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爱新觉罗·溥仪,他身上发生过许多史无前例的故事,例如第一个离婚的皇帝,第一个回家还需要买票的人。
1960年重新回到紫禁城时,溥仪已经由当初万人之上的皇帝,变成了如今最为普通的游客。望着眼前的一景一物,儿时玩耍斗蛐蛐的场景仿佛仍在眼前。
一切真是物是人非,溥仪不由得在内心暗暗感叹离宫多年的变化。
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从他对面走过。
溥仪顿时一怔,随即脸色大变,回忆起当年的威胁,时隔多年仍然心惊胆战。
与溥仪一起同行的人都大为不解,刚才还感叹良多的他,神色为何突然如此慌张?
老者显然也认出了溥仪——这位和他渊源颇深的故人,转身微笑着和他问好,关切地问道:
“如今的新身份,还适应吗?”
溥仪终于回过了神,平复了一下内心的惶恐,还是问出来多年积压在心中的疑惑:
“当年如果我执意不从你的命令,你果真会开炮吗?”
望着溥仪担忧的神情,对方却是轻松一笑,并将当年的真相告知。
溥仪听后大吃一惊,但紧接着又是释然。
“这些都是宣统皇帝的前朝旧事,与如今的普通公民溥仪又有何干系呢?罢了,都过去了。”
那么这位老者究竟是谁?当年溥仪和他又有着什么交集,使他多年后想起仍然如此惧怕?
离宫前的京城风云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吴佩孚的直军最初尚处于优势,正准备向山海关张作霖的奉军发动总攻之际,未曾料到,自己所部冯玉祥忽然倒戈,回师北京。
在张、冯的联合下,直军大败,带着残余部队仓皇逃到岳州。
回到京城的冯玉祥先将贿选总统曹锟软禁,后又解散国会。
“北京政变”的消息很快便传到紫禁城中,满清遗老遗少闻讯后皆坐立不安。
原来,在张勋复辟时,冯玉祥曾参加过声讨张勋的“讨逆军”,如果不是段祺瑞及时把他调离北京,恐怕他早已经将小朝廷赶出紫禁城。
王公们的担忧果然应验,刚回到北京不久,鹿钟麟便与内阁总理黄郛,警察总监张璧一同商量,如何将皇室成员尽快驱逐出紫禁城。
张璧有些担忧地问道:“如果逊帝一意孤行死活不同意离开紫禁城,宫中仍然有不少侍卫,两方一旦开战,这可该如何收场?”
鹿钟麟沉思片刻答道:“这个问题我早先也考虑过,只需要这个数字的兵力便可以解决。”说着,他伸出了两根手指。
黄郛一惊:“两万人,这可有些难办啊!”
未曾料想到鹿钟麟听后只是淡定地摇了摇头。
看着他胸有成竹的样子,黄郛心里有了些底气,再次猜测道:“两千人?”
“我只需要20人。你去通知小朝廷,我只给他们三个小时的时间,如果没有离开,景山上的大炮直接开火。”
还未等黄郛猜到答案,鹿钟麟便主动说出自己内心真实想法。
迎着黄、张两人诧异的眼神,鹿钟麟解释道:
“我这是虚张声势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为了保命,无论如何都得答应我们的条件。”
离宫当日的惊心动魄很快,这一天便来临了。
上午九点钟,待在皇后婉容宫中喝茶闲谈的溥仪,忽然被一份急报惊扰。
“皇上,皇上宫外出大事了!”内务府的大臣们顾不得皇家的礼数,一边喊着一边匆匆忙忙跑进宫中。
“慌什么,究竟发生什么事情了?”溥仪拾起茶杯缓缓抿了一口刚刚未喝完的茶水,气定神闲地问道。
“冯玉祥的军队把紫禁城都包围了,让您马上离宫,还说……说要废止《清室优待条件》条件。”
内务府大臣气都未喘匀,断断续续答道。
“这不可能吧,当年这都是政府亲自允诺的,怎么会突然废止?”溥仪面对这突发的变故仍旧抱有最后一丝希望。
“可如今形势变了,就连神武门的守卫都换成了国民军的岗哨,一旦动手,就如同瓮中捉鳖一样容易。”
“你快去找庄师傅,让他联系各国公使,看看有没有协商的余地。”溥仪闻言知道情况不妙,只得把希望寄托在外国公使身上。
