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从“五笔七墨”的传承到草书创作风貌之变革

文化舒云有人写 2024-03-01 20:24:25

林散之,生于晚清时期,起初在乡贤范培开的指导下学习书法,后来跟随含山张栗庵学习古诗文辞。在张先生的介绍下,他来到上海,拜黄宾虹为师。黄先生教导他古人用笔用墨的方法,并鼓励他广泛阅读和游历。三年后,林散之从海上归来,立志远游,跋涉了一万八千余里。归来后,他闭门潜修,专注于研究历代名家的书法,取长补短。六十岁以后,他专注于草书的创作,借鉴古人的法则,创新出自己的风格,将碑帖融合,以柔济刚,使得沉寂已久的草书艺术再次辉煌,成为当代草书的杰出代表。

林散之在书法上的巨大成就与黄宾虹先生的教诲有着直接的关系。正如林散之自己在自叙中所说,学习书法的过程就像蚕吐丝、蜂酿蜜一样,需要深厚的积累和长时间的酝酿才能成功。在这个过程中,范先生是他的启蒙老师,而张先生和宾虹师则是他的终极导师。

林散之1978年草书《毛泽东咏梅词》

黄宾虹对林散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用笔用墨的方法上。林散之将宾虹师山水画中的“五笔七墨”“浑厚华滋”融入到草书的创作中,强化了草书的墨色变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技巧,将用笔、用墨和用水融为一体,使笔触与水墨完全交融,形成墨色淋漓、拖泥带水的效果。

林散之书《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正如赵朴初先生所说,林散之的草书作品远观如仙子临风,近看如屈曲盘丝,铁骨铮铮。他在墨韵的掌控上,或浓淡相对,或干湿相应,或磨墨欲浓,破水写之,形成了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神奇效果。他将曲直、方圆、虚实、巧拙、疏密、行留、涩畅、枯润等对立统一的关系运用得炉火纯青,独步当代书坛。

林散之行书《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网山》

林散之在深入研究书法传统的基础上,借鉴了宾虹师绘画的笔墨之道,尤其在草书墨色变化上达到了极致,进入了超越前人的独特境界,实现了草书创作风格的又一次变革,成为一代宗师。他们两人都得益于一个“通”字,前者以书法通画法,后者以画法通书法。心有灵犀一点通,能够在不同艺术门类之间打通一条新的路径,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的最终答案。

林散之 书法 35*126 林散之▲书法▲35*126

这幅作品为舒云轩拍品,如您感兴趣,欢迎各位来直播间品鉴。

更多精彩书画藏品

尽在舒云轩抖音直播间

官方抖音直播账号: @舒云轩拍卖

0 阅读:0

文化舒云有人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