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要见毛主席,警卫员拦住,他把自己外号写出来,毛主席大笑

寒梅傲雪映霜华 2025-02-01 11:41:04

【前言】

“我大老远好不容易来一趟,就为了拜访主席,你们咋连门都不让我进呢?”

“哎呀,不好意思哈,要是您没提前预约,那可不行哦。”

在红军长征那段岁月里,有个“神枪手”特别引人注目。他枪法特准,人还特别谦虚,曾获“大渡河英雄”的称号。在授衔的时候,他被授予了大校军衔。

然而,当他去往北京打算面见毛主席时,却被挡在了门外,紧接着,开头的那一幕就出现了。

他心有不甘,紧接着又放话:“那你把我的绰号报上去,毛主席肯定会见我的!”

那,这位“神枪手”究竟是谁呀?毛主席到底有没有见他呢?他们俩之间又存在着何种关系呢?

【“土佬”李德才】

门外有个吵着要见主席的人,此人名叫李德才,是个老红军。他自己讲,以前确实和毛主席算是老相识了。那这两人是咋结识的呢?这得从李德才参军的时候讲起。

1904 年,李德才出生在江西省的一个小村子里,那会儿正赶上清政府的末年,国家的政治局面那是动荡得很呐。

李德才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目睹了不少黑暗的瞬间。每到这种时候,他就会琢磨,要是自己能变得更强,能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那该多好啊。

所以呀,每次瞧见街道上的军队,他那叫一个羡慕,就这么一直到了 1930 年,命运的轮子总算开始转动啦,李德才的人生迎来了重大转折。

那会儿李德才正在田里忙活着种地呢,忽然听到家里父母喊他,叫他赶紧去街上。李德才一头雾水,赶忙往镇上奔去,等到了地方才晓得,原来是红军到自己家乡了。

听到街道上百姓对红军战士的阵阵欢呼,李德明白,这就是真正能让老百姓心服口服的战士。

他跟着大部队前行,聆听红军们讲授新思想。这一听,让李德才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他当下就打定主意要报名加入红军,红军领导见李德才身材高大壮实,也很高兴地把他招收了进来。

随后,李德才被安排到了机枪连。这之前,他没上过战场,也没摸过枪,可让人意外的是,他操作起枪来,那流程相当熟练,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个老手了,连身边的战友都纷纷夸赞他,说他天生就是做“神枪手”的好材料。

不过呢,没经过正规训练的李德才,做事的时候会略显莽撞,为了帮他改掉这个问题,他身边的战友们可是费了不少心思。

他心里很清楚自己存在不足,不管走到啥地方,都随身带着个笔记本。要是有啥不懂的,问清楚后马上就往笔记本上写。

所以呢,在红军队伍当中,不少战友都挺愿意跟他往来,要说最有趣的,那还得是战友们给他取的那个绰号——“土佬”。

有一次跟敌军交战并取得胜利后,我军在战场上收获了不少物资。在把这些物资分给战友时,李德才得到了一条类似德式的西裤。

那裤子前边有个开口,李德才瞅见后,满心疑惑地念叨:“这咋分前后啊?”琢磨了一会儿,他把开口那面挪到了后边,嘴里还嘀咕着,这么着上厕所倒是挺方便哩。

正巧这波操作让路过的主席瞧见了,他笑着跟李德才讲:“你这个土老帽儿,那边才是正前方呢。”

李德才有些难为情地挠了挠脑袋,他这外号就是这么来的。平日里,他在生活中有些大大咧咧,可一旦上了战场,那可是智勇双全,着实让人另眼相待。

在长征那段岁月里,当红军打算强渡大渡河,而敌军在后紧追不舍时,李德才身为机枪手,多次冒着敌军的枪林弹雨冲锋陷阵,这使得他在军团中声名大噪。

【强渡大渡河的功臣】

1935 年,红军正在进行长征,身后有十多万敌军紧追不舍,为了摆脱这一困境,中央红军决定尽快渡过那条大渡河。

为了使这个计划能够切实可行,好几位高级将领聚在一起展开商讨,最后拍板决定先派遣十七名突击队员前往河的对岸。

这 17 名战士又被分成了两个队伍。当第一组乘船强行渡河的时候,李德才负责打掩护,那会儿他早就把随时投入战斗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