“已经来不及了,鹿钟麟只给咱们3个小时的时间,如果仍未离开紫禁城,他会在景山上直接向咱们开炮。”内务府大臣尽管不忍,在这危急关头只得道出真相。
“竟然只有三个小时!这该如何应对?”溥仪由于过度惊慌直接跳了起来,焦灼地在地上来回走动。
正当局面无法收拾时,礼部侍郎绍英提出妙计。
“皇上可以先以端康太妃不久前刚逝世,敬懿和荣惠两位太妃又过于年迈行动不便为由,延长离宫的时间,具体对策再据情形而定。”
对于这样的理由,鹿钟麟却毫不留情地直接回绝了。
宫里彻底乱作一团,溥仪的生父摄政王载沣一把扔下自己的官帽,嘴中念念有词道:
“完了,全完了。”
他的岳父荣源更是放下自己王公贵族的威仪,像一只过街老鼠一样悄悄逃窜到御花园的假山后面,生怕被落下的炮弹击中。
溥仪见状,不得不应允了鹿钟麟的条件,打算先住到载沣的王府中去。
国民军的人早早便备好了汽车,将溥仪一行人送至北府门口。
正是在这里,溥仪与鹿钟麟才有了第一次正式见面。
离宫后的惊天内幕鹿钟麟从容地走上前,按照民国的礼仪与溥仪主动握了手,微笑地对他说道:
“溥仪先生,你是否愿意成为民国公民,重新修订清室优待条件呢?”
“我自然愿意的,时代已经变了,皇帝和朝廷的确应该废除了。”溥仪尽管心中很不情愿,嘴上还是笃定地答应了。
“那好,既然你已经是公民了,那我就来保护你。你现在自由了,说不定以后还能被选上当大总统呢!”
溥仪只得苦笑,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用自己的方式,将失去的东西重新得到。
尽管搬到北府暂时脱离险境,可军队仍然在王府门口日夜把守着。
这就像一把悬在溥仪头上的剑,随时都有可能落下。军队的安排美其名曰是保护,可溥仪心中明白,这是赤裸裸地监视和威胁。
为彻底脱离险境,他知道自己必须抓紧采取手段。
幸运的是,溥仪所亲信的庄士敦回来了,还一并带回一个好消息。
英、日、荷兰等国公使得知都后十分“同情”溥仪的遭遇,在其干预下段祺瑞与张作霖也已经决定开始合作。
不仅如此,日本司令官已经通知段祺瑞,立刻向冯玉祥发出通电,坚决反对他“逼宫”的行径。
日本司令部还当场许诺,要派骑兵到北府附近巡逻,一旦冯玉祥采取行动,日本兵营会立即制止。
面对这两个多月来唯一的好消息,溥仪兴奋不已,对日本人的“好感”也进一步上升。
在罗振宇和张作霖等人的帮助下,他先逃到使馆中,后又辗转到天津。
自此后,溥仪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直至36年被释放后,这才重返紫禁城。
没想到,今天会在此见到36年前把自己赶出京城的“故交”鹿钟麟。
仍心存余悸的溥仪,也终于鼓起勇气问出了36年来埋藏在自己心底的疑问。
结语“当时我仅带来了二十个士兵进宫,至于景山上的大炮嘛,自然是吓唬人的。更何谈什么开炮呢?”
听着鹿钟麟娓娓道出当年的真相,溥仪明白曾经让自己和家人如临大敌的威胁,只是虚张声势。
惊讶,恍然,懊恼的神色交替出现在这位紫禁城曾经的主人脸上,可当他仔细思量过多年来的种种遭遇后,溥仪心中只觉得晃若隔世,昔日的恩怨早该放下了。
“你这新身份适应得真不错!”见到溥仪的变化,鹿钟麟由衷地发出感慨。
溥仪作为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帝王,见证了中国近代剧烈的动荡与发展。
细看他离开紫禁城波折的背后,有各军阀势力的斡旋,以及帝国主义对中国内政的直接干预,这恰恰也是20世纪初中国时局的缩影。
然而,作为最直接的见证者,他甚至无法决定个人命运。
晚年重逢鹿钟麟,得知真相时,溥仪那一笑而过的释然背后,究竟包含多少无奈与悔恨,我们皆不得而知。
-END-
【文|竹溪】
【编辑|长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