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0亿白给了?法国不领情,当带头大哥,支持欧盟对华电车征关税

凌统的世界 2024-10-09 13:11:11

“200亿美元订单刚签完,就翻脸?法国这波操作,真让人看不懂!”当欧盟内部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投票结果公布时,社交媒体上瞬间炸开了锅。

一边是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期间签下的巨额空客订单,另一边却是法国在欧盟内部带头支持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这前后的巨大反差,如同给中法关系泼了一盆冷水,也让这场看似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贸易争端,充满了戏剧性和耐人寻味的复杂性。

很多人不禁要问,欧盟这波操作,究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昏招,还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鸿门宴”?

而在这场关税风暴的中心,法国、德国等主要成员国,又各自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背后,究竟是单纯的经济利益之争,还是掺杂了更多政治博弈的考量?

法国:从“千亿订单”到“带头加税”——短视利益下的“变脸”

时间回溯到2023年4月,马克龙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他作为法国总统的第三次访华之旅。

访华期间,中法两国签署了涵盖航空航天、农业食品、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协议,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空中客车公司与中国签署的总价高达200亿美元的飞机订单,涉及290架空客A320系列飞机。

这一订单,不仅创下了中法经贸合作的纪录,也被外界视为中法关系回暖的重要标志。

马克龙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对中法合作的乐观预期,称赞中国是“不可或缺的伙伴”。

然而,仅仅几个月后,法国在欧盟内部对华政策上的态度却发生了180度大转变。

2023年9月,欧盟委员会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倾销调查”,并提议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

在随后的欧盟内部投票中,法国一改之前对华友好的姿态,坚定地站在了支持加征关税的一方,成为推动该政策落地的主要力量。

法国的“变脸”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一边是与中国签署巨额订单,享受着中国市场带来的巨大红利,另一边却积极推动对华贸易壁垒,试图限制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这种“双标”行为,不仅引发了中国方面的强烈不满,也让国际社会对法国的信誉和可靠性产生了质疑。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法国在短时间内采取如此矛盾的举动呢?

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法国希望扶持本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而中国电动汽车凭借其价格优势和技术进步,已经对法国本土车企构成了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数据显示,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份额正在快速增长,2023年上半年,中国品牌电动汽车在欧洲的销量已经超过了4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50%。

与此同时,法国本土的雷诺、标致雪铁龙等传统车企,在电动化转型方面却相对滞后,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

面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强势崛起,法国政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种背景下,法国选择支持对华加征关税,其背后的真实意图,就不难理解了。

当然,法国敢于在对华政策上“翻脸”,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法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并不理想,中国可能采取的反制措施对法国的影响相对有限。

与德国大众、宝马等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强势地位不同,法国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感一直相对较低。

数据显示,2022年,法国汽车品牌在中国的总销量仅为10万辆左右,市场份额不足1%。

因此,法国政府在权衡利弊之后,认为即使中国对法国商品采取反制措施,也不会对法国经济造成太大的冲击。

这种“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心态,也让法国在对华政策上更加肆无忌惮。

然而,法国政府的如意算盘,真的打得响吗?

法国这种短视的行为,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为其带来一些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必将损害中法之间的互信与合作,最终损害的还是法国自身的利益。

首先,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也是法国企业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

法国对华加征关税,势必会招致中国方面的反制措施,这将直接损害法国企业的利益,并可能导致中法经贸关系的恶化。

其次,法国此举也违背了自由贸易的原则,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这种以邻为壑的行为,不仅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也会损害法国自身的国际形象。

更重要的是,法国低估了中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决心和能力。中国已经明确表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并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法国一意孤行,执意推进对华加征关税,必将遭到中国方面的坚决反击,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德国:谨慎的“弃权者”——利益与压力下的权衡**

与法国的激进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在这次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投票中,选择了弃权。

这一选择,既体现了德国政府在处理对华关系上的谨慎态度,也反映出德国在经济利益和政治压力之间艰难的权衡。

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经贸往来。中国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德国汽车、机械、化工等行业的巨头企业,都在中国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数据显示,2022年,中德双边贸易额高达2980亿欧元,中国连续七年成为德国全球最大贸易伙伴。其中,德国对华出口额为1068亿欧元,中国是德国第二大出口市场。

对于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德国企业来说,欧盟对华加征关税,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风险。一旦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德国经济将遭受沉重打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汽车工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极高。大众、宝马、奔驰等德国汽车巨头,都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海外市场。

数据显示,2022年,德国汽车品牌在中国的销量超过400万辆,占其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因此,德国政府在对华政策上一直保持着相对务实的态度,避免采取过于激进的措施,损害中德经贸关系。

