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剑削平极乐土,佛天惊啸大唐风”,这个孤胆英雄逆风横扫天竺

书兰聊历史 2023-05-28 02:45:11

前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是陈汤入绝域,讨不羁之君。“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这是傅介子一节出斩楼兰王。“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是耿恭孤守域外,十三将士归玉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是班定远明知危机四伏的当机立断。越是国力昌盛的朝代,越是英雄辈出。

唐朝作为华夏历史上唯一可以和汉朝比肩而立的王朝,自然也不会少了像陈汤和傅介子他们这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胆英雄。今天我们要说的便是一位比较特殊的大唐孤胆英雄,他建功的地方既不在塞外草原,也不在西域大漠,而是在甚少有华夏英雄踏足的天竺,他的名字叫王玄策。他的知名度或许不低,他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传奇英雄——王玄策

一、出使天竺越险丘

1、玄奘开天竺邦交

佛法自汉朝时期于天竺传入东土后,很快就在东土大兴,与道教分庭抗礼。然而因为佛经翻译的问题,佛教内部的派别很多,常常是同一部佛经,不同派别所翻译出来的意思却是南辕北辙,如果不能溯本归源,很难分清孰对孰错,进而对佛教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玄奘法师因此应运而生。他决定亲自前往天竺探寻佛经的原始记录,释去心中疑惑。

据说玄奘法师临行前曾特地求见了唐太宗,目的是为了申请官方支持,可惜唐太宗更加热衷推崇道教,没有批准。贞观三年,玄奘法师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西行求经之旅,这一去就是19年,期间他不仅到了昭武九姓七国,还几乎围绕天竺转了一圈。当时天竺北部归戒日帝国统治,戒日王除了能征善战外,还精通佛法,二人因此来了一场具有开创性的对话。

玄奘法师西行取经路线图

戒日王从玄奘法师嘴中领略到了大唐王朝的如日中天和大唐皇帝的神武盛德,心向往之,便以最快的速度派使团出访大唐。对于天竺使团的到访,唐太宗十分受用,出于礼节,他也决定派使团回访天竺。考虑到这是第一次,容不得闪失,使团成员的选拔很是费了点功夫,时任融州黄水县(位于今广西河池东部)县令的王玄策因有精通番务之名而被选为使团副使。

这一趟,王玄策走了4年,他们一行取道吐蕃,顺道拜访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经泥婆罗(今尼泊尔)到达戒日帝国,受到了戒日王的隆重接待,史载“(戒日王)倾城邑以纵观,焚香夹道”,戒日王甚至还带着他们到佛陀说法之地-耆阇崛山勒铭记事。此行充分展示了王玄策的外交才能,使他很快就有机会谱写更为壮阔的传奇。

唐太宗时期的戒日帝国

2、玄策二度出访天竺

贞观二十一年,刚回到长安的王玄策再担使命,以正使的身份再度出使天竺,此行的目的除了巩固两国的邦交成果之外,还得帮助唐太宗寻求长生之术,当时唐太宗饱受疾病折磨,目光盯上了超自然的力量,只不过让大唐上下没有料到的是戒日帝国发生了重大变故,因戒日王死后无子继位,戒日帝国再度分崩离析,这也注定了王玄策的二度出访将非同寻常。

经过一番争战,戒日王曾经的宰相阿罗那顺成为印度北部的最强者,他成功继承了戒日帝国的大部分遗产。按理来说,甭管谁是胜利者,只要秉持友好的邦交态度,善待王玄策一行,大唐都不会干涉,毕竟这是天竺的内部事务,而且两国之间相隔万里之遥。与此同时,如果阿罗那顺和大唐搞好关系,弄不好邻近的吐蕃和泥婆罗等国还能给他些帮助。

王玄策第二次出访天竺的大致路线

可惜阿罗那顺鼠目寸光,他担心王玄策一行会影响他的权威,竟然派兵阻拦王玄策进入他的势力范围,甚至在得知王玄策一行带着大量贡品(乃沿途各国所送)后,恶向胆边生,令边疆数千将士围攻王玄策,抢夺贡物。或许在他的认知范畴里,大唐即使再强大,和他也没什么关系,大唐使团携带的贡物倒是能帮他提高实力。

当时王玄策一行只有数十人,双拳难敌四手,虽力战,但是依然兵败被俘。要说阿罗那顺也是书读少了,不知道有个词叫“斩草除根”,王玄策携副使蒋师仁等人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逮住一个看管不严的机会,成功脱逃。此时摆在王玄策面前的有两个选择,其一,回朝复命,其二,利用大唐的声名远播,借兵讨伐阿罗那顺。

