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是世界上难度最高的战役吗?

丰银历史 2024-03-16 09:50:11

四渡赤水能否称得上世界上难度最高的战役不好说,但从战略的高度还看,确实是主席用兵如神!

林彪写信要求由彭总来“担任前敌指挥”的严重事件,就发生在四渡赤水和巧渡金沙江之后,红军当时渡江到达四川会理地区,人困马乏,部队也减少到20000余人(湘江战役后尚余不足40000,在黔有所补充,而四渡赤水期间又有损失),年轻的林彪难免有了悲观情绪。

这封信军团政委聂荣臻拒绝联签,而主席又产生误会,一直以为并非林彪的主意,遂催生了遵义会议之后的另外一次重要会议“会理会议”,会上主席有一名句:“你还是个娃娃,懂得什么”?

《四渡赤水》剧照(以下图片均来源于此)

所以四渡赤水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也有两次败仗,第一次是一渡赤水前的土城战役失利,红军折损不小,同时也失去了立即北渡长江和四方面军会师的机会;

第二次是三渡赤水之前的鲁班场战役,红军未能吃掉中央军周浑元部,仗打夹生了,后果就是在贵州建立根据地已无可能,而大踏步的机动作战,又使不明真相的指战员非常疲惫和一度迷茫,于是才有了林彪的质疑。

然而,四渡赤水仍然是长征中的最精妙之笔,且只有站在战略高度,才能真正地读懂它。革命战争史上那么多辉煌的战役,主席晚年特别提起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自然有其独特的原因。

美国作家哈里森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那么究竟神奇在哪呢?这里必须用军事专业范畴来解读下:

一、红军在四渡赤水过程中终于确立了战略方向。

军事顾问李德并非菜鸟,只是过于平庸,只会摆开阵式跟优势的蒋军硬拼,而老蒋的德国顾问们也不是菜鸟,他们准确地判断出红一方面军长征的最初目标,是沿着红6军团之前的足迹,前往湘鄂西苏区(贺老总那里)与红2、6军团汇合。

所以湘江战役之后,敌人在通往湘鄂西的道路上布置了重兵和四道封锁线,大有“请君入瓮”之势,因为李德的用兵太明了。危急时刻,当红军到达湖南通道县时,主席以下野之身,力劝周公改变方向以免自投罗网,是为“通道转兵”。

于是红军西进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并且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不仅使主席重新回到了领导岗位,还做出了北渡长江进入四川,与四方面军会师的战略决策。

然而土城战役,川军的战斗力大大出乎我军预料,在黔东北渡江入川已无可能,于是再改为拟在贵州建立新的苏区,但是几仗下来,我军逐渐摸清了老蒋准备搞掉王家烈彻底控制贵州的企图,那么在贵州立足也已不现实。

于是在不断的机动作战中,红军领导层做出了最终的选择:到云南去,绕道继续入川!

二、红军在缺乏回旋余地的狭小地域神出鬼没。

遵义会议之后,红军主力集中在黔东北地区,而老蒋则调动重兵前来“围剿”,黔北多山且道路稀少,30000多红军是必须在几十万敌人的缝隙中实施机动,那真是毫厘不能出现差错,四渡赤水过程中红军多次与追敌擦肩而过,这就需要红军指挥机关的部署非常精确,也需要红军指战员保持最大程度的镇定。

不妨把复杂的战场态势简单化:红军准备渡过的长江和支流金沙江,大致是东西走向,而红军实施两次往返机动的赤水河(所以是四渡赤水),则为南北流向。

土城战役失利后,红军向西第一次渡过赤水河进入黔西北扎西地区,这是不得已情况下的转移,于是大批敌人尾随而来;等到火候差不多了,红军却突然秘密折返二渡赤水,重占遵义并一口吃掉万余敌人。

敌军主力又得气喘吁吁追回来,及至鲁班场战役失利后,红军又一次离开黔东北三渡赤水河,敌人再调兵遣将追过去,而红军完成调动敌人的目的后,第四次东渡赤水河,此时整个黔东北和黔中地区已经没有多少敌人了。

巴掌大的贵州省北部山区,双方数十万军队你来我往,蒋军楞是抓不到红军主力“决战”,尽显主席用兵之神奇!

三、敌军高层对红军的战术目的无一次判断准确。

从1935年1月19日到3月22日,在长达60多天的反复较量中,老蒋和陈诚、杨永泰等高级幕僚,没有一次能够准确预判红军的战术目标,完全处于棋差一招的被动状态下。

红军第一、第三次西渡赤水,老蒋均以为对手是要在黔西北渡过长江,遂一边严令川军布防,一边督令大军追击。红军第二、第四次东渡赤水,老蒋又判断红军是“无目的流窜”,却从未想过红军会南下到云南去,因为那对于试图北上的红军来说,完全是“北辙南辕”。

结果红军第四次渡过赤水河以后,迅速南下强渡乌江,前锋直逼贵阳,而偏巧老蒋正在贵阳督战,身边又没有多少部队(四个团),一下子就懵圈了。老蒋故作镇定不肯逃跑,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调侧后的滇军主力驰援贵阳。

而滇军一出,则滇东北空虚,这正是主席所期望的红军在贵阳只是虚晃一枪,随即迎着滇军前来的方向,马不停蹄进入云南,老蒋和龙云又认为红军欲取昆明,所以把能调的部队全部用于死守城池,薛岳也率中央军“驰援昆明”。

然而红军又是虚晃一枪,摆出进攻昆明的架势以后突然折向北方,全军以七条小船渡过金沙江,漂亮啊!

四、红军终于跳出了十余倍敌人构成的巨大包围圈。

为了实现将红军封堵在黔北加以消灭的目的,老蒋先后调动了中央军、黔军、川军、滇军接近40万之众,大家也不要小瞧这三支西南杂牌,其山地行军和作战的能力大大超过中央军,使红军的山地作战优势并不明显。

红三军团第5师曾遭到黔军的突袭一度损失不小,师长李天佑因此被撤职,而军团参谋长邓萍,也是在与黔军作战中牺牲的,川军的“熊猫”、滇军的孙渡,都还是挺能打的。

正是在兵力处绝对劣势、以往优势很难发挥的情况下,红军以机动灵活的战法,纵横滇黔地区数百里,终于跳出了包围圈,把几十万敌军甩在了身后,红军渡过金沙江之后整整一周,薛岳的追兵才赶到江北。

也就是说,红军战士们通过大踏步机动,把敌人折腾得七荤八素,原本两军是在黔北扭打在一起,到最后居然被甩开七日行程,可见老蒋用兵之笨拙和蒋军机动能力之弱,也充分说明了红军“铁脚板”的厉害和主席指挥艺术的高超。

整个四渡赤水战役进程中,一路被追击的红军,却先后消灭敌军四个师、两个旅另十个团,毙伤俘敌近40000人,甚至已经超过了红军自身的总兵力,这是何等的神奇!

当然,由于敌强我弱,红军必须进行无休止的转移和撤退,要走回头路、马鞍路和弓背路,指战员们要付出无数的汗水和血水,在不理解总部战略意图的情况下,牢骚是难免的。

然而长征胜利以后回过头去再看,重新进行兵棋推演和敌我双方的战役复盘,才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示意图

0 阅读:1

丰银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