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特朗普突然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并且明确表示这项政策将是永久性的,即4月2日之后,所有非美国本土生产的汽车,进入美国市场都要被加收四分之一的额外费用。
按照美国人的测算,这项关税每年可以为美国带来1000亿美元的收入。
然而,消息一出,市场的反应却让人大跌眼镜——本土车企通用汽车、福特汽车股价盘后暴跌,反倒是特斯拉影响不大。这项关税政策到底影响谁最大?中国车企又该如何应对?
美国汽车关税升级,背后的经济算盘
特朗普政府的这次关税调整,目的很明确——保护本土制造业,提高美国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为财政收入做贡献。
按照他们的计算,每年1000亿美元的额外收入,相当于给美国财政补上一块巨大的短板。但问题是,美国的汽车产业,真的能因此受益吗?
事实上,美国本土汽车产业早已不是过去的“世界工厂”。从整车制造到零部件供应链,全球化的程度极高,通用、福特、特斯拉等车企在全球各地都有生产基地。
如今加征25%的关税,不仅会让海外进口车变得更贵,也会提高本土企业的生产成本,甚至影响到整个汽车供应链的稳定性。
这也是为什么消息一出,美股市场的汽车板块直接跳水,通用和福特首当其冲。
对中国车企影响有限,新能源车几乎没受到波及
不少人关心,这一波关税升级,会不会影响中国的汽车出口?答案是——影响微乎其微。
根据2024年的统计数据,中国对美出口的汽车总量在10-11万辆左右,其中70%是小排量燃油车,混动占比约20%,而纯电动车仅占0.5%,总计5000多台。
出口总额约22亿美元,占中国汽车出口总量的1.7%。换句话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汽车,本就不是主力市场,新能源车更是几乎没什么存在感。
更关键的是,这些出口美国的汽车,很多其实是在中国生产的合资品牌车型,而非中国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
也就是说,被加税的,更多是美国车企在中国生产的“低端车型”,真正的中国品牌并未受到实质性冲击。
欧洲、日本、韩国车企,才是这次关税的最大受害者
既然中国车企几乎没影响,那谁才是这次关税政策的最大受害者?答案很明显——欧洲、日本和韩国的车企。
德国车企:奔驰、宝马、奥迪受冲击最大,这些品牌的高端车型,长期依赖美国市场,很多车型都是在欧洲本土生产后再出口到美国。如今关税上调,价格必然上涨,竞争力下降。奔驰S级、宝马7系、奥迪A8等豪华车型的销量,恐怕会受到极大影响。
日本车企:丰田、本田、日产压力陡增,日本品牌在北美市场份额极高,尤其是丰田和本田,一直是美国消费者最喜爱的品牌之一。
但不少热销车型(如雷克萨斯、部分混动版本的丰田凯美瑞等)都是日本本土生产后出口美国的,25%的关税让它们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韩国车企:现代、起亚日子更难过,韩国车企本就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今再加上关税增加,势必影响在美销量。
可以说,这一轮关税政策,打击最大的并不是中国车企,而是那些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欧洲、日本和韩国品牌。
中国车企的新能源战略,早已绕开美国市场
中国车企真正发力的,是新能源车,而美国市场对中国新能源车几乎是“封闭”的状态。从政策到舆论,美国政府一直在极力阻止中国电动车进入。
此次关税调整,只是进一步加固了这道壁垒,但对中国车企来说,并无太大影响。
目前,比亚迪、长城、吉利、蔚来、小鹏等中国新能源车企的主要市场,集中在欧洲、东南亚、中东、拉美和澳大利亚,尤其是欧洲市场,增长势头迅猛。
而美国市场的封锁,反而促使中国新能源车企加速进军其他地区,进一步巩固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美国市场失去竞争,消费者将为关税买单
最讽刺的是,这一轮关税看似是为了保护美国汽车产业,但最终买单的,却是美国普通消费者。
进口车大幅涨价,美国消费者的选择变少了, 供应链成本上升,即便是本土生产的车,价格也会受到影响。竞争减少,创新动力下降,汽车市场可能迎来一段“倒退期”。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通用、福特的股价暴跌——市场已经嗅到了危险的信号。
对车企来说,关税增加带来的不是机会,而是成本上升、市场受限、竞争力下降。
而对于中国车企来说,这只是美国市场的又一次“自我封闭”,而真正的全球竞争,已经在其他市场展开。
美方加税,最终受害的是自己
特朗普政府的25%汽车关税,看似给美国带来1000亿美元的收入,但对本土车企、消费者、供应链的冲击,恐怕远超这个数字。
而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这一政策几乎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因为中国新能源车早已将重点市场放在欧洲和新兴市场,美国市场的封锁,只会让自己丧失未来的竞争力。
这一次,美国真的打错算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