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帕金森病日!科学了解帕金森,不再惧“帕”

长岳看健康 2025-04-11 13:47:05

2025年4月11日

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

今年的主题是:

人工智能助力帕金森病管理

一、什么是帕金森病(PD)?

帕金森病又称为震颤麻痹,是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现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7%。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PD的发病率又有着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特点。我国大约有超过300万的帕金森病患者,预计到2030年,中国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490万(全球约870万)。

二、身体出现这些“信号”,就要引起重视

由于帕金森病起病的隐匿性,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率仅有26%,因此许多帕金森病患者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治疗时机。

临床实践研究发现,症状的及时识别是提高帕金森病患者早期诊断的关键和基础,可以避免延误治疗。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需要警惕帕金森病,建议大家及时就诊,以早诊断、早治疗!

1.手抖

手抖不一定就是PD。在老年人当中,肢体震颤更常见于特发性震颤,占到50%~70%,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中手抖也不是必须具备的症状,而运动迟缓才是必备核心运动症状。

帕金森病患者一般表现的手抖症状为静止性震颤,也就是患者坐着休息时手抖明显,干活时手抖会明显减轻,睡觉时会消失。典型表现为拇指和食指“搓丸样”或“点钞样”动作,通常一侧肢体先起病,紧张或激动时会加重。

2.肢体活动受限

常感觉肢体僵硬、肌肉发紧、不灵活,行动变慢了,如扣纽扣和系鞋带困难、走路时步子变小和变慢、肢体协同摆臂减少等。

3.嗅觉减退

约90%的帕金森病患者早期会出现嗅觉减退症状。部分患者在运动症状出现前3~7年就可能出现嗅觉减退。它是帕金森病患者早期的典型症状之一。

4.睡眠障碍

表现为经常在睡觉时出现大喊大叫、拳打脚踢的情况,这是一种特殊的睡眠障碍——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也称为“梦动症”。

5.写字变小

长期持续性写字越来越小,也称为“小写征”。

6.面具脸

早期常表现为面部表情减少,笑容少了,眨眼及眼球转动减少,后期会呈“面具脸”。

7.声音变小

通常表现为说话声音低沉、含糊、音量变小、清晰度下降。

8.便秘

影响帕金森病患者日常生活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为长期便秘。帕金森病患者如果不吃特殊食物或药物,通常会存在排便困难。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便秘发生率是非帕金森病患者的3倍。

三、哪些人群易患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的病因目前仍不明确,国际上还没有公认的、毫无争议的研究确切指出帕金森病的致病原因。

1.若年轻时过多地接触杀虫剂和除草剂,那么罹患帕金森病的概率会很大。

2.工作压力大,大脑长期紧张运转得不到休息的白领们。

3.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的老年人,如酗酒抽烟、饮食不规律不健康等。

4.还有10%左右的遗传因素。

图源:AI

四、全面全程综合治疗

到目前为止,帕金森病仍然是一种不可治愈性疾病,但已有许多治疗方法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例如,药物治疗、深部脑刺激起搏器手术治疗、“磁波刀”治疗、经颅重复磁刺激治疗、康复训练等,这些治疗均可以有效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

同时,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存在于帕金森病的任何阶段,在疾病初期和晚期表现更为明显,它不仅可以加速疾病进展,还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加重患者的运动症状。所以,科学的心理调节治疗要贯穿帕金森病患者诊治的全过程,需要医生、患者和家庭共同努力。

图源:AI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帕金森病,克服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患者保持放松乐观的心情,保持充足睡眠,多运动锻炼。

让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培养其听音乐、读报、养殖花草等爱好。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克服自卑心理。

严重者可以加用抗焦虑抑郁药物,同时还可以辅以认知行为心理治疗等。

五、帕金森病患者日常注意事项

1.患者应注意规律复诊,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自行减停药;正确认识帕金森病,克服恐惧心理,增强治疗的自信心。

2.患者注意均衡饮食;在起居方面,为了防止摔倒,可在家中安装防摔防滑的设备,吃饭喝水配有防抖防洒的勺子和水杯等。

3.鼓励参加社交活动,多与人沟通,克服负面消极情绪。

4.患者和家属都要正确面对疾病,保持放松乐观的心态,积极全面干预治疗。保证充足睡眠,同时配合康复锻炼,注意劳逸结合,不可过量。

有效延缓帕金森病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需要医生、患者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