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吴楠
“宝宝去玩吧!爸爸就在这。”于烁亲了一下自家三岁宝宝的小脸蛋,把孩子抱进商场的游乐场里。他转身坐到门口的椅子上,从裤兜里摸出手机。身高足有一米八的于烁,蜷缩在儿童座椅上显得有些局促,但这并不耽误他兴致勃勃地刷手机。于烁丝毫没有注意到,宝宝并没有和其他孩子玩,而是站在角落里,一副迷茫的神情。
当这位90后爸爸发出“周末,带娃,很幸福”的朋友圈时,殊不知他已经成为了“不会带娃”的一员。《2019年中国亲子陪伴质量研究报告》指出,超过九成的中国家庭的父母认识到亲子陪伴的重要性及意义,但有81.7%的父母仍在以低质量的方式陪伴孩子——只是形式上的陪着或者看护而已。
陪伴并没有看起来的那么简单。
-------- - ------
0/1
伪装的“高质量陪伴”
提到“陪伴”,似乎人人说得上来,又都缺点什么。有的父母难免会说,“三四岁的孩子懂什么,我们小时候不是就那么稀里糊涂地过来了吗?”但实际上当极度缺乏陪伴时,孩子的成长将会受到巨大影响,这已经被历史和研究所证明。
#心理学小旁白
1966年开始,罗马尼亚政府为了增加人口,强制要求每个家庭生5个孩子,但许多家庭没有能力抚养,大约10万名儿童被送进托儿机构。托儿机构里,每个教养员要照顾10~12个1岁以下或15个1岁以上的儿童。孩子们的生活中没有亲吻、没有逗乐,严重缺乏互动交流。曾参与跟踪研究的美国著名科学家尼尔森教授伤心地回忆道,“那些婴儿既不哭也不闹,只是一直呆呆地望着天花板,到处是死一般的寂静……”科学家跟踪研究这些孩子一直到12岁,发现有些孩子整个脑的体积明显小于受到正常照料的儿童,更多的孩子社会情绪能力发育迟缓或低下。
发生在罗马尼亚的历史,为我们敲响了“陪伴缺失”的警钟。
与此同时,脑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陪伴是有“保质期”的。高质量陪伴对于0~6岁的孩子来说更为重要。这是因为0~6岁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孩子到4岁时就能达到成人脑重的90%,到了6岁以后,孩子大脑的成长则非常有限。
用心陪伴、共同游戏、学习知识的过程都会让孩子的大脑神经元被激活,这些神经元就会不断开拓出新的链接,使孩子更聪明。哪怕父母陪着孩子玩15分钟游戏,给予充分的讯息刺激,也能建构起强大的脑神经网络,成就孩子的思考力和向外探索世界的能力。
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但高质量的陪伴却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匮乏。在996工作压力下的年轻父母更是倍感无奈,其中一位宝妈说道:“社会希望我们养育孩子,公司希望我们加班出差,家庭希望我们陪伴孩子,长辈希望我们孝顺父母……”她还在朋友圈晒出过自己的时间表:
5:50起床洗漱;
6:00准备全家人的早饭;
6:35叫醒老公;
7:00叫醒孩子,给孩子整理要带的东西;
7:05帮孩子洗漱;
7:15吃早饭;
7:30送孩子入园;
7:40打电话给父母询问是否收到了降压药;
……
12:15接到临时出差任务,一边买了个面包嚼着,一边安排老公如何解决孩子两天的餐食,一边登上前往机场的大巴。
很多年轻父母工作忙碌,回到家里也需要放松,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很难全身心投入,甚至不能认真地听孩子说话,了解孩子的需求。时间太紧、陪伴很难,于是有些父母借助现代科技,丢给孩子一个iPad或者手机,让小猪佩奇、汪汪队、萌鸡小队代替自己陪伴着孩子。
“隐性失陪”的现象,常年跟宝宝和父母打交道的一些企业了解得更为真切。她们在长期与年轻父母的交流中,洞察到陪伴缺失的现象相对普遍。很多父母或是因没有章法而束手无策,或是因分身乏术而身不由己。
以中国飞鹤为例。飞鹤一线员工在跟新手爸妈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他们需要了解育儿知识时,真正让他们觉得放心、可靠的渠道其实不太多,而且这些信息也不太好做筛选。很多父母有亲子互动的需求,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场地、设施有限,也缺乏专业的指导,所以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仍然是“痛点”。
洞察到这样的“痛点”后,飞鹤便开始寻求解决之道。2018年,中国飞鹤联合中国奶业协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等20余家单位共同发起倡议,将5月28日定义为宝宝专属节日——“中国宝宝日”,以此倡导高质量陪伴,并呼吁全社会更多地关注0~3岁婴幼儿的认知发展。
从发起“陪着≠陪伴”的倡议,唤醒了父母的陪伴意识,到今年“童心陪伴,趣造世界”,回归宝宝视角,追寻陪伴快乐,公众对于陪伴的重要性的认知走过了理解、行动、提升三个阶段,开始不断触及高阶的陪伴。
0/2
高质量的陪伴离不开“童心”
2021年,528中国宝宝日走到了第四年,飞鹤提出了“童心陪伴,趣造世界”的主张,就是洞悉了童心的重要性,找到了提高陪伴质量的关键。
△ 5月28日第四届中国宝宝日,以“童心陪伴,领跑未来”为主题的发布会同期召开,“童心陪伴100分行动”正式启动
家长在陪伴中,常常习惯性地以成人的视角、语言和孩子沟通,将孩子带入大人的世界,遗忘了用一颗童心走进孩子的世界,聆听孩子充满童趣的想象。
“普通爸爸”在遇到孩子举着玩具问“爸爸你猜这个小人叫什么?”时,在公司忙了一天的男人,常会有点不耐烦地把目光从手机上转开,“我下班饭都没吃,在这里陪你,你却总是闹人。”再看看那个塑料小人,“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孩子立即不吭声了。
