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要开会,我还没准备好,怎么办?”
“孩子马上要考试了,考不好怎么办?”
“房贷车贷压力这么大,万一失业了怎么办?”
……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这样,还未真正面对挑战,便提前焦虑。
自己在心底给自己预设了无数可能的烦恼,让自己在精神的泥沼中苦苦挣扎。
而这样不仅没用,反而会事情更糟糕。毕竟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你越怕什么,越来什么。
日落归山海,山海藏深意,生活就是见招拆招。
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超前焦虑。
1、提前焦虑:一场没有硝烟的内耗战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提出的情绪 ABC 理论指出,人们的情绪和行为反应(C)不是直接由激发事件(A)引起的,而是由个体对激发事件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信念(B)决定的。
很多时候,我们提前焦虑,就是因为在脑海中构建了不合理的信念,对尚未发生的事情进行了过度消极的解读。
有位朋友,准备参加一场重要的工作面试。
面试前一周,他就开始焦虑不安,每天都在设想面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难题,担心自己回答不好,担心给面试官留下不好的印象。
结果,过度的焦虑让他在面试当天精神状态极差,原本熟悉的知识也变得模糊不清,最终面试失利。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提前焦虑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会因为消耗过多的精力,让我们在真正面对挑战时失去应有的水准。
提前焦虑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断消耗着我们的精力和情绪。
把我们拉进负面情绪的循环,让我们感到紧张、不安,甚至恐惧,严重影响我们的情绪和生活质量,让我们无法专注于当下。
2、为什么会提前焦虑?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的大脑天生就会对潜在的威胁保持警惕,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然而,在现代社会,这种机制常常被过度激活。
我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负面信息充斥在周围,加剧了我们的不安。
同时,社会竞争的压力也让我们生怕落后一步,于是习惯在事情还没发生时,就开始设想最坏的情况。
但我们要明白,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
我们担心的这些事情,有多少真的发生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焦虑都是多余的。
未来的不确定性是生活的常态。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担忧上,不如学会接纳这种不确定性。
3、怎么摆脱提前焦虑?
提前焦虑就像一个恶性循环,我们需要打破它,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
①识别焦虑想法:当焦虑来临时,首先要识别出那些让你感到担忧的想法。
②挑战焦虑想法:问问自己,这些想法是否真实?是否有证据支持?最坏的结果真的会发生吗?
最坏的结果发生了又会怎样?
你可以把这些事情在脑海里过一遍,然后问自己一定会发生吗?自己提前担忧就能不发生吗?真的发生了又能如何呢?
你要一遍遍的告诉自己,不重要!不重要!天塌下来高个的顶着!
③聚焦当下: 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关注你能控制的事情,而不是那些未知的未来。
未来要发生什么,所有人都不知道,你能做的,就是把眼前的事情踏踏实实的做好。
行动是打败焦虑最好的方法,对未来迷茫,现在就多看书、好好吃饭,锻炼身体;担心被辞退,就先把手头的事情做好。
④采取行动: 制定计划,采取实际行动来应对你担心的事情,而不是一味地沉浸在焦虑中。
4、如何培养积极心态?
除了打破焦虑循环,我们还可以通过培养积极的心态来改善提前焦虑。
①自我关怀:对自己温柔一点,接纳自己的焦虑情绪,不要过分苛责自己。
②正念练习: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感受此时此刻的美好。
③感恩练习:每天记录三件让你感到感恩的事情,关注生活中积极的一面。
提前焦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被它控制,失去了享受生活的勇气。
请记住,“日落归山海,山海藏深意。”
生活就像这日落与山海,有着它自身的规律和奥秘。
我们不必为明天的日落而焦虑,也无需担忧山海中隐藏的未知。
每一个当下,都是生活给予我们的礼物。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不要提前焦虑,不要预知烦恼,以见招拆招的态度去拥抱生活吧~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不行,我试过了,运动,看书,听歌都不行。总是不由自助的想,总是不自由主的去关注乳腺癌的病变。每天都释放不出来。好心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