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烧烤店爆炸案敲响警钟:基础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又亦玩转趣事 2025-04-01 12:06:57
2023年6月21日晚,宁夏银川的富洋烧烤店突发特别重大燃气爆炸事故,这场灾难瞬间夺走31条生命,另有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114.5万元。国务院事故调查组查明,这是一起因多环节违规操作、安全管理严重缺失导致的责任事故,包括政府官员在内的61人受到相应处理,相关责任人也被依法严惩。然而,当一切尘埃渐渐落定,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我从事故现场年轻厨师们的表现中,看到了我国基础教育中一些亟待正视的问题。 根据国务院调查组公布的信息,从烧烤店工作人员发现燃气泄漏到爆炸发生,中间足足有21分钟的时间(从燃气大量泄漏到爆炸,间隔1分零7秒)。在这生死攸关的21分钟里,厨房内的厨师们却陷入混乱。他们不断讨论、尝试排查问题,却始终找不到症结所在。燃气瓶上清晰地标有“气出口”与“液出口”,总开关也无故障,因为他们反复开、关总开关,更换了调气闸,问题依旧没能解决。随着燃气泄漏愈发严重,现场的厨师们开始慌乱,有的撤离现场,有的关了燃气灶却忘了关烤炉,没有一人组织疏散店内食客,完全失去应对危机的能力。最终,经理冒险进入厨房拔掉气闸,由于之前厨师错误操作使燃气瓶总开关开到最大,经理又未正确操作,导致大量燃气瞬间喷出,爆炸随即发生。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化学教育的工作者,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爆炸的知识,从初三化学的基础概念,到高中化学的深入探究,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考试的热点。但谁能想到,这些本该牢记于心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却没能发挥作用。烧烤店的这些年轻人面对燃气泄漏引发的危机,完全不知所措,充分暴露了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知识无法转化为实际应用、缺乏对危险的基本认知、面对危机时缺乏担当。我们不妨深入剖析这些问题背后的教育根源。 一、深陷应试泥潭,知识运用脱节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围绕着考试展开。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教师不得不将大量时间用于应试训练,除了常规的期中、期末考试,周考、月考、阶段考频繁进行,学生陷入题海战术,只为应付考试。以化学学科为例,学生通过刷题记住了大量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却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应用场景。这种“快餐式”的学习模式,虽然能在短期内提高考试成绩,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都十分肤浅,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起来,导致学与用严重脱节。 二、实验教学缩水,危险感知不足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安全意识的重要环节。然而,如今的化学实验教学却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为了应对书面实验考试,黑板上讲实验、视频里做实验的现象屡见不鲜。初、高中的实验操作会考,由于组织和监管不到位,早已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教材对学生分组实验缺乏明确要求,在考试压力下,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被大幅压缩。像可燃性气体爆炸这类实验,如果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就能直观感受到实验的危险性,形成深刻的记忆。但现在,学生缺少这种亲身体验,在生活中遇到类似危险时,自然会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应对。 三、安全教育纸上谈兵,实战能力匮乏 校园安全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学校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如安全知识讲座、应急演练等。但这些教育活动往往是学校和老师主导,学生被动参与。安全措施被细化成一个个标准动作,学生只是机械地重复,并不理解背后的原理和意义。真正的危险场景复杂多变,缺乏实际经历的学生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些国家的学校非常重视“体验式”安全教育,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场景中感受危险,学习应对方法,这种教育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银川“6·21”爆炸事故是一场人间悲剧,它不仅给遇难者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也为全社会敲响了警钟。对于基础教育而言,这起事故是一次深刻的教训,我们必须从中反思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改变应试教育的倾向,加强实验教学和安全教育,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具备应对实际问题和危险的能力,这不仅是教育的责任,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守护。
0 阅读:3

又亦玩转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