁能想到呢,这糜芳和傅士仁两个人,居然连抵抗都不抵抗一下就直接投降了,就这么轻轻松松地把城池给拱手相让出去了,这才导致后面一系列的麻烦事儿接踵而至呢。
话说关羽得知相关消息后,赶忙往回赶去,一心想着要回防。可大家想想啊,他再怎么着急往回赶,那速度又怎么能比得上那两人直接投降来得快。就这么着,荆州便轻易地丢掉了,实在是让人惋惜不已呢。
为何不出兵相救?
在荆州丢失之后,关羽就没办法再按照原来的路线返回去啦。毕竟荆州这个重要的地方已经不在己方掌控之中了,那他接下来能选择的行动方向就只有往西撤这一条路啦。他得赶紧往西去,去寻找刘备所率领的那支大部队呢,这样也好有个依靠,重新谋划下一步的行动。
要知道,当时的关羽其实就只剩下这一条路可走了。而曹操和孙权呢,他们心里都很清楚关羽会朝着哪个方向撤,也就是知道关羽要往哪里走。在这种情况下,关羽选择西撤的这条路肯定是充满艰难险阻的,估计早就已经被曹操和孙权他们派人给堵得死死的了,要想顺利通过可不容易呢。
当关羽向西边撤退之际,他心里很清楚,就当下这情形来看,这一趟恐怕是危险重重,情况极为不妙,大概率会遭遇诸多艰难险阻,甚至是性命攸关的危机。所以呢,他明白此刻必须得向外界请求支援和援助才行,只有这样,或许才有一线生机,才有可能摆脱当下这极为不利的困境呢。
他安排人前往成都找寻刘备,只是这一路着实遥远,哪怕派人去了,刘备那边也是没办法给予什么实际的帮助。
其实呢,蜀汉这边也并非没有距离关羽相对近一些的力量。就在不久之前,刘封和孟达成功占领了上庸这个地方,他们所处的位置离关羽就不算远哦。并且,他们二人手底下可是有着好几万的兵马呢。要是在那个时候,刘封和孟达能够果断出兵去救援关羽的话,那关羽可就有很大的机会能够脱离险境啦。
在那样的情形下,关羽做出了一个决定,他派出了廖化前往上庸去搬救兵,要找刘封等人来解救当下的危急状况。廖化呢,接到这个任务后,立刻骑上了一匹刚刚喂饱的骏马,然后快马加鞭,一刻都不敢停歇,就这样径直朝着上庸的方向疾驰而去,满心盼着能尽快赶到上庸,求得援兵来解燃眉之急。
要知道,在上庸城里面的那两个人,其实早就收到过一封信啦,而这封信呢,正是关羽给送过来的。为啥会有这封信呢?原来是之前关羽在攻打樊城的时候,进展的速度有点慢,可能是遇到了不少阻碍或者困难之类的吧。所以呢,关羽就琢磨着,得找些帮手来才行,于是呢,他就想到了刘封,便让刘封带上一些人,到他这边来帮忙助阵呢。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刘封编了些理由,就没去响应相关事情,而关羽对此也没再多说什么,毕竟在那个时候,他们这边是处于主动地位的一方嘛。可到了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关羽已经陷入了极度危险、命悬一线的境地,这时候刘封就赶忙要带着兵前去对关羽进行援助帮忙了。
就在他马上要出门的那一刻,孟达却一下子把他给拦住了。这让刘封觉得十分奇怪,他便开口问孟达道:“你这拦住我是要干啥呢?我二叔如今被困住了,我得赶紧去救他才行呢。”
孟达在一旁劝说道:“您可得冷静冷静。您瞧瞧现在这形势,孙权的大军已然把荆州九郡都给占领啦,就只剩下那么一座小小的麦城了。并且呢,后面还跟着曹操的几十万大军在紧紧追赶着呢。就咱们手头这点人,如果就这么去了,那可不就等于是去送死嘛。”
然而,刘封心里特别着急,赶忙说道:“关将军那可是我的叔父,这种时候,怎么能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啥都不管呢?”