在渡河进程刚到一半的紧要关头,敌军察觉到了准备渡河的红军战士,啥也没说,抄起枪就朝着我方猛烈攻击。

这会儿,李德才亲自操控着一挺机枪,开始大显身手。他凭借着高超的技术,发起猛烈攻击,把对面的敌人打得屁滚尿流。

在一番激烈的战火拼杀中,李德才与红军战士相互协作,十七位勇士最终成功到达了河对岸。

正是这一次相互协作所取得的成功,使得十七位勇士以及身为机枪手的李德才受到了中央的嘉奖,荣获“强渡大渡河英雄”的称号。

与此同时,“土佬”这个名号在整个红军团那是响当当的,大伙都知道有个叫李德才的,那打枪的准头堪称神枪手。

革命取得胜利后,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李德才被授予了大校军衔。虽说这军衔不算特别高,可他的名声那可是相当响亮。

【“硬闯”中南海】

李德才在担任保定军区司令员的那六年里,每次吃饱饭,就会自然而然地在分区周围走上几圈。

1958年的某个晚饭后,他如往常一般在分区溜达。走了没多会儿,他停下脚步,开始这儿瞅瞅那儿看看,打量起这片地方来。这时候,他的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这么空旷的一块地,为啥不建个篮球场呢?

篮球场要是有了,战士们平常没啥事的时候就能在这儿搞些活动了。不过呢,想法虽好,可要把这篮球场建起来,那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儿。

水泥连个影儿都找不到,可李德才没想着打退堂鼓。第二天一大清早,他便赶到当地政府,去打听有关的政策。

一番询问过后,李德才未能获取自己期望的答案,当地政府所说的那些话不停地在他脑海里浮现。

“水泥可是国家有计划分配的物资,通常得提前上报,瞧瞧是否还有指标。要是真想弄到手,恐怕得往国务院跑一趟,可即便这样,希望恐怕也不咋大。”

没错,李德才的脑海中猛地冒出一个念头:去中央找主席商量商量。那还等啥,说干就干,他喊上秘书,二人便径直朝着中南海赶去。

到了中南海,警卫员死活不让李德才进去,连着抛出三个问题:是不是有啥紧急事儿?跟中央办公厅提前说过没?预约了吗?

那时候,李德才被这接连三个问题给整得有点蒙圈,说到底他也好长时间没到首都了,着实不清楚竟然增添了这么多规定。

这可把李德才给难住了,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一个小孩跟他打起了招呼:“李叔叔,您在这儿干啥呢?”

曾经,李德才在延安负责过中央家属队,对一些领导的孩子那是相当熟悉。这会儿,他着急地讲道:“我想面见主席,可进不去呀,我给您写个条子,您帮我给主席递过去,成不?”

毛主席看到李德才纸条上所写的诉求,还得知他特意上报了自己的绰号“土佬”,便赶紧对警卫员说让他进来。

见到主席后,李德才立马敬了个礼,主席则笑着问道:“土佬啊,你来了,找我是啥事儿呀?”

李德才把打算修建篮球场以及需要水泥的事儿,详详细细地跟主席说了说。主席听完,当即爽快地应下了,还让他去找周总理商量具体事宜的细节。

李德才乐得不行,紧接着又讲道:“主席,现今要见您一面,可太不容易了,您能不能留点啥东西给我,让我当个念想呢?我要是想您了,还能拿出来瞅瞅。”

最终,主席送给他一根腰带和一支钢笔。

李德才心满意足地回到了保定,没多久篮球场就建好了。批下来的水泥只用了一半,他把剩余的都捐给了当地正在修建的一所学校。

1960 年,李德才因病离世,他早早地就投身到革命事业当中,在战场上拼搏了好几十年。他的这种精神,值得后人永远学习。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