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是商业巨擘,从安徽的贫寒农家走出,他用超凡的经商才能和深谋远虑在短时间内积累起巨额财富,并赢得了慈禧太后的恩赐黄马褂,在飞黄腾达之后,胡雪岩的事业却遭遇了急转直下的命运。那么这位昔日的商业巨头被抄家后,他的子孙后代今在何处呢?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1823年胡雪岩出生在安徽农村,他的童年在贫瘠的田地和家庭艰苦中度过。从小,他就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基本的识字和做人道理,虽未曾踏入私塾,却有着不凡的生活智慧。
1835年家中遭遇变故,父亲病逝,年仅12岁的胡雪岩不得不提前承担家庭重担。在生活的压力下,他逐渐学会了世故与生存的技巧。13岁那年,胡雪岩因为在田野中捡到并归还一笔遗失的金钱,所以他被杭州一家知名的杂粮行录用为伙计。在这里他以勤奋和诚实赢得了众人的尊重。
一次偶发事件进一步改变了他的命运。店里的一位顾客突发病痛,胡雪岩不仅迅速提供帮助,还主动请来医生进行救治。这位顾客正是浙江金华火腿业的大亨。对胡雪岩的善举感激不尽,他邀请胡雪岩加入自己的商业帝国。
销售工作教会了胡雪岩如何与人沟通和建立信任,他的诚实和坦率使他在商界中声名远扬。然而他很快发现,要成交的业务经常因赊账和坏账而无法收回资金,这让他开始学习与钱庄打交道的复杂技巧。
经过与阜康钱庄的多次互动,胡雪岩的商业视野再次得到扩展。他意识到金融领域的巨大潜力,决定投身于此。为了进入钱庄界,胡雪岩开始在阜康钱庄兼职学徒,白天帮忙打理日常事务,夜晚则努力学习书法和算术。
钱庄的主人对这位年轻伙计的诚实与勤奋深感欣赏。胡雪岩凭借他的本分与规矩,很快获得了于老板的信任,并在钱庄内获得了重要的职位。为了测试胡雪岩的诚信,于老板曾故意在其工作场所留下一堆银两。胡雪岩没有私自占为己有,而是毫不犹豫地将这些银子上交,这进一步坚定了于老板对他的信任。于老板生前决定,将钱庄留给了这位忠诚的伙计。
胡雪岩接管阜康钱庄后,延续了业务,更通过与地方权贵的交往扩大了经营规模。凭借他的商业才能,胡雪岩在浙江地区赢得了显赫的地位,还逐渐成为了地方财政的重要人物。
在胡雪岩38岁那年(1861年),战争的阴影覆盖了杭州。太平军的进攻使得城防告急,胡雪岩的庇护者——浙江巡抚王有龄在军事失利后自尽。随后曾国藩推荐左宗棠接任巡抚一职,这成为了胡雪岩命运的转折点。
胡雪岩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依旧筹集了两万两银子及粮草支持左宗棠,这份及时的援助赢得了左宗棠的深厚感激,两人自此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后来的岁月里,左宗棠建造军舰时,胡雪岩也是主要的资金提供者。
在沙俄侵占伊犁时,清政府面临财政危机,左宗棠无奈之下向胡雪岩求助。胡雪岩历尽艰辛,终于说服英国渣打银行贷款1870万两银子,为清朝解决了急迫的军事开支问题。这一功绩使他获得慈禧太后的赏识,被赐予黄马褂和二品顶戴,俗称“红顶商人”。
胡雪岩虽商业头脑精明,却在评估自身与外商竞争时显得过于自信,忽略了多重外部影响和内部弱点的累积影响。起初胡雪岩企图借助华商联合之力,对抗洋商的生丝贸易垄断。在光绪八年他大举收购生丝1.4万包,企图以控货之势迫使洋商就范,这一时期他几乎掌握了上海生丝市场的绝大部分供应。
当洋商面对无丝可买的窘境,不得不向胡雪岩妥协,提出以增加1000万两白银的高价购买生丝时,胡雪岩更是狮子大开口,要求加价至1200万两。洋商并未立即接受胡雪岩的条件。
在他们寻求其他可能的供应渠道的同时,意外的消息打破了胡雪岩的计划:意大利生丝丰收的消息传来,随后中法战争的爆发,彻底打破了华商的价格联盟。一夜之间胡雪岩手中积压的生丝市值暴跌,最终不得不以巨大亏损撤出市场。
胡雪岩的个人战略视野也存在局限。他未能充分预见到西方工业革命对纺织行业带来的影响。当西方国家如英美通过工业化大规模提升缫丝效率时,胡雪岩仍坚持传统的手工生产方法,以保护江南蚕农的利益。尽管这表明他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但这种方式在成本控制上难以与机器生产相竞争。
同时胡雪岩未能适应国际贸易动荡带来的影响。1880年代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生丝需求急剧下降,特别是在生丝的主要出口市场如法国和美国,需求量显著减少。这些变化使胡雪岩的生丝库存积压,价格持续下跌,严重影响了他的流动资金。最终当胡雪岩的商业帝国在这场中外贸易战中失守,其对手盛宣怀乘机发动,胡雪岩失去了掌控市场的机会,更因此濒临破产。
