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球时报报道,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严重枪击事件,造成至少26人死亡,印度总理莫迪紧急中断外访回国。与此同时,俄乌冲突仍在持续,和平曙光未现。如今印巴局势又陡然紧张,新的冲突似乎一触即发。
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帕哈尔加姆镇,枪手突然从附近山林冲出,手持武器向正在野餐的游客疯狂扫射。这一镇作为克什米尔知名旅游胜地,向来有着“小瑞士”的美誉,还曾是宝莱坞电影的取景地,然而瞬间沦为血腥悲剧现场。从伤亡情况来看,死者大多为印度教徒,还有一名尼泊尔游客,另有十几人受伤。事件发生后,印度安全部队迅速封锁现场并展开搜捕,新德里和克什米尔多地也加强了安检措施。
莫迪(资料图)
莫迪原本正在沙特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期间计划与沙特王储就能源合作等事宜深入讨论。但此次袭击事件发生后,他不得不紧急中断行程,提前登机回国。莫迪在社交媒体上强烈谴责此次袭击“令人发指”,承诺一定会将幕后黑手“绳之以法”,同时宣布向遇难者家属提供援助。
国际社会也纷纷对此事件表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声,强调在任何情况下,袭击平民的行为都绝不可接受;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言辞激烈,用“卑鄙”“令人发指”等词汇谴责此次暴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对事件深感痛心,声称“美国坚定支持印度反恐立场”;以色列外交部长萨尔同样谴责了此次枪击事件,并向遇难者家属表达哀悼。
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名为“克什米尔抵抗运动”的激进组织宣称对此次袭击负责,该组织表示,袭击是为了抗议超过8.5万“外来者”进入克什米尔定居。不过,印度安全部门将矛头指向了巴基斯坦,认为“克什米尔抵抗运动”等激进组织背后有巴政府支持,并且暗示此次枪击事件与巴陆军参谋长穆尼尔此前的讲话有关。此前,穆尼尔在伊斯兰堡的公开活动中曾表示“克什米尔是巴基斯坦的颈静脉,巴基斯坦不会忘记这一点”,印度官方认为这一发言激励了当地反对派武装人员,是此次袭击的“催化剂”,部分印度媒体甚至称巴方此举是在“吹响狗哨”。
莫迪(资料图)
面对印度方面的指责,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沙夫卡特·阿里·汗早些时候声明,巴方对游客丧生表示担忧,向死者家属哀悼,祝愿伤者早日康复,但并未直接回应印度的指控。巴外长伊沙克·达尔在社交平台发文称,总理夏巴兹将于24日上午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商讨如何回应印度政府就袭击事件针对巴方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在莫迪回国后,印度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针对巴基斯坦的措施。印度宣布暂停执行《印度河河水条约》,停止与巴基斯坦的河水共享合作,直至巴方“可信且不可撤销地放弃支持跨境恐怖主义”。要知道,印度河及支流大多从印度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严重依赖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河流系统下游的水来满足其水电和灌溉需求,印度此举无疑会对巴基斯坦国内的农业灌溉和水力发电产生严重影响,而且在以往印巴爆发军事冲突时,印度都未曾暂停执行该条约,可见此次事件对印巴关系冲击之大。
此外,印度还宣布巴公民所持的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免签计划(SVES)签证无效,要求所有持SVES签证的巴公民在5月1日前离境;关闭了印巴间唯一开放的陆地边境口岸,切断了两国间所有交通联系;将巴基斯坦驻新德里高级专员署的全部军事顾问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要求其一周内离开印度,同时印度也将从驻伊斯兰堡的印度高级专员署撤回本国军事顾问;自2025年5月1日起,巴基斯坦驻新德里高级专员署的总人数将从目前的55人减少到30人。
回顾历史,克什米尔地区一直是印巴两国争议的焦点,双方围绕此地多次爆发冲突。2019年,印度军警车队遇袭,导致46人死亡,随后印方出动空军越境轰炸激进组织营地,印巴空军爆发空战。如今的情况与当时有相似之处,此次袭击事件发生后,莫迪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国内政治压力。在去年的大选中,莫迪所在的人民党虽赢得选举,但优势并不明显,险些失去执政党地位。此次袭击事件的发生,打破了莫迪政府试图营造的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平静假象,证明其高压政策未能彻底消除当地安全隐患。
莫迪(资料图)
在经济方面,当前印度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在特朗普对全球加税的大背景下,外界普遍下调了对印度经济增长的预期,印度央行年内已两次降息,试图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冲击,提振国内经济。在这样的政治经济形势下,莫迪政府存在利用此次袭击事件挑起与巴基斯坦军事冲突,从而转移国内视线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