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数盲言必称苏美尔,认为那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文明。
图样图森破。
地球上最早的文明,是中国的有虞氏在中国长江下游创造的,最晚1.1万年以前就已经有了高度成熟的文字体系。
这些有虞氏的文字被刻在彩陶上,在最晚9000年前从海路运到了叙利亚,运到了土耳其,运到了苏美尔文明突然兴起的港口。
于是,从来没有生产过半片陶器的西亚突然就有了彩陶,突然就有了文字。
下面是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出土的约公元前4000年的印章,有学者认为是苏美尔楔形文字的起源。
先来看看这个。

抱雪斋笑到肚子痛。
这特么的不就是中国特产,7800年前的湖南高庙文化彩陶上就有的玩意?
看看这个湖南盘子中间的,就是那楔形文字的前身。哈哈哈哈。

再来看看这个土耳其6000年前的印章:

哈哈哈哈,文盲们肯定不认识这是什么东西。这是有虞氏1.1万年以前就在使用的文字,是一个“尞”字,这个字一直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还在使用。

甲骨文“尞”字

甲骨文“尞”字
“尞”字的意思是祭天,是对皇天上帝的祭祀。
尞,祡祭天也。示部祡下曰:燒柴尞祭天也。是祡尞二篆為轉注也。燒柴而祭謂之祡,亦謂之尞。——《说文解字注》
《礼记.郊特牲》曰:“天子適四方。先祡”。注:所到必先燔柴,有事于上帝。
这个“尞”字还有一种写法是八角星的样子,和高庙文化那个八角星一毛一样。

八角星形状的“尞”字
来看看这个字在中国湖南有虞氏的原版。


什么?你说这个八角星还不够像?
看看这个十六芒星的,也是湖南高庙文化。

再来看看这个甲骨文里“尞”字的十六芒星写法,一模一样!

巧的是,苏美尔楔形文字里面表示上帝的那个“帝”字,就写作一个八角星形状,和有虞氏祭祀上帝的“尞”字一模一样!
据说,八芒星是苏美尔天空之父和众神之王安奴(Anu)的名字和符号,它与太阳崇拜也存在关系,发音为Dingir,与汉语的“帝”字相似。
哈哈哈呵呵呵哈哈哈呵呵呵……
大家一起欣赏一下所谓“人类最早文字”里的八芒星“尞”字。

楔形文字里的“尞”字

八芒星“尞”字

八芒星“尞”字

八芒星“尞”字
哦,对了,有虞氏不光创造了苏美尔文明,还创造了古埃及文明。
看看这位女神头上的八芒星“尞”字。

对了,这位女神是古埃及专门负责书写的智慧女神赛斯哈特(Seshat),她的配偶托特和她一样也是书写和智慧之神,所谓的古埃及文字就是他俩造的。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有的同学说,为什么不能是苏美尔和古埃及把文字传给了中国?
抱雪斋微微一笑,又一次祭出了万能大杀器:尖底瓶!
上山文化有虞氏,在1.1万年前创造的酿酒专用尖底瓶。

这是仰韶文化的有虞氏,在七千年前大量使用的尖底酒瓶。

这是有虞氏在1.1万年以前的创造的“酒”字,标准的尖底瓶造型。

这是有虞氏1.1万年以前创造的饮酒的“饮”字,画的是一个人站在尖底瓶边上用吸管咂酒。

在中国有虞氏已经喝了五千多年大酒之后,这样的传统终于在五千多年前流传到了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看看这些人喝大酒的样子。


直到今天,中国还保存着这样喝酒的习俗。

抱雪斋再次证明:苏美尔楔形文字和古埃及象形文字,全部都是来自中国有虞氏,来自1.1万年以前就已经高度成熟的有虞氏文字。商代的甲骨文保留了有虞氏文字的原貌,是楔形文字和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亲爷爷。
抱雪斋站在高高的封土堆上,对着西方大喊一声:
Who's your daddy !
数盲们,还有谁?
你这小编韩国来的吧?韩国混不下去了吗?
有道理
加油
这些都是单一的对称几何图案,单独出现,更多是装饰作用的巧合,不能证明是什么文字的传播,你得拿出有有意义的,连贯的出现的文字段落,才能证明你的论点,
现在我都不敢嘲笑韩国人了![笑着哭]
支持
棒子还有三秒钟就赶到现场[笑着哭]
都起源于南棒子,要不然玻璃心得碎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