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9d290b31981e7cfc5e874cc02011683.png)
可能很多人想不明白,为何国产电车可以在短短几年时间迅速发展起来,甚至领先全球。
事实上,这是基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更是中国工业转型成功的缩影。
换句话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那自然而然就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因为产业这个东西并非短时间就能做成的,而是需要一步步占有产业链,然后占有市场。
2024年10月份,美日韩车系就已经凸显败相。
国产车企已经占据了中国市场60%以上,德系车仅剩15%、日系车14.6%,韩系车1.5%……
昔日风光无限的进口车品牌也开始叫苦连天,一方面指责中国电动车发展太快,一方面吐槽中国车企“打价格战”。
除了中国市场以外,在海外市场,国产车同样大杀四方!
去年1~11月份,中国汽车出口高达476万辆有多,保守估计全年超过500万辆,超过日本、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而且不光是新能源汽车,传统燃油车在海外市场也相当出色,比如上汽、奇瑞、长城、吉利等车企,在海外市场的销量都在节节攀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c9011d233c4b7350fb2590d942782d0.png)
新能源汽车的出口更是出色,在东南亚市场,国产品牌已经占据了四分之三,甚至比亚迪、广汽埃安等车企都开始在当地布局生产基地。
而比亚迪更是进入了瑞典、挪威、日本、英国、德国等全球50多个国家,在境外拥有超过300家直营店和经销门店。
如此看来,这几年国产车的发展真的很像是一个“神话”。
但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其实这并非是“一夜之间”的神话,而是我们经过了三代人的坚持不懈,才呈现出来的结果。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开始引进西方车企,搞“合资企业”,希望可以通过市场来换取技术。
然而,那时候的西方车企并不是真的“拿技术”出来,因为大部分的核心零部件都是在国外生产,然后运过来中国组装。而且那时候的德国大众高管更是直言:中国并不具备汽车生产的能力。
更让人憋屈的是,那时候我们不仅要付零部件的钱,还要付管理费、包装费、运输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5a814168480513a095a060d5f815752.png)
虽然合资企业没有带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但也培养了大量的汽车上下游国产化零部件企业。
因为在1987年开始,上汽大众决心要提高零部件国产化。
直到1993年,上汽的桑塔纳从最初的2.7%一举提高到98.7%。
自此之后,各个合资车品牌的国产化也走上了桑塔纳的路线,从最初依赖进口零部件,到后来实现了自主研发生产零部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d30325689b63d549f3fc7f4db341a48.png)
我们很清楚,外资是过来赚钱的,并非过来做慈善的。
我们想要让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起来,必须要自力更生!
但真正的变局,还是“国产自主品牌”的出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5c08e41b9677ecbcbacc82b7776cafb.png)
1997年,做了9年汽车配件的吉利汽车开始转型全面生产汽车,推出了自主品牌吉利汽车。
2005年,做了10年电池的比亚迪开始转型生产汽车,推出第一款自主品牌汽车比亚迪F3。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e196044127f924f444aa95710f23dba.png)
1999年,奇瑞第一台发动机点火成功,同年就推出了第一款轿车。
2012年,外媒记者来到中国采访,他给出的评价是:中国车企有恃无恐的抄袭!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横空出世”,比亚迪开始在市场上碾压日系车、德系车,那些西方车企才后知后觉:中国车企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
2023年,中国电动车开始驶向全球,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829e35a7acace9ce0cc1293b5a0c957.png)
德国媒体感慨:中国人成功绕开了西方引以为豪的“燃油机优势”,在电动车赛道上一马当先。
美国媒体:中国在新能源赛道上甩开了美国,特别是锂电池赛道,美国已经落后许多。
日媒直言不讳:再过个5年,恐怕日系车在中国市场已经没有任何地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8e0bc80c68c91f37fe1e270ed027fac.png)
外媒感慨万千的背后,殊不知我们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做好了顶层设计,国产车有今天的成就,是我们三代人的努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4e5d748a7b6c9bf57fee83a01e89dda.png)
1992年,钱学森就写了一封信,提出了汽油车的弊端,以及西方在内燃油机领域的垄断,我们想要打破西方垄断,可以跳过燃油机,直接发展新能源。
1993年,钱学森再次提及了民用汽车一定要用电气化、蓄电池。
自此之后,国家就把电动车纳入了国家高新技术培养计划的“863计划”。
尽然我们打破不了美西方垄断的“三大件”,那我们就直接换赛道!
为什么?因为我们拥有了完整的工业体系,近20年来,我们一直在打磨“基础工”,为的就是这一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7644b34df37279145322f754298c80a.jpg)
目前中国锂电池产量占据了全球80%以上,光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这两家企业电池的产量,就占据了全球新能源汽车电池产量的一半以上。
由此可见,我们在几十年以前部署的计划没有错,今天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就是最好的证明。
短短几十年,中国汽车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汽车产品力来看,国产车对国外品牌也形成了“降维打击”,同等价位的新能源汽车,拥有智能驾驶、主动刹车、无钥匙进入、360°雷达、座椅通风加热这些都是标配,但有些日系车卖二十几万甚至连个倒车雷达都没有……
所以文章开头才会说,中国汽车工业有今天,是基于中国工业的成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df3252b4e6f8a2f6fb7c337313f5625.png)
因为今天国产电车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国产电车能够快速崛起,并非电动车门槛低,而是中国汽车工业非常成熟,中国工业体系非常完整,中国电动车产业链过于庞大!
小米创始人雷军重新创业,小米汽车用了短短3年就能实现量产,你真以为雷军有如此强大的能力?
比亚迪看起来好像是这两年才崛起的,殊不知王传福已经部署了十多年!
今天比亚迪能够成为国产电动车的“领头羊”,也是基于其十多年的技术积累,才得以呈现出今天比亚迪的三电技术、芯片、系统、各种零部件都实现了自给自足。
同时还有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SIC电控、DM技术、云辇技术、四轮独立驱动、易四方平台……
你真以为美西方不想搞新能源汽车吗?比手机还赚钱的项目,他们太想搞了,可惜他们竞争不过我们啊!
所以他们才会把比亚迪、五菱宏光拿回去大拆特拆,才发现他们根本无法做到像中国这样,如此低的成本就生产出一台车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ab3e3d8e46ddfe1d897419991f83773.png)
正如比亚迪王传福所说的: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光是比亚迪一家企业,就能创造出上百万个就业岗位。
那是那句话,当年日本、德国能够成为汽车强国,你真以为他们是靠“工匠精神”吗?
并不是,而是他们拥有庞大的汽车产业链,才得以呈现出今天举世闻名的丰田、大众、奔驰、宝马、奥迪……
当然,今天这个新能源时代,我们国产车企要做的,除了把价格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里以外,还要把汽车市场份额一步步抢回来!
不管怎么说,曾经的国产车或许遭受不少人的嗤之以鼻,甚至成为不少人茶余饭后的调侃。
但今天,国产车绝对有底气让你开出去感到骄傲。
因为这背后靠的不仅仅是国人消费观的转变,更是国产车企努力了十几年的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