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第一面就聊得很投机,她对生活的态度让我耳目一新。她说:“人活到现在,没什么过不去的坎,最重要的是让自己过得舒心。”我想,她说得对。于是,我们从最初的日常交谈,渐渐发展到了谈婚论嫁。亲朋好友都对此表示支持,有的甚至开玩笑说我“老来俏”,这让我心里既高兴又有些忐忑。婚姻毕竟不是一件小事,尤其是这个年纪,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承诺。
在我看来,这段婚姻对彼此来说是一次新的开始。我们不需要轰轰烈烈,但求相伴在余生的每一天都能过得安稳和踏实。然而,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就在婚礼当天晚上,她却郑重其事地让我做出四个承诺。坦率地说,我当时心里是五味杂陈的。既有些不解,也有些不快,但更多的是好奇,她究竟想让我承诺什么?
她的第一条要求让我有点哭笑不得:“无论生活怎样,你得保证咱俩每个月至少出去旅游一次。”听到这话,我一时无言。旅游这事儿年轻时我还挺热衷,可岁数大了,腿脚没从前利索,总觉得折腾不动了。再说了,每个月都出去一趟,这对我这样的老年人来说还真不现实。她大概看出了我的犹豫,又补充道:“不是非得每次都去远地方,哪怕周边城市转转也行。”虽然听上去稍微合理些,但我心里还是暗自犯嘀咕。
接着,她提出第二个要求:我们的财务必须完全透明。她说,虽然我们是再婚,但她希望我们的关系能够像年轻夫妻那样,彼此信任、没有隐瞒。听到这话,我倒是没有特别反感,只不过心里有点别扭。毕竟我一个大男人,几十年来向来都是独自掌管自己的经济,突然间要接受“透明”,总觉得有点不自在。
第三条要求让我更加为难了,她希望我承诺每周至少两次亲自下厨做饭。“我不是想让你累着,但你不能总指望我伺候你。”她语气轻松,却让我有些尴尬。诚然,我平时在家也会自己弄点简单的吃食,但说真的,让我每周固定下厨,还真是个挑战。我试着说:“要不咱俩轮流?”她却摇头:“不行,我也是想让你动动手,咱得互相付出,不能老让我操心。”这话听着确实有道理,但我心里还是有种被安排的抵触。
最后一条要求更是让我差点脱口而出“你想得美”。她说:“如果以后有一天我生病了,你得保证全心全意照顾我,不能嫌弃,更不能撂挑子。”听到这话,我一下子愣住了。说实话,晚年照顾伴侣,这本来就是婚姻的一部分。可她说得这么直白,让我心里有点不舒服,仿佛她对我还有些防备似的。
那一晚,我没有立刻回应她的要求,而是平静地说:“你这些想法或许没错,但我需要时间消化一下。”她笑了笑,没有继续追问,但从她的眼神里,我看出了她的坚持。
婚后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也不像我想象中那样难以适应。她确实是个很有主见的人,而我也慢慢学会了理解她的初衷。后来我们试着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不是完全按照她的条条框框来,而是通过沟通和妥协,让彼此都能接受和舒心。比如,“每个月旅游”变成了“偶尔一起出去散散心”,财务透明则更多是一种坦诚的态度,而不是事无巨细的汇报。
如今,我渐渐明白了她当初为何提出那些要求。或许,这只是她对自己未来生活的一种安全感的追求,同时也对我是否真心接受她的一种试探。尽管我起初有所抵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这段婚姻让我学会了重新调整自己的心态,也让我在晚年体会到了久违的陪伴和温暖。婚姻从来都不是一方的妥协,而是两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