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
青蚕豆新鲜登场了,这时节要吃蚕豆饭。
做法特简单,只需要一口电压力锅或者电饭煲。蚕豆剥掉豆荚后,在尾部竖切1刀,如果需要去掉蚕豆皮的话,就起锅烧水,放入蚕豆焯烫1分钟捞出,浸泡在冷水中,冷却后用手挤出一颗颗去皮蚕豆粒。准备些土豆、腊肉、胡萝卜、香菇、虾仁之类,切丁切块,和蚕豆粒一起爆炒几分钟盛出,大米洗净倒入电饭煲,放入炒出的菜铺在上面,倒入没过食材的清水,调到平时煮饭模式,按下开关。待烧好后,打开电饭煲,在蚕豆上均匀淋上少许麻油或色拉油,用饭勺将锅内米饭搅拌均匀即可出锅享用。一份色香味俱佳的蚕豆饭就横空出世了。
春天一到,就可以吃蚕豆焖饭。谁能不爱这一碗一年一季的美食呢!脆嫩如碧玉的蚕豆,时新上市,吃的时间一个月左右,而且要现剥现炒,放上几个小时便发黄,味道大不一样。从菜市场买回来蚕豆,蛤蟆绿的蚕豆,个头饱满的蚕豆,指尖拂过毛茸茸的蚕豆豆荚,如同触碰某种温热的生命。坐在小凳子上剥豆,那些蒙着绿绒的豆荚仿佛揣着心事,在晚春的暖风里胀得浑圆。指腹摩挲荚壳,青玉般的豆粒便叮叮咚咚落入篮筐。新鲜的蚕豆又嫩又脆,剥几颗塞进嘴里,一股清甜的气息立刻在舌尖弥漫。煮熟后的蚕豆则甜中带糯,鲜嫩清甜,入口酥绵,既可当饭又可当菜,所以我每次都是做蚕豆菜饭。
这种绿油油的豆子为什么叫蚕豆?想来应该是,蚕豆通常在四月中旬到五月中下旬成熟,成熟时间与养蚕的季节相吻合。蚕时成熟,故名蚕豆。此外,可能也因为蚕豆的豆荚形状类似于老蚕,因此也得名为蚕豆。这个知识是祖母教会我的,她教我辨认豆脐处的月牙纹:“这是蚕儿留下的记号,从前蚕神娘娘怕我们饿着,特意遣灵虫在豆里作暗号。”蚕时也是青黄不接的月份,新粮未成熟,陈粮已经吃完了,粮食接不上了,而蚕豆花是春天的女儿,蚕豆花近看像无数睁开的眼睛,不停地闪着光芒,远看仿佛千万只漂亮的蝴蝶,随风悠扬飞舞,蚕豆花开了,不久细小的豆荚就出现了,如一双弯弯的眉毛。蚕豆有个特性,就是边开花边结果。蚕豆一边开花结果一边向上生长,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内,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一般,下面的豆荚已经鼓胀饱满可以收获了,植株上面还在开花结果,植株最后可以达到一米多高,真是多产的一个豆类。祖母说蚕豆最懂人间时节,蚕豆识得穷人家的苦,蚕豆是对农人青黄不接之际的仁厚馈赠。
我吃蚕豆饭的习惯,当然是源自独属于祖母的春日食谱,不知道蚕豆饭是否来自于她童年的经历和记忆。在那些蚕时青黄不接的日子里,在细雨蒙蒙、栽桑养蚕的南方,是不是家家户户都会有一鼎罐闷熟的蚕豆,整个贫瘠的村落都弥漫了熟蚕豆的香味,大人孩子每人都是满满一碗蚕豆当饭,连带蚕豆皮一起入口,咀嚼,吞咽。记得儿时,祖母将煮熟的蚕豆饭盛进饭碗,氤氲的热汽里浮动着青草香。这朴素的食物,生于乡间,一旦经过祖母爆炒之后再焖入饭中,便是无穷的美味,至今我的舌尖还有蚕豆的清香。如今祖母早不在了,我自己做的蚕豆饭还是那个蚕豆饭,甚至比儿时的食材要丰盛许多倍,却再也吃不出童年幸福的味道了。
四月末的清晨总是浸着露水的,我想遥想山野间蚕豆花在风中飞舞着,蚕豆已蹿得高过孩童的头顶,叶片在风里翻涌成绿浪,尖梢缀满紫白相间的小蝶——那是蚕豆花的翼瓣染着黑紫色脉纹,像被岁月浸透的绣线。那些美丽的斑纹在阳光下忽明忽暗,恍若祖母梳篦上褪色的螺钿花。风过时,新生的豆苗轻轻摇曳,叶背绒毛上凝着晨露,像无数个未及诉说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