在这次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投票中,德国政府承受了来自法国等国的巨大压力。法国等国认为,德国为了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在对华政策上过于软弱,没有体现出欧盟的“团结”和“价值观”。

然而,德国政府最终顶住了压力,选择了弃权。

这一方面是出于对本国经济利益的考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德国政府对欧盟内部团结和对华政策的担忧。

德国政府深知,欧盟对华加征关税,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贸易摩擦,损害欧盟自身的利益。

更重要的是,德国政府也意识到,欧盟内部在对华政策上存在着严重分歧。法国等国积极推动对华强硬路线,而德国、意大利等国则主张保持对话与合作。

这种分歧,不仅削弱了欧盟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给中欧关系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欧盟:分裂的“巨人” —— 内部矛盾与外部挑战的交织**

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闹剧,折射出的是欧盟内部的深刻矛盾和在对华政策上的摇摆不定。

这头“欧洲巨兽”看似强大,实则内部暗流涌动,各成员国之间的利益纠葛和政治分歧,正在不断撕裂着欧盟的“团结” façade。

一直以来,欧盟试图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价值观外交”的“领袖”角色,但在涉及自身核心利益时,却往往暴露出“双重标准”和“实用主义”的本质。

一方面,欧盟标榜“自由贸易”和“市场经济”,另一方面却频频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对来自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商品设置壁垒,试图维护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

在对华政策上,欧盟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 以法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对中国崛起抱有强烈的戒备心理,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遏制中国发展,甚至不惜充当美国的“马前卒”,在台湾、南海等问题上不断挑衅中国核心利益。

而德国、意大利等国,则更加注重与中国的务实合作,希望通过深化与中国的经贸联系,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

这种分歧,根源于各成员国不同的地缘政治考量、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对华认知。

法国等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对自身国际地位的衰落感到焦虑不安,对中国崛起带来的挑战充满疑虑。

他们担心,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威胁到欧洲的传统产业,削弱欧洲的全球影响力。

而德国等国,则更加 pragmatically 地认识到,中国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与中国合作才能实现互利共赢。 他们主张,通过对话与合作,化解分歧,管控风险,推动中欧关系稳定发展。

然而,在美国因素的影响下,欧盟内部的对华政策 debate 变得更加复杂和微妙。

美国将中国视为“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不遗余力地打压中国,并试图拉拢欧洲盟友,共同对抗中国。

面对美国的压力,欧盟内部的一些国家,出于“安全依赖”和“价值观认同”,选择追随美国,对华采取强硬立场。

而另一些国家,则不愿被美国绑上“反华战车”,试图在中美之间走“平衡路线”,维护自身利益。

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正是这种复杂博弈的结果。

一方面,这反映出欧盟内部一些国家,希望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打压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维护自身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欧盟在对华政策上的摇摆不定,以及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的压力。 然而,欧盟的如意算盘,注定要落空。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市场潜力,任何试图孤立和遏制中国的企图,都是不切实际的。

欧盟如果执迷不悟,一味采取对抗和打压的方式对待中国,最终只会损害自身利益,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中国:从容应对,坚定维护自身权益

面对欧盟的无理挑衅和贸易霸凌,中国始终保持着冷静和克制,但同时也展现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坚定决心。

中国商务部已多次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启动“反倾销调查”和加征关税事表达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并明确表示,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中国驻欧盟使团发言人也指出,欧盟此举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将严重扰乱中欧之间的贸易秩序,损害双方企业的共同利益。

事实上,中国早已不是任人宰割的“软柿子”,中国有能力也有信心,对任何损害自身利益的行为进行坚决反击。

针对欧盟对华加征关税,中国可以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例如,对来自欧盟的商品加征关税、限制欧盟企业在华投资、减少从欧盟进口商品等。

此外,中国还可以通过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对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提起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然而,中国并不希望与欧盟发生贸易战,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贸易争端,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领导人多次强调,中欧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合作是主流,共识远大于分歧。 中国愿意与欧盟一道,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国也希望欧盟能够认清形势,摒弃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不要被外部势力所左右,回到对话与合作的轨道上来,与中国共同维护中欧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全球化时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国家都无法孤立于世界之外,独自发展。

中欧作为世界两大重要经济体,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巨大的合作潜力,双方之间的合作,不仅有利于自身发展,也将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然而,合作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

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无疑给中欧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也给双方未来的合作带来了不确定性。

我们希望,欧盟能够以更加理性和务实的态度,看待中国的发展,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更不要充当别国的“棋子”,做出损害双方共同利益的事情。

合作共赢,才是中欧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

来源:

0 阅读:0

凌统的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