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新征程上,粤港澳大湾区要锚定“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推动大湾区金融高质量发展。文章在阐述做好大湾区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意义后,梳理了商业银行在服务大湾区建设上的具体实践及存在的问题,就商业银行如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出相关建议。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和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为新时期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指明了方向。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笔者在阐述做好大湾区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意义后,梳理了商业银行在服务大湾区建设上的具体实践及存在的问题,就商业银行如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出相关建议。
一、做好大湾区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金融业已成为其极具国际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结合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内涵,大湾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第一,发展科技金融是推动大湾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拥有超过7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区域,粤港澳大湾区为金融机构探索科技金融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市场,以金融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可以更好促进大湾区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第二,发展绿色金融是加速大湾区绿色低碳转型的坚实基础。自2019年《规划纲要》明确推进大湾区生态建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大湾区各主要城市提出了不同规划,广州建立了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深圳正式通过《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香港作为绿色金融中心发展完善绿色认证体系;澳门在绿色投资租赁和产品管理等方面做出新的尝试。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乘势而上扩大绿色金融优势,对大湾区锚定“双碳”目标,加快产业绿色转型,推动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全面深化大湾区社会交流和民生融通。在民营经济发达的广东,小微企业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主体,如何服务好大湾区小微企业,是商业银行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社会的重要切入口。近年来越来越多港澳居民选择内地安居置业,提升大湾区内地和港澳居民对普惠金融服务的满意度,对推进大湾区民生互联互通、加速融合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发展养老金融可助力打造大湾区养老生态服务体系。据有关部门统计,预计到2030年广东省人口老龄化系数将突破20%,面对大湾区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商业银行需要围绕社会成员的养老需求完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随着大湾区互联互通加速,大湾区“跨境养老”产业正成长为新的业态,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境内外分支机构的作用,做好跨境养老全产业链条的金融服务。
第五,发展数字金融可有效赋能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作为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试验田”,大湾区在构建完善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方面有先天的有利条件。2023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在“数字湾区”建设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通过加快推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数据要素和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可更好服务大湾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商业银行做好大湾区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具体实践
随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提出,各家商业银行深入把握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大意义,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以实际行动支持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在科技金融方面,各家商业银行围绕广东制造业当家和深圳“20+8”战略性产业集群政策,成立科技金融中心,推出科技金融特色产品,迭代升级科创企业授信评价体系。
在绿色金融方面,各家商业银行发挥各自优势,在打造绿色金融新服务模式、构建绿色金融产品体系等方面形成了不少亮点。
在普惠金融方面,各家商业银行积极发力大湾区小微企业和居民“北上”、“南下”生活工作等场景,聚焦粤深港澳四地中小企业及个人的金融需求,为其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在养老金融方面,各家商业银行加快推进线上线下服务渠道适老化改造,强化养老产业信贷支持,专项推出各类养老产品。
在数字金融方面,各家商业银行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为大湾区金融市场数字化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先行示范作用。同时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为企业提供跨境金融服务。
三、商业银行做好大湾区金融“五篇大文章”存在的问题
第一,商业银行需进一步发力大湾区金融和产业的有机融合。新的经济周期下,大湾区正在推进加速布局一批重点战略领域和重点产业。商业银行对重点领域、行业的精准把握不够,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业务模式需进一步转变优化。例如在科技金融方面,对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不足,服务模式依旧偏传统;在绿色金融方面,许多低碳转型及新兴领域项目得不到充分的金融支持;在养老金融方面,对大湾区机构养老、跨境养老等新业态的金融服务供给不足。
