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不帮忙带娃的家庭,多数是这3个结果,别不爱听,心酸又无奈

青柠的异想记 2025-03-11 23:31:06

同事芳芳婚后,公婆一直催他们要孩子,说他们现在都三十好几了,再不生年龄就太大了,并保证帮他们带孩子。

芳芳和她老公都觉得有道理,就开始备孕。

现在已经到孕晚期了,但是,公婆改口了!改口了!不愿意带孩子了。

她公婆说,年龄大了,身体熬不住,让他们自己带,或者让孩子姥姥姥爷带,他们没这个精力了。

没怀孕前催生,孕晚期了不愿意带,把芳芳气的不行。

对于已婚已育的家庭来说,带孩子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尤其是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孩子的照顾问题往往成为夫妻双方的一大挑战。

婆婆不帮忙带娃的情况下,3种扎心事情逃不过。

1、夫妻关系紧张,矛盾频发

带孩子是一项繁重的任务,如果全部落在夫妻双方身上,尤其是妈妈身上,很容易让人感到疲惫和压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的压力会导致情绪失控,进而引发夫妻之间的矛盾。

举个例子,小丽和丈夫都是上班族,孩子出生后,婆婆明确表示不愿意帮忙带娃。

小丽只好辞职在家全职带孩子,每天忙得焦头烂额。丈夫下班后虽然也会帮忙,但总觉得小丽“小题大做”,两人经常因为琐事争吵。

小丽感到委屈,觉得自己付出了太多,而丈夫却觉得她“不够体谅”。这种矛盾逐渐积累,最终影响了他们的婚姻质量。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情绪劳动”,指的是在家庭中,女性往往承担了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照顾工作。

这种劳动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会消耗大量的心理能量。

如果长期得不到支持和理解,妈妈们很容易陷入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2、孩子缺乏多元化的情感支持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多元化的情感支持,而不仅仅是父母的陪伴。

如果孩子长期只和父母在一起,可能会缺乏与其他人建立情感连接的机会。

小明的父母都是上班族,婆婆不愿意帮忙带娃,小明从小就被送到托儿所。

虽然托儿所的老师很负责,但小明却很少有机会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相处。

长大后,小明对家庭的归属感较弱,甚至有些冷漠。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情感剥夺”,指的是孩子因为缺乏足够的情感支持,导致情感发展不健全。

3、婆媳关系恶化,家庭氛围紧张

婆婆不帮忙带娃,还可能导致婆媳关系的恶化。从法律上来说,老人没有带娃的义务。

只是对于儿子和儿媳来说,刚有孩子的那两三年确实是最难的时候。最难的时候,公婆都不愿意搭把手,谁心里会没有气?

网上有位宝妈,她家是个高需求宝宝,睡觉必须抱,狠心不抱,能把自己哭吐。

而且宝宝是个睡渣,睡觉时需要及其安静的环境,旁边稍微有点声音就醒了。睡醒看不到她,准会嗷嗷大哭。

宝妈经常给宝宝抱睡,这意味着宝宝睡觉的时候,她也做不了什么。

有时候早上点了外卖,下午四五点都还没吃。有时候她受不了,也会崩溃大哭,但哭过之后还是继续耐心照顾宝宝。

自此之后,宝妈再也没去老公家过春节,孩子3岁前跟她去娘家过年,3岁后,轮流跟她和老公回家过年。

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来看,公婆没有带孩子的义务,儿媳也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

然而,家庭关系的维系并不仅仅依赖于法律和道德的规定,更多的是情感和责任的交织。

公婆和儿媳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也缺乏情感基础,完全是通过婚姻关系建立的社会关系。

如果公婆和儿媳之间能够建立良好的情感连接,带孩子和赡养老人的问题就会变得更容易解决。

比如,如果公婆愿意帮忙带孩子,儿媳可能会更愿意赡养老人。

4、如何应对没老人帮忙带娃的情况?

虽然老人不帮忙带娃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家庭就无法幸福。以下是一些应对策略:

①夫妻双方共同承担责任

带孩子是夫妻双方的责任,而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

夫妻可以协商分工,比如丈夫负责晚上的哄睡,妈妈负责白天的照顾。通过共同承担责任,可以减少妈妈的压力,也能增进夫妻感情。

②寻求外部支持

比如请保姆、送托儿所或者请亲戚帮忙。虽然这可能会增加一些经济负担,但却能有效缓解夫妻双方的压力。

③加强沟通,表达需求

如果夫妻双方因为带孩子的问题产生矛盾,及时沟通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坦诚的对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0 阅读:41

青柠的异想记

简介:从心理学的角度,理性解决亲密关系、家庭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