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看来,肝是我们掌管我们气、血的“总舵手”,若是肝出了问题,气血乱了章法,很多小毛病都会“找上门”!
就像很多朋友跟我抱怨说:“夜里总醒、睡不好”、“胸口像压着块石头,闷得慌”......根子大多就出在“肝”这里。
那怎么护好肝,从根源改善这些问题呢?其实,朋友们也不用花大把的钱去买什么补药,平时抽出一点时间,搓搓身体这3处就可以!
1.搓手心
现代人操心的事多、压力大,肝气本就容易郁结,若是再摊上脂肪肝、肝硬化,肝里的气血就像冬天结冰的河道,越堵越瓷实。用专业的话说就是:“肝气郁滞、瘀血阻络”了。
这些朋友呢,常会出现:心慌气短、胸闷、晨起口苦、眼睛干涩、失眠多梦、困乏无力、手脚冰凉等不适。照镜子会发现舌头舌体瘦长(有点类似于倒三角),颜色淡。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多搓搓我们的手心。
我们的手掌有心包经和心经经过,手心处还有大小鱼际、少府穴、劳宫穴等重要穴位,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的功效还是非常不错的。双手的掌心相对,手指并拢,两掌匀速对搓150下左右,手掌微微发热就可以了。(注:搓完手心别马上碰凉水。若手掌有湿疹、溃破,可改用手背相互摩擦。)
2.搓耳朵
大家还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呢,就是肝胆湿热:会感觉嘴巴里干干的,还有点苦味,睡眠状况不佳(入睡难或者睡不沉1-3点容易醒)、目黄发胀、小便黄......这多与外感湿热之邪,或嗜酒,过食肥甘辛辣,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有关。(注:临床上像慢性肝炎、胆结石、胆囊炎的朋友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这个时候就可以多搓搓我们的耳朵,“耳为宗脉之府”,它是五脏六腑之气血、十二条经脉汇聚之处,把它搓通了,能够推动肝胆湿热之邪的排出。用拇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按揉,至耳轮发热即可。(耳部有炎症不要做、揉完耳朵会发红发热是正常现象。)
3.搓两肋
如果说您总觉得两肋巴骨像塞了棉花,胀得慌,尤其生完闷气后,右肋下像压着块石头,连带着胃也不舒坦:食欲减退、厌油恶心。很可能是“肝郁犯脾”了,也就是肝里的气顶着胃了。
这时候就可以多搓搓两肋。从腋窝到胯骨这段肋骨,底下藏着肝经的“大本营”——期门穴、章门穴都在这儿扎堆。多搓搓,还是比较好的。(注:饭后1小时内不要做,做完可能出现打嗝、放屁是正常排毒,不用担心。肝硬化晚期、肝腹水患者、急性胆囊炎发作期间不能做!)
养肝这事,说到底就像养花,不能猛浇水施肥,要每天松松土、晒晒太阳,贵在细水长流。一定要记住三个“不要”:不要等难受了才做!不要使蛮劲!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