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这一辽阔的舞台上,联合国承载着维护世界和平与推动国际合作的重大使命。然而,近几年却遭遇了财政方面的挑战和困难,在所面临压力尤为严峻的情况之下正处在艰难的挣扎。
从2024年4月开始,联合国的财政状况快速地变差了。为了应对资金不够的情况,联合国实施了一系列减少开销的举措。在日内瓦的万国宫改成了隔一段时间工作一次,工作一周然后休息一周,以此来节约运营的费用。办公的时候用电被严格地限制了,装饰用的喷泉也关闭了,照明以及供暖的时间变短了,电动扶梯停止运行了,代表们需要爬楼梯来参加会议。
联合国内部的管理有了很大的调整,对加班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暂停了招聘工作,以此来减少工资方面的支出,公务旅行的规模大幅度地削减了,原本需要多个人去完成的出差任务现在由一个人来承担,像人权机构这样的关键部门的预算也被削减了。
这并不是联合国第一次遭遇财政危机。在2019年到2020年期间,联合国由于资金短缺而陷入了困境,万国宫以及纽约总部都面临着限电的情况,甚至连同声传译都请不起了,会议还有时间限制,一旦超时就会关闭大屏幕和扬声器。
经费来源与欠费顽疾联合国运行需要的钱,主要是成员国交的会费以及他们自愿给的捐赠。会费按特定比例分配,通常情况下,要是各个国家都能按时且足额交钱,那联合国就能正常运转。
会费分摊比例上,美国承担最高份额22%(762亿美元),中国承担15.254%(528亿美元)。
美国得交的会费对于联合国正常运转那可是相当重要的,可美国却一直拖着不交。2008年的时候,美国就拖欠了8.5亿美元呢,占总欠缴金额的93%;2019年又拖欠了10.55亿美元,这差点就让联合国都没法正常运转了;到了2024年,它该交的会费到现在还没交齐呢。
美国其实并不缺资金,在2024年其军费达到了8420亿美元,并且对于以色列以及乌克兰的援助动不动就以百亿来计算。
美国赖账主要是从政治层面找原因,它把联合国当作是用来维护自身利益的一种工具,只要决议与它的利益不相符,就凭借着拖欠会费来进行要挟。
像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巴勒斯坦接纳为会员,不过美国由于支持以色列所以宣布拒绝履行债务。
近些年在俄乌以及巴以的冲突问题方面,联合国所作出的决议没有达到美国所期望的那样,于是它就一直拖欠着会费来给对方施加压力。
应对之策与新困境对于没交齐会费的成员国来说,《联合国宪章》讲得挺明白:要是拖欠的钱数达到或者超过前两年该交的数目,那这个国家在联合国大会上就没投票权啦。像也门黎巴嫩这样的国家,就是因为这缘故才被取消了投票资格。不过呢美国交了一部分会费,与此同时也拖欠了一部分,它欠的钱数始终没达到那个重要的值,所以就能一直有投票权。
面对财政危机之时,联合国把目光聚焦在了中国身上。去年的年末之际,联合国大会经由商议通过了新的预算计划以及会费分摊的比例,其中美国依旧维持着22%的比例而未发生改变,中国则增长到了20%。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的分摊比例一直在持续地上升,从2009年的2.67%一直到2025年成功突破至20%。
联合国确定会费分摊比例的算法较为繁杂,首先会参照国家此前三年的国民总收入平均值在所有会员国总和里所占的比例,接着再考量附加条件。
经济总量较高但人均收入较低的国家存在一定折扣情况,最为不发达的国家其分摊比例不会超过0.011%,而那些体量极为小的国家则可以按照0.001%这样的最低比例来缴纳,不符合折扣标准的国家需填补缺口。
中国经济增长,人均GNI超世界平均水平,优惠减少,加上其他国家经济衰退,享受折扣国家增多,中国分摊比例不断上升。
中国代表尽管没有对比例提出不同的意见,但是对规则表达出了不满意。在2025年的方案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所分摊的比例总和大约是2010年的四倍左右,不过发达国家分摊的比例却一直在下降,这是不公平的。
发达的国家身为已经获得利益的一方,应当肩负起更多的责任,不应该把负担转移给发展中的国家。这次财政危机一部分源自发达国家没有履行缴费的义务,当前最为紧要的事情是让拖欠费用的国家缴纳费用,而不是去优化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