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蒋介石退守台湾,背后谁在指点?又是谁建议毛主席先攻台的?

南书房 2024-02-25 23:46:36

1948年11月初,东北野战军挥师入关,包围了华北傅作义集团,解放战争的形势愈发明朗起来。

与此同时,国民党高层领导愈发对蒋介石感到不满,面对内外交迫的困境,蒋介石最终选择了“下野”。

发布完“隐退”文告,蒋介石开始着手布置台湾的防务。

当时,国民党仍占据着“半壁江山”,蒋介石为什么要优先布置台湾的防务呢?

一、一介书生步入仕途

蒋介石筹谋退守台湾,除了受到战局的影响外,还与他最信任的谋士张其昀有关,张其昀其实很早就建议蒋介石退守台湾。

作为“五四”一代的知识分子,张其昀原本只是一位纯粹的学者,五四运动期间,张其昀是宁波学生会的代表。

大学毕业以后,张其昀先是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后来又去南京中央大学任教,当了整整十年的老师。

1936年时,竺可桢邀请张其昀来到浙江大学办学,两人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共同努力,最终让浙江大学成为了国际知名的学校。

张其昀治学水平高超,参政能力同样出色,抗战爆发初期,经同乡陈布雷的介绍,张其昀结识了蒋介石。

1941年,张其昀联合一批著名学者,创办了名为《思想与时代》的月刊,这一刊物赢得了蒋介石大力支持。

蒋介石不仅准许张其昀主持刊物,而且答应给予经费赞助,甚至还叮嘱他说:“办刊如有任何问题,随时与陈布雷联系。”

《思想与时代》诞生在艰苦的抗战时期,它在中华民族最艰难的时刻,承担起了捍卫“中华民族传统不断绝”的光荣使命。

借着办刊的机会,张其昀正式成为蒋介石的幕僚,并由此步入仕途,开始在国民党内部积极参与政务。

1943年,张其昀以浙江大学代表的身份,前往美国讲学,这说明张其昀的参政表现,得到了国民党高层领导的认可。

抗战胜利以后,张其昀返回国内,蒋介石先后多次命其担任要职,尤其是陈布雷自杀以后,张其昀更是成了蒋介石身边的“大红人”。

张其昀的后半生,基本是完全忠于蒋介石的状态,他晚年曾回忆说:“蒋公是我的恩师,我蒙受蒋公厚爱长达二十五年。”

二、蒋介石的御用专家

三大战役期间,张其昀审时度势,反复劝诫蒋介石做好退守台湾的准备,可蒋介石始终心有不甘,迟迟没有下定决心。

1949年初,三战战役基本结束,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损失大半,蒋介石的统治面临垮台的危险,张其昀再次劝谏蒋介石说:

“台湾进可攻,退可守,与大陆仅隔着一条海峡,凭借天险可以阻挡尚没有海空军的共军,将来局势变化,再谋求反攻大陆。”

这一次,蒋介石内心有所动摇,开始按照张其昀的建议,逐步将国民党的党、政、军、文、才的中心向台湾迁移。

此时的张其昀已经成为蒋介石的“御用专家”,蒋介石对张其昀的建议几乎无所不从,王永太在《凤鸣华冈》一书中称:

“只要是张其昀所提的建议,蒋介石从不会反对。”

张其昀是著名的地理学家,又在美国攻读过“国家战略学”,还曾率领团队前往台湾考察,这是蒋介石信赖他的原因。

不过,蒋介石仍对国民党军队占据大陆抱有希望,仍幻想撤退到川康地区,像抗日战争一样死守大西南。

广州失守之际,蒋介石下令将国民党的中枢机构迁往重庆和成都,此举正是蒋介石犹疑心理的最好证明。

可惜的是,解放军的攻势太过猛烈,国民党驻守大西南的实力派又摇摆不定,蒋介石最终才选择仓皇逃往台湾。

事实上,退守台湾是蒋介石能做的唯一选择,蒋介石只是嘴上不愿承认,心里其实早已做好了准备。

在下野之前,蒋介石就任命其心腹陈诚担任台湾省主席,任命蒋经国担任台湾党部委员,同时加紧将黄金、白银、文物和外汇运往台湾。

而张其昀则一直在溪口陪伴着蒋介石,蒋介石将张其昀视为上宾,常常与之促膝长谈。

三、国民党元老建议攻台

蒋介石下野之后,李宗仁成为国民党的“代总统”,他入主南京不久,就想到了一位军事奇才,此人便是国民党的元老杨杰。

杨杰是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创始人之一,曾与孙中山携手发动辛亥革命,拥护孙中山留下的“三大政策”,是国民党左派代表人。

杨杰被誉为是国民党内的荀彧,也就是孙中山的第一谋士,在上个世界二三十年代,杨杰的军事战略可谓首屈一指。

蒋介石上台之初,杨杰像张其昀一样,做了蒋介石的幕僚,并帮助蒋介石赢得了北伐战争和中原大战。

尽管蒋介石视杨杰为心腹,但是杨杰却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极为不满,随着蒋介石发动内战,两人的关系渐行渐远。

解放战争时期,杨杰做起了一名民主人士,多次公开批判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高层人物,当陈诚扬言要在五年“肃清共军”时,杨杰毫不客气地回怼说:

“共军有人民群众作基础,五年决不可能肃清,我看是十年打不垮,百年肃不清。”

后来,在我党统一战线的感召下,杨杰与周总理建立了联系,从此开始投身于民主革命运动。

1948年底,杨杰看出蒋介石败局已定,并从战略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断定蒋介石最终必定向台湾撤退,于是致信给毛主席说:

“退守台湾,是蒋介石唯一的后路,如果解放军能先一步攻占台湾,则蒋介石在没有退路。”

毛主席看过这封信后,对杨杰的看法高度赞同,只可惜,当时的解放军没有海空军,根本无法渡过风高浪急的台湾海峡。

最终,毛主席没有采纳杨杰的建议,而是选择了“战略大迂回”,命令解放军渡过长江后,只取大西南地区。

不过,由于杨杰的这封信具备很高的战略价值,毛主席特批将其列为加密文件。

2 阅读:1328

南书房

简介:以专业的眼光让历史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