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国企四年,终于知道了为何高学历扎堆国企,效率不如私企。

周周聊国企工作 2025-02-12 19:55:37

大家好呀,我是周周,又见面啦,很荣幸,你能在世界的角落发现我呀♥️

这是第9篇原创

欢迎阅读呀

不知不觉已经在现在这个单位工作了四年,回想起刚入职那会,我也是以一名985硕的身份入职,特意选了当时觉得有稳定,加班又少的国企,放 弃了其他高薪不稳定的工作,入职后发现大家学历都挺高的,基本都在211硕以上,几乎没有本科。让我觉得 ,我这个学历来这,也不亏。

按理说,大家学历都不差,效率应该不低,但是随着我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发现了为啥效率会低。

一。流程繁琐,且审批人巨多

我所在的部门是己方,说白了是干活的一方,因此少不了程序功能的上线,每上线一个新的功能,都要弄一堆流程,每周五天,其中要四天都在准备流程材料,催流程,每一个流程都要过一大堆人,而且条条框框巨多。这也导致,每周看似很忙,其实更新的内容并不多。

      二,人数多,做决策周期长。

我所在的国企大概有几十万员工,每更改一个制度,都要进行很久的论证,前期调研大家痛点,在针对痛点设计方案,再接着征求意见,在收集意见更改方案,反复几轮。可能都到实施了,你都把这个事情给忘了。有些制度,都知道不太合理,但由于人数众多,你如果没有更合理的方案拿出来,也就只能暂时忍耐。

三、责任分散,推诿现象普遍

每件事情都涉及多个部门协作,但往往没有一个部门愿意主动承担主要责任。就拿一个简单的系统bug修复来说,技术部门说可能是业务规则有问题,业务部门说是系统实现有偏差,双方各执一词,最后可能要到领导层面才能协调解决。这种相互推诿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一些本可以快速解决的问题被拖得很久。

四、创新动力不足,安于现状

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久了,慢慢发现大家都习惯了现有的工作节奏。明明知道某些流程可以优化,某些系统可以改进,但因为创新失败的代价过高(可能会被问责),成功了也难有多少激励,所以大多数人选择安于现状。即便有人提出改进建议,往往也会被"以前一直都是这样的"、"现在这样也能用"之类的话搪塞过去。

说这些并不是抱怨,毕竟每个体制都有其利弊。国企的福利待遇、工作强度确实相对较好,适合追求稳定的人。但效率确实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可能就是所谓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吧。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 周周说职业,每天更新国企生活感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