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9,上市两小时大定破万,上市62天大定数量达到5万辆,上市86天大定数量6万辆。
3月,问界M9销量6243辆,成为新势力50万级新能源车型销量第一。
甚至可以说,问界M9创造了中国品牌50万级市场的天花板。因为在此之前,无论是新能源还是燃油车,中国品牌还没有一款车型在这一级别可以达到稳定的月销过千的水平。
而如今,问界M9已经与50万级最热销的宝马X5越来越接近,成为第一个撼动BBA在这一级别市场地位的中国品牌车型。
最近,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表示,问界M9还在产能爬坡中,有望在4月的交付量会达到1.5万辆。
图源:网络
在此之前,中国品牌已经相继在20万级、30万级甚至是40万级开始了市场向上攻势,但是50万级的难度,不仅考验产品力,也考验品牌力。
前不久,理想MEGA首战遇挫,也让这家擅长制造爆款的新能源车企重新审视了50万级市场,即便对于有一定市场积累的中国车企来说,50万级仍然是一个0到1的过程。
那么,问界M9为什么这么牛?它在豪华车市场的表现是可持续的吗?它会成功拉动中国品牌新一阶段向上的序幕吗?对于中国品牌向豪华车市场的进军,会从问界M9得到哪些启示?用科技创新重新定义豪华车市场过去十几年,BBA在高端市场有着稳定的护城河,二线豪华品牌很难从中分一杯羹,也只有保时捷依靠Macan的降维打击,一度能够与宝马X5比拼。
也就是说,过去,50万级市场是品牌力的天下,也是BBA们的安全地带。2023年,宝马X5的国产,也让这款车型的单月销量高峰超过1万辆,成为统治50万级豪华车市场的绝对头部车型。即便二线豪华品牌也有过沃尔沃XC90、雷克萨斯RX等同级别车型,但是很长时间以来,他们的标签仍然是“小众豪华”。
问界M9异军突起,打破了这一市场的平静,甚至让准备国产的热门车型GLE也感受了一丝危机。一些来自终端的反馈显示,问界M9直接转化了许多来自BBA的深层次客户,这意味着问界M9很可能引发豪华车高端市场的价格战。
图源:网络
这对于产品定义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没有短板,且长板够长。
这其实对于问界M9背后的华为技术来说,其实是迎来了一次新技术大规模释放的机会。
这也印证了一点:科技力,可以成为对抗豪华感、操控感的武器。
在豪华中大型SUV市场,问界用科技力实现了最大差异化。除了底盘、车身结构、800V高压平台全部出自华为之后研发,从座舱到无图智驾,也全面领先于对手,也包括智慧大灯、车内十屏交互等在同级别车型上无法体验的黑科技。
图源:网络
这些科技不仅带来了更强的驾控体验,也提升了座舱品质,甚至让问界M9挤进了行政车范畴。
而在问界M9之前,借助问界M5、问界M7,华为在终端营销、生产环节也都进行了一次集体补课,这些也都为问界M9最终能够在市场释放奠定了基础。
科技新皇,某种程度上代表了问界M9的江湖地位。从终端表现来看,问界M9还有取代问界M7的趋势,成为问界新的销售主力。
这在以往也是难以想象的。
它打破了过去BBA在豪华车市场建立起来的销售秩序:主力销售车型往往在受众消费能力的主流区间,而在均价55万级市场,问界M9成功制造了国产爆款的新高度。
它也带来了更高维度的市场竞争:从空间、配置,到科技力的全面碾压。
华为,打入豪华车圈层的金字招牌问界M9均价站稳55万级,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华为,它已经成为打入豪华车圈层的金字招牌。这也是问界M9得以在豪华车快速找到站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华为”代表了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虽然华为不造车,但是在智能汽车赛道中的技术积累可以说碾压了大部分车企,这是“华为”本身的品牌价值之所在。而这一品牌价值,在汽车市场同样实用。
但是对于大部分中国汽车品牌来说,这种品牌价值仍然需要积累。
这也不意味着进阶豪华车市场的通道只有华为可以。
华为就像一条鲶鱼,已经带动了中国品牌高端化的连锁反应,也引领了一条智能电动车发展时代下的高端化路径——科技力。
图源:网络
而实现科技力的路径,不仅仅是聚焦研发层面,也对供应链整合,甚至是企业内部组织管理,提出了新的目标。
最近,据36氪汽车报道,理想汽车进行了新的内部组织调整,开启矩阵型组织2.0升级。此次升级,也是一次更深入地学习华为组织能力建设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整中提到,理想汽车产品部的智能更加聚焦智能驾驶、智能空间、电动平台等平台型产品。
这也是如今造车行业的重要课题:既要融合科技与制造,同时还要实践新的商业模式与渠道创新,而这些,在以往汽车行业巨头中,很难找到可以复制的经验。
华为,不但是智能汽车时代的一个标杆,对于推动中国汽车行业新一阶段的转型,也有着重要意义。
高端市场会成为中国新能源下一个爆点吗?不可否认,华为品牌势能的释放,也是因为赶上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发展的红利。
2020年,中国新能源市场大爆发,但是50万级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几乎为0。
过去几年来,在这一细分市场虽然也不乏蔚来ES8、极氪009等车型,一度实现月交付超过2000辆的水平,也有红旗、高合等试图建立品牌壁垒,但是50万级新能源市场,始终没有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
这些车型虽然在新能源高端市场建立起了一定认知,但是这些车型也大多经历了新技术、电池成本居高的阶段,这也让其与同一定价区间的燃油车相比,不仅缺少“性价比”,在品牌竞争力层面也没有显著优势,因此很难在高端市场建立起真正的产品竞争力。
2023年,智能汽车多项技术迎来拐点。
高阶智驾在AI大模型的推动下,迅速迎来了全国城市道路场景的大规模落地,高端硬件、激光雷达数量不再成为高端车型的硬指标。与此同时,大模型的深度学习能力,也让座舱交互进入到了新阶段,推动了智能座舱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图源:网络
如今,起售价46.98万、均价55万的问界M9,从目前的大定数量来看,订单量总额已经达到330亿元,仅仅这一款车型,已经超越了很多汽车品牌全年的营收能力。
2023年底,国产高端车型也进入了集中爆发的阶段,甚至出现了调侃BBA的段子:如果再不努力,就只能开奔驰E级、宝马5系、奥迪A6了。
2023年底的一波新车,已经开始创造中国品牌在高端市场的新高度。
比亚迪仰望U8,售价超过百万;行政级轿车蔚来ET9,预计达到80万元级别;长城坦克700Hi4-T,70万级别;极氪001 FR,起售价76万元。这些车型也在聚焦各自的细分市场,并注重打造更加极致的技术标签。
在智能汽车赛道,从问界M9开始,中国品牌也正式拉开了向上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