第二,商业银行挖掘大湾区数字金融服务功能的深度不够。数字金融是做好“五篇大文章”的主线,侧重于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金融效率与功能,为其他四篇大文章提质增效。目前商业银行在加快推动自身数字化转型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服务其他四篇大文章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尝试,要研究如何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提升数实融合水平,打造数字金融与其他四篇大文章相结合的矩阵式综合服务。
第三,商业银行服务大湾区跨境金融互联互通的能力仍需提升。为推动粤港澳互联互通,大湾区先后设立横琴、前海、南沙和河套四个重大合作平台,大多商业银行目前均已参与四个平台建设,但对四个平台科技、绿色、数字金融等领域的差异化功能定位及重点客群服务还不够。同时,某些有港澳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在创新境内外联动业务上存在短板,缺少与港澳各类科技、绿色、养老等机构的业务合作与交流。
四、对商业银行做好大湾区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发展建议
(一)加快科技金融业务发展,积极参与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一是关注大湾区重点科技产业,全面对接大湾区重点科技园及香港数码港、科学园等,深化与大湾区电子信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二十大战略性支柱及新兴产业集群的合作,围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专精特新、“卡脖子”等重点领域打好金融服务“组合拳”。
二是持续丰富科技金融产品体系,针对科技型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不同需求配套相应产品,提升大湾区科技金融产品线上化程度,打通科技金融与公共数据的链接,通过线上化核额实现主动授信。
三是完善科技金融业务配套机制。深入开展行业研究,完善审批授权、风险管理、尽职免责、考核激励等机制,提高配套政策流程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协调性。加大专业人才培养,选拔一批有理工科背景的人才配置到客户经理、授信审查审批等关键岗位上。
(二)打造绿色金融发展特色,深度融入大湾区生态建设
一是紧跟大湾区绿色产业布局,聚焦国家碳达峰试点区、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持续发力绿色城镇化、绿色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加快绿色制造、海洋牧场、新型储能、低碳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布局,支持港航基础设施建设、海洋牧场、海洋船舶、海工装备等重点产业,持续扩大蓝绿融合发展优势。
二是优化绿色金融产品体系,结合产业绿色转型提升产品适配度,加大绿色存款、贷款、债券等产品运用,加强与租赁、信托、保险、理财等外部金融机构合作,为大湾区提供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保债、ESG理财等服务。
三是助推港澳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抢抓香港打造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的机遇,加强与香港品质保证局等机构的合作,拓展绿色产业细分市场,支持地方政府在香港发行绿色、蓝色债券。助力澳门搭建绿色金融平台,加大对绿色船舶融资租赁及绿色莲花债项目的支持力度。
(三)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推动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建设
一是加强对大湾区小微企业和个人的金融服务,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将产业链业务作为普惠业务扩面增量提质的重要抓手,围绕核心企业做深做透上下游客户群;在服务个人方面,做优“跨境理财通”业务,为大湾区个人客户跨境提供以理财、存款、基金为主的投资理财服务。
二是提升大湾区乡村振兴服务质效,围绕大湾区“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品,灵活定制各类涉农场景特色产品。紧跟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积极对接县域镇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做大省内产业转移园区平台金融供给,结合实际配置信贷、债券、融资租赁等服务方案。
三是强化数字赋能大湾区普惠金融业务。持续推进普惠业务流程的数字化改造,提升业务申请、受理、审批、提用等全流程线上服务水平。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关联分析、为客户精准画像,对客户资信进行判别和交叉验证,实现普惠客群融资从押品担保向数据增信发展。
(四)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构建大湾区养老生态服务体系
一是支持大湾区银发经济发展,主动对接大湾区各地民政、发改、卫健等老龄事业与养老产业主管部门,聚焦老年用品创新、智慧健康养老等重点领域,搭建养老场景服务平台,加大对养老产业的信贷资源支持,更好服务养老产业。
二是丰富养老金融服务内涵,以“三支柱”养老金托管服务为重要切入口,做优个人养老金和年金业务,增强养老规划、投资咨询能力。以“金融+养老”的模式,增加养老理财、养老保险、养老基金等产品供给,配套全生命周期的养老金融服务方案。
三是为大湾区跨境养老提供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可为港澳来境内投资的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开户、结算及融资全流程服务,积极参贷大型跨境养老项目。目前内地已有多家保险机构进军养老地产领域,商业银行可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加强联动,创新投贷联动业务模式,利用QFLP等方式为港澳跨境养老项目提供更多资金来源。
(五)加强数字金融服务创新,助力“数字湾区”建设
一是加强银政合作。对接大湾区各地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强化内外部数据融合应用,通过大湾区各地政务服务线上平台输出商业银行产品及服务。做好政务服务,将大湾区内政务服务引入商业银行网点智能机具,让银行网点成为市民身边的“政务办事大厅”。
二是运用数字化手段构建大湾区场景金融生态圈。聚焦科技、绿色、普惠、养老、医疗、消费等高频场景,为大湾区居民提供数字化、便利化金融服务。例如在大湾区市、区属医院复制推广信用就医,提升居民就医支付体验;针对培训机构等第三方资金监管场景,通过电子化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资金监管需求等。
三是提升跨境金融数字化能力。加大跨境金融线上化产品开发和应用,加快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及市场采购等平台服务模式推广。稳步推进横琴电子围网建设,推动广东省自贸区业务发展。扩展全球现金管理功能,搭建直连数据共享通道,满足客户跨境资产管理需求。
作者:朱珊珊,交通银行国际业务部/离岸金融业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