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民以食为天”,近些年来,“食品安全”一直是315晚会调查取证的重点,为此,记者们以“采购商”的身份,深入企业内部调查,还真发现了不少猫腻。
今年315晚会,许多意想不到的企业、平台“爆雷”,有些甚至触及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让人触目惊心,其中一条“增重虾仁”的报道,让不少喜爱吃虾仁的网友看得冷汗直流。
被315点名后,某家食品涉事公司负责人当着镜头的面,直言“被央视点名没办法,我们的虾仁是按照国家标准来做的,是规范的”。
既然这位负责人说虾仁没什么问题,那又为何会被央视大型公益晚会曝光呢,难不成是315晚会的错?
随时间推移,民众生活越过越好了,以前一年到头吃不了几口肉,如今已成家常便饭,大陆内部地区生活的人们,不再局限于蔬菜、猪肉,也想品尝美味的海鲜。
相较于鱼类来说,虾仁这种海鲜食材更好处理,腥味儿也没那么重,营养价值同样很丰富,备受消费者的喜爱,也正因如此,近几年“虾仁”成了鱼类热销榜中靠前的产品,殊不知其中一些虾仁品控不合规,企业员工都不吃!
有些商家为了赚取更多利益,以各种方式增重,明明1斤的虾仁,解冻后不到5两,甚至更低,这到底是吃虾仁肉,还是吃其他东西呢?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前阵子315晚会和《财经调查》接到群众举报,部分生产厂家在加工水产品时存在超量添加保水剂、包冰增重等问题,以此谋取暴利。
而在一些购物网站平台下方评论区里,也有不少网友反映虾仁品质不好,感觉就像泡过水一样,口感实在太差。
在业内知情人士的指引下,315记者深入企业内部调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
从曝光视频来看,某食品厂家为了给虾仁“增重”,直接添加大量保水剂,从桶里捞出后,紧接着送上包冰机的传送带,进入“冷冻环节”。
一系列操作下来后,虾仁看起来“变胖”了许多,外表也附着厚厚的冰层,本来就三四两的虾仁,在他们的操作下,直接上涨到一斤重,相当夸张。
据了解,复合磷酸盐保水剂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制剂,适当使用可以改良食品的口感,保持食物中的水分,进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按照国家严格规定,冷冻虾仁中,磷酸及磷酸盐以磷酸根为计,每1000克最大使用量为5克,即千分之五,但一些厂家对此并不在意,直接大幅延长虾仁的泡水时间,导致虾仁体内磷酸盐严重超标。
一旦摄入过量过量磷酸盐,人体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钙磷比例失衡,缺钙等等,还有可能额外加重其他疾病,商家大量使用保水剂,本身就是不道德的行为,必须强烈谴责,法律也应让他付出代价!
从曝光的视频中,我们能够看到公司某个库房里堆积着大量保水剂,而在一些生产车间,还能看到地面上摆放着很多黄色大桶,里面盛放大量黑色液体,表面飘着很多白色漂浮物。
据工作人员所言,这些液体就是浸泡虾仁的特殊药水,浸泡时间越长,虾仁保水率就越高,重量、体积也会更重、更大。
按100斤虾仁来说,泡在药水里足够长的时间,虾仁体重甚至可以达到124斤,足足增重了24斤。
这还没完,除了违规添加保水剂增重以外,该家企业还有二次增重的手段,那就是“包冰”。
原则上来说,海鲜产品包冰出售本没有错,毕竟内陆消费者想要品尝到海鲜,就需要冷冻运输,产品就需要包冰,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产品的新鲜度。
可包冰一旦过厚,对消费者来说可就不太值当了,毕竟除去冰以外,大价钱买那点虾仁,一点都不便宜!
来到虾仁冷冻工厂,记者询问工作人员:“包冰衣最高能包到多少?”对此,工作人员直言不讳的表示:“多少冰都能包,70%都能包,一斤解冻之后只有三两虾仁。”
好家伙,“保水虾仁”大部分是冰和水,实际肉才那么一点儿,而这样的产品,工人表示自己都不吃!
等到包好冰后,接下来就是打包出售了,虽说该虾仁添加了大量“保水剂”,又用包上很厚的冰,可成品外包装上丝毫没有标注这些,成分表上仅仅标注虾仁和水,这不就是欺骗消费者,弃消费者生命健康于不顾嘛,真是缺德。
被315晚会曝光后,某公司最大股东的电话无人接听,反观公司负责人,他则站出来发声表示:“被央视点名也没办法,但我们的虾仁是按照国家标准,是规范的。”
好嘛,这都被曝光出来了,还在“嘴硬”,丝毫没在怕的,据当地市监局表示,已经介入该涉事公司调查,而这家企业曾经多次被罚。
至于结果,大家就请拭目以待,不过话说回来,对于这种钻监管空子的企业或人,必须严肃处理,对此,各位有什么想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