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人们逐渐明白,相关性不能替代因果性。
中医的很多治疗方案是通过大量经验积累得到的,但是由于古人缺乏深度观察检验手段,最终得到了很多过拟合理论。
而且人们逐渐意识到,部分传统药材和治疗理论的时代局限性。中医的部分理论在面临更大范围致病因素、患病人群时,以及成百上千年人的生活环境改变后,已经难以有指导性。
实际上,如张仲景、华佗、扁鹊这些先圣活过来,看到现代人在已经有了先进的观察方法下还抱守着传统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手段,一定会从坟墓蹦出来:
过去自然基础差,缺少更细致的观察设备,就只能用朴素的唯物论来解构世界,归纳人体,将世界归为阴阳五行,将人分为奇经八脉和五脏六腑。
而且限于落后物质提炼工艺,只能用炮制的手段来提炼药材而不是萃取加工,要是能直接提炼有效物质,才不会费那些力气,配那么多药材只为那一副汤剂。
回到哲学上,老祖宗讲辩证施治,什么是辩证施治?难道只是针对什么病人开什么药吗?不仅仅是,辩证施治的本质是在不同的认知情况下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
以前老祖宗只知道这味药能救人所以给人吃这味药,要是老祖宗知道吃哪个具体的物质,他也会拿给病人吃这个具体物质。
有的人读书读傻了,只会唯书、唯教条,甚至有的人还没有读过多少书,只是因为某个大师这样说,就坚信它说的是对的(信任逻辑)。结果,后来的病人生病了,反而问病人为什么生的病和课本上的不一样,让他们来当医生就是悲剧了。
最后补一个小故事:
《轮扁斫轮》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车轮,(轮扁)放下椎凿的工具走上堂来,问齐桓公说:“请问,您所读的是什么书呀?”桓公说:“是(记载)圣人之言(的书)。”又问:“圣人还在吗?”桓公说:“已经死去了。”轮扁说:“既然这样,那么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罢了。”桓公说:“我读书,做轮子的匠人怎么能议论?说出道理就可以放过你,没有道理可说就要处死。”轮扁说:“我是从我做的事情看出来的。砍削(木材)制作轮子,(榫头)做得过于宽缓,就会松动而不牢固,做得太紧了,又会滞涩而难以进入。(我做得)不宽不紧,从手中做出的活儿,正符合心中摸索出的规律。这种火候嘴里说不出来,但是有个规律存在其中。我不能明白地告诉我的儿子,我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得到(做轮子的经验和方法),所以我已七十岁了,还在(独自)做车轮。古代人和他们所不能言传的东西都(一起)死去了,那么您读的书不过就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这个故事可能不太合适,但是依然能告诉我们,过去的理论不一定是对的,而且人必须实践才能得到相对真理。
中医中那些经过广泛实践检验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才是我们应该发扬和继承的中医。
因为那帮忘了初心的家伙一个比一个崇洋媚外
[开怀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