阿罗那顺麾下有数万兵马

二、孤臣驭远竟奇功

1、借师讨逆威名远

使命未完,王玄策如果选择回朝,肯定无功,而且以他们当时空无一物的窘况,回朝之路必定是荆棘遍布。无论是走第一次出访天竺的路线,沿泥婆罗,经吐蕃回长安,还是走玄奘法师回国的路线,沿中亚诸国,经西域诸国回长安,都不容易。就算他们顺风顺水,大唐的威名也会因他们的失败而跟着他们的步伐扫地。

可是如果他不回朝,选择就近借兵讨逆的话,强龙又能否压过地头蛇?经过一番利弊分析,他最终选择了“不成功便成仁”的雪耻之路。史载他在甩脱天竺追兵后,跑到吐蕃西部谋划复仇,他以大唐正使的身份,向吐蕃,以及其他和大唐关系不错的国家借兵。也不知道他如何和这些国家沟通的,反正效果是杠杠的,短时间内就迎来了吐蕃的1200多牦牛兵和泥婆罗的7000多骑兵。

王玄策成功借得兵马

有了兵,王玄策的军事才能就有了发挥空间。他兵分两路,一路由蒋师仁统带,负责在后方进一步整合资源,一路则由他亲自统带,携带少量补给,以最快的速度长驱直入,直奔阿罗那顺的都城而去,这在兵法中叫做“黑虎掏心”。由于王玄策沿途注意封闭消息,直到他兵临城下,阿罗那顺才慌忙应战,派出麾下最有战力的精锐象兵。

都知道大象体形庞大,皮糙肉厚,以大象为载体的象兵极具防御力和破坏力,且大唐将帅几乎没有和象兵对阵的经验,王玄策要想打败象兵,绝非易事。英雄之所以为英雄,概因能为他人所不能为之事,王玄策先是以火牛阵切割敌军象阵,然后让提前安排好的士兵掘开河堤,以水攻之法将阵型紊乱的敌军淹死了一万多人,迫使阿罗那顺狼狈逃奔东天竺。

阿罗那顺逃跑路线

2、沟通中印惠千秋

阿罗那顺心想王玄策能借兵,他也能,他给东天竺大佬鸠摩罗画了无数饼子,成功借得万余精兵。与此同时,王玄策出于除恶务尽的考虑,派蒋师仁率军向东追击阿罗那顺,双方因此狭路相逢,不长教训的阿罗那顺再度被教做人,沦为唐军俘虏。消息传至王玄策耳中,王玄策心中滋生出更大的目标,他要让天竺人永远记住大唐的威名。

他带着得胜之师继续向东攻打鸠摩罗,没成想鸠摩罗是个“爽快人”,直接投降了。眼见王玄策如同战神,先后搞定中天竺和东天竺,天竺的其他城邦国也纷纷派人拜访王玄策,意在归顺。就这样,王玄策几乎以一己之力,征服了大半个天竺,回朝之后被唐太宗越级提拔为朝散大夫,而他所带回去的天竺和尚那迩娑婆寐则成为了唐太宗的炼丹师。

天竺诸城邦纷纷表示臣服

也不知道唐太宗吃了多少这个天竺和尚炼制的丹药,反正没多久就病逝了。王玄策因此受到了一些诟病,不过他的外交才能还是得到各方认可的,唐高宗在继位之初又让他出使天竺,巩固邦交。因为他的贡献,大唐和天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双方互通有无,都有不小的收获,比如天竺获得了大唐经泥婆罗传入的印刷术和各种香料、瓷器。

大唐则获得了更精湛的制糖工艺,史载王玄策第三次出访天竺时,奉命从天竺带回了10余名手艺不错的制糖工匠,他们教会了大唐工匠用“竹甑法”制糖,所制精糖颜色浅亮、颗粒细腻,品质比早前的西域制糖要好上许多,为当时的大唐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收益。值得一提的是,直到唐玄宗时期,南天竺国王都还主动请求帮助大唐攻打吐蕃,并求唐玄宗给其军队赐名,是为“怀德军”。

唐朝制糖工艺得到了显著提升

结语

王玄策能从一个边远地区的县令华丽转身为一个杰出的外交使臣和军事将领,这本身就是传奇,遥想班定远投笔从戎,王玄策又差了什么?有人说王玄策之功是“世界史上空前绝后的奇功”,空前绝后或许有些小小夸张,但是也绝不是可以轻描淡写的。还是那句话,酒香也怕巷子深,再传奇的人物也需要宣传。

因为王玄策的事迹在史书上少有记载,所以他虽有知名度,但是在美誉度方面却不如和他同时期的一众大唐名将。如果把天竺换作吐蕃或突厥,王玄策的功勋大概率会受到大唐隆重表彰,就不至于被其他大唐名将压住风头了。不管到什么时候,英雄情怀还是要有的,像王玄策这样的孤胆英雄更应该值得后世铭记,铭记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在这里,笔者向王玄策致敬,向所有孤胆英雄致敬!

参考文献:

《旧唐书》

《资治通鉴》

《敦煌研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