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观评价孙权:任才尚计终成三分,前明后暗遗祸无穷(下)

群众魏蜀吴史 2024-07-30 23:56:34

豪杰千年往事,渔樵一曲高歌。

乌飞兔走疾如梭,眨眼风惊雨过。

妙笔龙韬虎略,英雄铁马金戈。

争名夺利竟如何,必有收因结果。

一首杨慎的《西江月》,我们接着说孙权。

孙权前明而后暗

五、喜提十万

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年),受益州牧刘璋邀入蜀的刘备转而攻入成都(今四川成都)。次年,孙权以刘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前往讨要荆州各郡。

在上篇我们已经说过,荆南四郡(长沙、零陵、武陵、桂阳)都是赤壁之战后刘备自己打下来的。孙权依鲁肃建议借给刘备的,其实只是南郡,或者说得再明确点,其实只是南郡治所江陵(今湖北江陵),所以刘备当然不会同意将整个荆州“退还”。

但刘备在处理此事上确实是犯了一个错误 ,就是他说待我取了凉州后再把荆州还你。这个说法往好了说,叫暂时不想开罪盟友。但往坏了说,就是给后人落以口实,让人以为整个荆州都是从孙权那“借来”的,这就会处于一种不利的舆 论场。这个事件,对我们今天处理与盟友的关系仍有借鉴意义。

且说孙权得不到刘备的正面回复,就强置长沙(治临湘,即今湖南长沙)、零陵(治泉陵,即今湖南永州)、桂阳(治郴县,即今湖南郴州)三郡太守前去就职。坐镇荆州的关羽当然也不会答应,就把他们全部赶走。

孙权大怒,令吕蒙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等领兵二万,以鲁肃领兵万人驻巴丘(今湖南岳阳),要前去强取。刘备也不甘示弱,派兵五万赶赴公 安(今湖北公 安),并令关羽率军三万在益阳(今湖南益阳)与鲁肃对峙(参见)。

吕蒙军先取下长沙、桂阳,然后诱降零陵太守郝普。恰此时,曹操收汉中(治南郑,即今陕西汉中)张鲁,对益州形成压力(参见)。刘备害怕两线作战,遂与孙权协议以湘划界,以长沙、江夏(治西陵,即今湖北武汉)、桂阳以东属孙权,以南郡、零陵、武陵(治临沅,即今湖南常德)以西属刘备。

湘水划界示意图

湘水划界经孙刘双方认可,也就是说,双方就此边界已定。那么此后任何一方意图私自更改疆域,都是鼠辈所为,更不要说联合外人背刺盟友这种下作行为。

刘备退回蜀中后,曹操也从汉中撤军。而孙权无西顾之忧后,遂率十万大军,发动了对合肥(今安徽合肥)的再次攻击。

此战,孙权大军被合肥守将张辽以八百敢死队左冲右突如狼入羊群,孙权部将陈武战死,孙权弃旗登山才得以逃走。孙军围城十日,竟不能破,士气反而低迷,于是不得不撤军。撤退时,孙权在逍遥津(在今安徽合肥)再次被张辽突袭,亏得凌统、甘宁等拼死保护,才得以脱险(参见)。

战中,张辽抓住江东投降者,问战场上的紫髯将军是谁,得到答复正是孙权,张辽深为后悔没有早知道,不然就把他抓住了。这也是孙权“紫髯”外貌的历史出处。

逍遥津张辽八百破十万,“张辽止啼”从此成为典故,而孙权从此喜提“十万”雅号。

请记住,这时的关羽,严守湘水划界约定,丝毫没有乘趁虚攻孙权的打算。但你待人以诚,人家会如何待你呢?

六、鼠辈所为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进驻居巢(今安徽桐城,或说巢县),再攻濡须坞,同时煽动丹杨(又名丹阳,治宛陵,即今安徽宣城)、鄱阳(治鄱阳,即今江西鄱阳)山越宗帅费栈、尤突作乱。

次年,孙权以都尉徐详到曹操处请求归降。曹操同意,双方重修旧好,并立誓结为姻亲。另一方面,孙权则以贺齐、陆逊平定尤突、费栈之乱。

孙权背着刘备向曹操示好,就是对盟友刘备的恶劣背叛。但更恶劣的还在后边。

背刺盟友,孙权永远洗不白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再攻合肥,关羽也北攻襄阳(今湖北襄阳)吕常、樊城(今湖北襄阳)曹仁,发动襄樊之战。曹操以于禁、庞德往救,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操几欲迁 都避其锋芒(参见)。

孙权内心危惧关羽强大,对外又想讨关羽向曹操邀功,于是将此意思写信告诉曹操。曹操这时听司马懿、蒋济之计,正要关羽、孙权相斗,于是传书曹仁,而让曹仁故意将此信射入关羽营中。

孙权方面,就以吕蒙为前部,向荆州进发。吕蒙白衣渡江,骗过荆州守卫,然后兵不血刃取下南郡、零陵、武陵,然后以朱然、潘璋截断关羽退路,终在临沮(今湖北远安)将关羽及其子关平等擒杀,从而占据荆州。

孙权背刺盟友,袭杀关羽,从道义上说,是无 耻的鼠辈所为;从政 治上说,联强欺弱,只会让自己更加孤立,是一种标准的短视行为。考虑到前述他大败于合肥而关羽不趁虚而入,孙权的行为就更显卑劣不堪。

曹操从危急中脱身,当然高兴,于是表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封南昌侯。孙权也派校尉梁寓到许都(今河南许昌)朝贡,并将原来俘获的庐江太守朱光及其参军董和送往。他还传关羽首级于曹操,并遣使上书,以“天命”劝进曹操称帝,完全一副摇尾乞怜讨好模样。可惜曹操不上当,一方面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一方面以诸侯之礼安葬关羽首级。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魏王,并于同年篡汉称魏帝,改元黄初。次年,刘备也于成都称帝,国号仍为汉,年号章武,史称季汉或蜀汉。

那么,汉室所封的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南昌侯孙权,会如何做呢?

