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首日恰逢清明节,我市迎来祭扫最高峰。我市各殡葬管理机构推出各项绿色暖心便民措施,全力为现场祭扫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多措并举引导市民文明祭扫、绿色祭扫。记者在市殡仪馆和惠州长青墓园看到,得益于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市民文明祭扫意识的提升,清明节祭扫活动平安、文明、有序。
鲜花寄托哀思 绿色祭扫更“清明”
4日上午9点半左右,记者在市殡仪馆看到,前来祭扫的车辆有序停放,馆内张贴清明祭扫交通示意图,安排专人在馆区各交叉口,提供车辆行驶引导服务,确保馆区交通路线通畅。不少市民手捧鲜花,带着水果、糕点等前来祭拜先人。

不少市民手捧鲜花拜祭先人。
在无烟祭拜区前,市殡仪馆摆放了一桶桶菊花,挂起鞭炮冥币换鲜花的横幅,工作人员积极引导市民采取用鲜花替代纸钱、用鲜花替代鞭炮进行文明祭奠。71岁的李阿姨带着儿子孙女手捧菊花花束前来无烟祭拜区拜祭先人,“烧纸烧香的不利于环境,我觉得鲜花祭拜挺好的,重要的是向先人表达我们思念和敬意。”
祭扫高峰也是普及宣传倡导移风易俗、厚养薄葬、节地生态安葬新观念的好机会。我市各殡葬服务机构纷纷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海报,悬挂横幅、竖立宣传牌等方式,向广大市民宣传文明殡葬、文明祭扫。在市殡仪馆思亲楼前,现场张贴了宣传海报,宣传绿色殡葬、惠民殡葬、阳光殡葬,并设立咨询专摊,为市民现场办理树葬海葬登记。

市民咨询海葬树葬事宜。
市殡仪馆馆长吴广介绍,“今天上午到10点半,人流量达到5000人次左右,车流量2000多次。面对祭祀高峰,我们也推出了很多便民服务措施,如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干部带头协助老弱病残等人群搬运骨灰,为群众提供‘五心’殡仪服务。同时还设立群众休息区,为群众提供免费应急药品等,向群众提供免费凉茶。”现场还设立应急救援站,协同有关部门,联防联控,提供各类应急保障措施,以便及时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
志愿者现场倡导移风易俗
“我的老母亲,我的最亲爱的人……”市殡仪馆思亲楼前,惠州市心连心公益协会战旗救捞队队长赵喜昌拉起了手风琴,另一位志愿者唱起了思念父亲、母亲、战友的有关歌曲,用歌声倡导移风易俗厚养薄葬,劝导文明祭扫。

志愿者现场倡导移风易俗。
“我们可能是全国仅有的把歌声带到殡仪馆里来的,刚开始很多人会质疑,但这两年大家都能接受了。”赵喜昌介绍,从2014年起,每年清明节,该协会志愿者都会到现场开展文明祭扫引导志愿服务,在维持秩序提供咨询引导服务的同时,积极向广大市民发出文明祭扫倡议,“一开始,我们的志愿者比较难招,但现在好多了,大家对绿色殡葬、生死的认识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今年清明节三天每天都会有20名志愿者在现场倡导文明绿色祭扫。”
提前做好措施 确保市民有序祭扫
“思亲莫让烟尘扰 鲜花一束慰先人”“倡导文明祭祀 保护生态环境”……一进入现代生态的惠州长青墓园,有关文明祭祀绿色祭祀的各种横幅和宣传标语映入眼帘,手拿鲜花、水果等前来祭扫的市民络绎不绝。

市民用鲜花拜祭先人。
“今天上午的人流量比较大,到11点有五六千人次了。”惠州长青墓园负责人曾先生介绍,长青墓园一直倡导文明平安祭祀新风尚,提前同有关部门协调好车流引流方向,重要的路口都有工作人员在指挥协调车流,确保市民有序祭扫。今年清明期间还引入了志愿服务引导文明祭扫,为市民提供免费茶水应急药物,并提倡不烧纸钱,不放鞭炮,鲜花拜祭,文明祭祀,共度绿色清明。
“今天的祭扫很顺利,墓园的服务更到位,人们的意识也更环保了。”扫墓的市民邬女士说,她本来是带着两沓纸线前来祭祀的,看到鲜花换鞭炮、鲜花换冥币的宣传,就从志愿者手中换来了几枝白菊花祭扫,“如今不少人都拿着鲜花扫墓,不点火、不冒烟,显得更加庄重文明。”
清明期间,市民旅游和祭扫活动交织,预计会出现多个瞬时人流、车流高峰。为保障清明祭扫安全有序开展,市民政局倡议广大市民合理安排祭扫时间,错峰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前往,避免道路拥堵。不到现场祭扫的市民,可进入“粤省事”上的“云祭扫服务”网上祭扫或委托祭扫。
来源:惠州头条APP(记者马海菊 通讯员蔡思波),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