孟达脸上挂着呵呵的冷笑,对着刘封说道:“你,一直是把关羽当作叔父那样敬重看待的吧。可你知道吗?人家关羽可不见得就真把你当成侄子呢。”说完这话,孟达紧接着就向刘封透露了一个所谓的“秘密”。
想当初啊,刘备动了念头,打算把寇封收作自己的义子呢。可那个时候啊,关羽对此就不怎么乐意,心里头是持有不同意见的。时间没过多久呢,刘备这边可是有了新的发展,他成功占据了益州这块地方,而且还进位称汉中王啦。这之后呢,又一件大事摆在了眼前,那就是要开始着手选择立谁为太子这件重要的事儿啦。
刘备找到诸葛亮,然后向他询问道:“先生啊,您看我立哪个儿子当作太子会比较合适?”
诸葛亮心里其实是不想卷入这件事情当中的,于是他便对刘备说道:“主公,这可是您的家事呢,我作为外人实在是不适合在这事儿上说太多的话。您看是不是可以去问问家里的其他人呢?这样或许能更好地解决这件事哦。”
刘备心里暗自思忖着:自己如今哪里还有什么家里人?细细想来,就仅仅只剩下两位结拜兄弟了。
在那样的情形下,刘备心里琢磨着一些事情,便动手给关羽写了一封信,主要是想问问关羽对于相关事宜有着怎样的看法。而关羽呢,在收到刘备的信后,很快就回了信。在给刘备的回信当中,关羽这样写道:“您看那刘封,他不过是螟蛉之子罢了,可不能让他有僭越而被立起来的情况发生哦。依我看,只要把他送到像上庸那样比较偏远的地方去,也就行了。”
事实上呢,关羽在给刘备写的信件里头,大概率是不会写下这样的话语的。不过呢,就算退一万步讲,假设他真的写了这样的话,仔细琢磨琢磨就会发现,关羽这话其实也没什么不妥之处呢。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确实就是这么个状况。
孟达居然声称这事已经到了所有人都知晓的地步,唯独刘封还被蒙在鼓里。可大家想想,刘备又不是糊涂之人,立嗣这件事那可是相当敏感的话题,他怎么可能任由这样的事情弄得人尽皆知呢?很明显,这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情况嘛。
就这样,孟达说的那些话实际上就是在哄骗刘封。而且呢,他还特意给刘封出了个主意,对刘封讲:“你就直接和关羽说,这上庸城里面现在有状况呢,毕竟是刚刚才占领下来的地方,整个局势还没稳定下来呢,所以这会儿是没办法离开此地的哟。”
您说这事儿啊,那刘封居然还真就轻信了别人的一番鬼话,愣是没有出兵去救援关羽呢。其实啊,他但凡动动脑子琢磨琢磨就该明白,要是他当时能够出兵去救下关羽,那好处可多着呢。且不说能和关羽把关系处得妥妥当当的,就冲着这事儿,跟刘备那边也能把关系搞得热热乎乎的,可他就是没这么做,也不知道咋想的。
要知道,他可是因为去救关羽而把上庸给弄丢了。不过那又能怎么样呢?毕竟刘备肯定不会因为这事儿去责怪他的。所以说呢,当时他,就是一时糊涂了,稀里糊涂地就被孟达给骗了,才做出了那样的事儿,导致上庸丢失了。
之后呢,孟达还真就投靠了魏国。这么一来,上庸那块地方也就丢了。而刘封呢,也只能被赶回成都了。刘备得知刘封的这些情况后,心里那是气愤得很呐。这时候,诸葛亮就对刘备讲了这么一番话,他说:“刘封这个人呐,性格刚猛得很,等到以后君主换代的时候,恐怕到时候就很难再对他进行掌控约束啦。”
刘备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随后便寻了个由头,把刘封给赐死了。在刘备内心深处,一座城池的得失或许还不算什么太过严重的事,可刘封在关键时候不出兵援助关羽,最终致使关羽丢掉了性命,这一点让刘备无论如何都没法容忍刘封继续活下去。而且呢,诸葛亮又说了那样一番话,如此情形之下,刘封也就只能乖乖地走上那条不归路,彻底安心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