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并非坏事,血糖过高反倒活得久?别瞎猜,医生实话告诉你

彭泽说养护 2024-12-17 14:08:37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好的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医生,我这血糖高了反而是好事?"刘阿姨拿着刚出炉的检查单,一脸疑惑地看着我。作为一名从医二十余载的内分泌科医生,我早已习惯了病人们各种匪夷所思的说法。

这不,今天又来了位"特别"的病人。刘阿姨退休教师65岁,她手里紧攥着一份网络文章,上面写着"血糖偏高的人更长寿"这样的标题。她的神情充满期待,仿佛找到了不用控制血糖的理由。

我接过检查单仔细查看:空腹血糖11.2mmol/L,糖化血红蛋白7.8%,餐后2小时血糖15.6mmol/L。这些数据哪是"偏高",分明已经是实打实的糖尿病了。血脂检查结果也不太理想,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都超出正常范围。

"刘阿姨,您这是从哪里看到的说法啊?"我温和地问道。

"网上说的啊!说有研究发现血糖高的人寿命更长。医生,您看这篇文章,说是国外一个什么研究所发现的。"刘阿姨急切地掏出手机。

我凑过去看了看,原来是对一篇国际期刊论文的误读。那篇研究确实提到老年人群中,轻度血糖升高与生存率有一定相关性。可这完全不等于高血糖就对健康有利。

通过详细问诊得知,刘阿姨的情况着实令人担忧。她平日饮食不规律,特别偏爱甜食和精细米面。早餐常常是油条豆浆,午餐喜欢吃些炒菜米饭,晚上还要吃点心甜点。运动量少得可怜,每天就是串串门、看看电视。

"上周我还参加了老同学聚会,大家都说我气色不错呢!"刘阿姨笑着说,"我就觉得,血糖高点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叹了口气,这种想法在糖尿病患者中太常见了。他们往往等到并发症出现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刘阿姨,您最近有没有觉得特别口渴,经常跑厕所?视力有没有变化?手脚会不会发麻?"我详细询问着症状。

刘阿姨愣了一下:"医生,您怎么知道?我最近确实总觉得渴,晚上要起夜好几次。还有看东西是有点模糊,以为是老花镜度数不够了。"

这正是典型的糖尿病症状。我拿出一张人体示意图,开始为刘阿姨详细讲解高血糖对身体的危害。

"您想象一下,我们的血管就像城市的道路系统。血糖就像车辆,正常情况下车流量适中,交通顺畅。可是血糖升高,就像道路上堵满了车,还都是载重卡车。"

"这些'超载'的糖分子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就像重型卡车把马路压坏了。时间一长,血管就会变得既脆弱又僵硬,容易堵塞或破裂。"

我指着图上的各个器官继续解释:"高血糖的危害是全方位的。它会损伤眼底的微小血管,导致视网膜病变,严重可致失明。这就是为什么您觉得视物模糊。"

"它还会伤害肾脏的滤过功能。肾脏就像净水器,高血糖会让这个'净水器'逐渐失效,最终可能需要透析。据统计,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神经系统也会受到攻击。就像电线的绝缘层被腐蚀了,传导信号就会出现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糖尿病患者会出现手脚麻木、刺痛的症状。"

"更危险的是,高血糖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根据统计数据,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风险是普通人的2-4倍。"

刘阿姨听得心惊肉跳:"那网上说的研究结果是怎么回事呢?"

我打开电脑,调出几篇相关的研究论文:"这些研究确实发现,在7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血糖略高于正常值的人群存活率稍高。可这个现象需要正确理解。"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会自然下降,这是衰老过程的一部分。轻度血糖升高可能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机制,就像老年人的血压会比年轻人略高一样。"

"这绝不意味着高血糖对健康有利!研究中的'略高'指的是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而您现在已经超过11mmol/L了。"

我拿出一张详细的数据图表:"您看这是一项追踪超过50万人长达10年的大型研究。数据清楚地显示,血糖过高和过低都会增加死亡风险。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的人群,无论是生存率还是生活质量都最好。"

刘阿姨若有所思:"那我现在该怎么办?"

"别担心,糖尿病是可以控制的。"我给她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治疗方案。

先是生活方式的调整。饮食上要注意控制总热量,限制精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我给她列了一张食物清单,标注了各种食物的升糖指数。建议她多吃全谷物、蔬菜、优质蛋白,少吃甜食、油炸食品。

运动方面,考虑到她的年龄和体能状况,建议从每天步行开始,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最好能达到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的目标。

然后是药物治疗。根据她的血糖水平和身体状况,开具了二甲双胍作为基础用药,同时详细讲解了服药注意事项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最重要的是定期监测。教会她使用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建议每周至少测3-4次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每三个月复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个月后刘阿姨兴高采烈地来复查。她的各项指标都有明显改善:空腹血糖降到了6.8mmol/L,糖化血红蛋白降到了6.5%,连血脂都正常了。

"医生,我现在感觉特别好!不像以前总是觉得口渴,晚上也不用总跑厕所了。最主要是,我现在明白了,健康不能靠瞎猜。"

看着刘阿姨红光满面的样子,我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位患者张大爷,他就是因为轻信"高血糖无害论",延误治疗,最终因为严重的心肌梗死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高血糖就像一个看不见的敌人,它的危害往往在悄无声息中累积。那些网上流传的"高血糖有益论",要么是断章取义,要么是彻底的误导。科学研究需要专业的解读,切莫人云亦云。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战。它需要患者的耐心和毅力,也需要医患之间的信任和配合。作为医生,我们的责任不仅是治疗疾病,更要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生命的长度固然重要,生命的质量更加珍贵。管理好血糖,不仅能活得长,更能活得好。这才是我们追求健康的终极目标。

愿每个人都能像刘阿姨一样,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健康。健康是最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倾注全部的关爱与重视。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