1883年冬,胡雪岩面临了其商业帝国的崩溃。12月3日,从上海至杭州,阜康钱庄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挤兑危机。早晨未过半,上海和杭州两大分行的门前已是人山人海,众多存款者急于提取自己的资金,局面一发不可收拾。在数小时内,两家分行宣告破产,无力再继续营业。
胡雪岩在事态急转直下中仓皇逃至宁波,希望寻得一线生机。然而他的挫败并非局限于普通平民的惊慌失措,更关键的是,包括朝廷高级官员在内的多名要员也有大额存款在内,他们对自己的巨额损失感到震惊与愤怒,纷纷要求政府严惩胡雪岩。
众所周知左宗棠与胡雪岩交好,那为什么他没有去救自己的好朋友呢?那时,左宗棠正忙于北洋的战事,身处战场的他难以分身。而胡雪岩向左宗棠发出的求助电报,却被掌管电报系统的盛宣怀截留,左宗棠直到事态严重时才获悉消息,但为时已晚。
此时左宗棠虽然有意帮助胡雪岩,但他的主战立场已使他在朝中失宠,政治影响力大减。加之为了抗衡李鸿章势力的过大,清朝朝廷于1883年11月不得不让左宗棠出面处理胡雪岩的案件。
左宗棠尽管心存同情,但也无力回天,他所能做的便是尽量减轻胡雪岩的负担。面对破碎的财务状况,胡雪岩必须尽快出售手中大量的生丝以筹集资金。不幸的是在盛宣怀的策动下,外商组成了联盟,团结一致不购买胡雪岩的生丝。这种联合抵制持续了两年,直到他们利用胡雪岩的绝境,压低生丝价格,迫使其以折价销售。
最终胡雪岩手中价值超过一千万两银子的生丝只得以几百万两的价格贱卖。阜康钱庄的亏空庞大,仅北京分行便亏损了1200万两,这笔钱显然远远不够弥补巨额亏空。
左宗棠为了帮助胡雪岩度过难关,亲自前往杭州总店坐镇。由于很多存款属于朝廷大员,且多有不可告人之处,左宗棠的出现使许多大员不敢公开索要回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阜康钱庄的负债压力。此外左宗棠利用其在政府的影响力和胡雪岩过往的供货记录,调整了部分账目,进一步减少了钱庄的欠款。
尽管如此胡雪岩最终还是未能完全偿还债务。一个月后杭州知府吴世荣前往胡雪岩府邸执行抄家命令时,发现胡雪岩已经变卖了几乎所有家产,姬妾散去,昔日的富丽堂皇不复存在。但由于对胡雪岩过去的情谊,抄家的官员仍留给了胡雪岩一些资金,约十万两银子,以作生活费用。
不幸的是1885年九月,左宗棠病逝,这位曾是胡雪岩坚强后盾的友人一去不复返,胡雪岩失去了最后的支持。阎敬铭看准时机,向慈禧太后提出严惩胡雪岩,维护法纪。在他的强烈建议下,朝廷决定将胡雪岩逮捕归案。
清朝政府在他去世后对其家产进行了彻底的清算,胡家的后人最终只能依靠很少的“招牌股”维持生计。胡雪岩虽然与官场有所交往,并利用左宗棠的影响力为自己的商业活动护航,但他同时也是一位具有爱国情操的商人。他多次向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捐赠大量款项,还亲赴日本回购国宝级文物,防止这些宝贵文化遗产流失海外。此外他开设的药堂因其公正和诚信而在民间声誉良好,救助了无数的穷困患者。
胡雪岩的辉煌之后,他的后代们各自开启了不同的人生篇章。尽管胡庆余堂及所有股份被卖出,胡雪岩的三子五女依然各自为战,寻找新的机会。胡雪岩的三个儿子各自承受着家族命运的重压。
大儿子胡楚三英年早逝,中子胡缄三将家中遗产变现后,将孩子们送往国外深造,刻意让他们远离商界与政治的漩涡。胡雪岩的遗训深深影响了他的后代,他们遵从祖训,不涉政不商,大多数后代定居海外,过着平静的生活。
胡品三的家族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他的长子胡萼卿的儿子胡亚光,继承了家族对文化艺术的热爱,未涉足政治。胡亚光成为了一名著名的艺术家,他深造于西方的绘画技艺,还创立了兰社,致力于培养和提携新一代的艺术家,为中国艺术界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参考资料
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金融史专栏 | 1883年的上海金融风潮.[OL].2021.05.17.
朱子俊.??论"红顶商人"——从"八月桂花香"看中国近代商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