而“童心爸爸”看了一眼孩子手里的玩具,“难道是奥特曼?”孩子嘻嘻笑着摇头。“那我也不认识,你讲讲他的故事给爸爸听,好吗?”几次之后,他开始有意识地举着孩子的玩具问,“今天他有没有什么故事呀?”孩子会奶声奶气地讲起来。
就连常在电影里看到的功夫硬汉吴京也是家里最淘气的“孩子王”。在5.28中国宝宝日发布会上,他通过短片分享了自己日常是如何做到童心陪伴的。他说自己常常会从剧组拿来橡皮武器,比如说三八大盖和盒子炮,在家里和孩子们打来打去,让孩子们感受到亲子陪伴的轻松和快乐。
如同吴京一样具有童心的父母更善于高质量的陪伴。这其中的共同技巧就是“孩子气”。“孩子气”并不等于幼稚,而是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同一个高度,用孩子的视角,去体验孩子的需求。
童心陪伴的效果也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和支持。美国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治疗师金伯莉·布雷恩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中说,童心未泯、看起来有些孩子气的父母,不光很受孩子们的喜欢,还能把孩子教育得很好。
在今年5.28中国宝宝日暨“童心陪伴100分行动”启动仪式上,中国飞鹤副总裁魏静也呼吁,“我们倡导童心陪伴100分,是希望父母能真正做到100%用心,比如每天拿出100分钟的时间,并长期坚持,用我们童年的方法,陪孩子做100件事情等,打造亲子温馨陪伴时刻。”
0/3
陪伴有时需要“外力”
繁忙的现代生活,一个人很难独立做孩子的全程陪伴者,需要借助一些外力。有时这样的外力是一本精彩的绘本,有时则是一个安全有趣的游戏空间,还有时是一次专家的指导、一个互通有无的平台。
而中国飞鹤为宝爸宝妈们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外力支持。
2018年的528中国宝宝日,飞鹤在北京、武汉等8个城市打造“亲子陪伴空间”,发起高质量陪伴号召。
2019年,飞鹤携手品牌代言人章子怡,分享高质量陪伴经验,为父母提供高质量陪伴解决方案。
2020年,飞鹤邀请奥运冠军刘璇、明星宝妈马丽等分享陪伴故事,并打造了首档陪伴纪实微综艺《新鲜陪伴记》,以陪伴成果唤醒更多父母的高质量陪伴意识。
今年,中国飞鹤在武汉、重庆等全国100个城市同时开启宝宝日,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父母注意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关爱需求,促进孩子真正健康快乐的成长。
除了528中国宝宝日以外,飞鹤也一直在为家庭的亲子陪伴提供帮助,仅2020年就在全国做了70万场包括线下知识讲座和亲子互动的线下活动。
其中的线下知识讲座,飞鹤邀请专业的营养师、医师针对宝爸、宝妈在育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惑,提供专业解答服务,每年的线下讲座覆盖百万人次左右。同时,在线上,飞鹤聚集了近4000万星妈团体,打造星妈会,为亲子相处提供指导、培训及场所支持,引导中国育儿家庭用行动践行高质量陪伴。
飞鹤每年都会协同渠道,提供专门的场地、搭建专门的设施,设计和组织适合不同月龄宝宝的活动项目。比如说爬爬赛,飞鹤联系的育儿专家提出,七八个月大的宝宝,通过爬行可以促进自身的大脑发育和肢体协调,也能加深亲子间的交流。每年的春夏两季,飞鹤都会在全国各地举办爬爬赛。今年五一期间,飞鹤在北京联合乐友举办的爬爬赛,吸引了上万个家庭参加。
此外,中国飞鹤在北纬47度黄金奶源带,创新“农牧工三位一体”的产业集群模式,打造世界级工厂和 WCM世界级制造管理体系,坚持研制“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奶粉,为宝宝的健康成长提供高品质营养支持。
这也让中国飞鹤不断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国际知名咨询机构沙利文的调研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飞鹤在北京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零售销售额排名第一;而尼尔森的数据则显示,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末,飞鹤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至18.5%。
正如中央电视台“诚信之星”特别节目中说的那样,正是有了像中国飞鹤这样的企业,国产奶粉才能打破“洋奶粉”统治中国市场的格局,让中国奶粉重新成为中国宝宝的口粮。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吴秋林对中国飞鹤给予高度评价:“以中国飞鹤为代表的优秀民族乳企,持续汇集多方力量,推广高质量陪伴方案,为行业、社会作出了卓越贡献,展现了大国品牌的担当。”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飞鹤,当民族品牌不断崛起,它们从国人的本质需求出发、从国人的情感特性出发,凭借更懂国人的洞察力,不断发现当前社会的缺失和疏漏,它们或通过自身力量,或联合多方资源进行“查漏补缺”,我们的社会因此而变得更加温暖更有希望。
这,就是不断壮大的国货潜藏着的力量。
(部分图片来自视觉中国、Pexels)
策划:三联.CREATIVE
监制:路瑞海
设计排版:赵星宇
作者: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