七、大魏吴王

按《魏略》的说法,孙权听闻曹丕、刘备都称帝后,也有了僭号的念头。但他还是考虑到自己功业不足,恐怕人心难服,于是“先卑而后踞”,彻 底弃汉而专心事魏。

曹丕称帝,孙权获封大魏吴王

于是他上书曹丕称藩,并把关羽俘获的于禁送还。曹丕赐孙权九锡,封其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节督荆、扬、交三州军事。

曹丕诏书到后,江东群臣商议,应称上将军、九州伯,而不应受魏封。孙权却觍着脸说:“九州伯,古来没听过这种称呼。况且当年沛公还受过项羽封拜为汉王,这有什么呢?”于是他安然听拜。

这样,孙权就从汉骠骑将军、南昌侯,转身成了大魏吴王。

黄初二年(221年),孙权迁驻鄂县(今湖北鄂州),并改鄂县为武昌,以武昌、下雉(今湖北阳新)、寻阳(今湖北黄梅)、阳新(今湖北阳新)、柴桑(今江西九江)、沙羡(今湖北武汉)六县置武昌郡(治武昌),并修筑武昌城。

同年,刘备率军东征。孙权以陆逊为都督,率朱然、潘璋等前往抵抗。陆逊于次年在夷陵大败刘备,刘备退回白帝城(今重庆奉节),是为夷陵之战。

在与刘备对 抗时,孙权还派中大夫赵咨出使魏国,以防曹丕黄雀在后。在魏都洛阳(今河南洛阳),曹丕和赵咨之间有一段精彩的外交对话:

“吴王是何等样之主?”“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何以言之?”“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阵,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于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吴王颇知学否?”“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间,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吴可征否?”“大国有征伐之兵,小国有备御之固。”“吴怕魏不?”“吴带甲百万,江汉为池,何怕之有?”“吴如大夫者几人?”“聪明特达者八 九十人,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总之,曹丕百般诘难,赵咨对答如流,魏国上下都对其才敬服有加。孙权听闻赵咨出使故事,即拜其为骑都尉。

赵咨博学多识,长于辩论

后来孙权立长子孙登为太子,曹丕却要封孙登为侯,实际上是想把孙登骗到洛阳为质。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么聊斋呢?孙权当然不会上这个套,就以孙登年幼为托词,上书辞封,并让西曹掾沈珩带上江东土特产去洛阳致谢。

沈珩也是位智谋出众、口才了得的主儿,他和曹丕间的交锋也称精彩:“吴怕朕东征否?”“不怕。”“为什么这样说?”“陛下已与吴签有盟约,我们之间彼此关系和好,所以我们不怕。但若陛下背盟,我们也自有预备之策。”“朕闻吴太子当来洛阳,可是真的吗?”“臣在敝国,不上朝,不与宴,所以此事不得而知。”

曹丕对沈珩也非常欣赏,于是将他叫到身边,长谈终日。沈珩随问随答,对答如流。沈珩回来后,却对孙权说:“臣私下与侍中刘晔有过接触,发现此人多次为曹丕设谋,臣恐此人将识我心。因此还请大王轻役重农,修缮车船,招揽人才,鼓励将士,这样才能保全自己、图谋天下。”

不得不说,江东人才还是鼎盛,见识也为不凡。

当年,曹丕再向江东征要雀头香、大贝、明珠、象牙、犀角、玳瑁、孔雀、翡翠、斗鸭、长鸣鸡等物,孙权再力排众议,全数贡献。

黄初三年(222年),曹丕还是以孙权非真心归附为由,出兵三路伐吴:以曹休、张辽、臧霸出洞口(在今安徽和县),曹仁出濡须坞(在今安徽含山),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率军围南郡。

此前赵咨曾对孙权说:“臣观北方,终究难以守盟。今日之计,应改年号,正服色,顺天应民。”孙权即取年号黄武,以孙邵为丞相,正式与魏开战。

需要注意的是,这时孙权还奉魏正朔,但他自取年号,也算异类。

然后孙权以吕范督五军拒曹休,以诸葛瑾、潘璋、杨粲救南郡,以朱桓守濡须拒曹仁。双方互有胜负。而孙权适时派太中大夫郑泉前往白帝城,与刘备会面,双方重修旧好,但孙权与曹魏仍有往来。

曹刘两家称帝后,孙权在二人之间左右横跳

黄武二年(223年),因难得胜利,魏军退去。东吴朝臣劝孙权称帝,但孙权不许。同年,刘备病逝,诸葛亮以邓芝来访。邓芝劝说孙权与魏绝约,与蜀修好(参见)。孙权再派辅义中郎将张使蜀。张温在蜀中,与秦宓逞天辩,留下一段佳话(参见)。

孙权在魏、蜀相继称帝后左右横跳,至此他终下定决心绝魏盟蜀。

不过,孙权的这个吴王是曹魏封的,他还以此组建百官,他否定魏国,自己岂不成了无根之木?

八、登位称尊

此后魏吴之间多有战斗。比如,黄武三年(224年),曹丕率军至广陵(今江苏扬州),吴军连夜以草苇制成疑城,曹丕望浩浩长江而叹“那里有能人,不可轻易取得”,然后退军。黄武四年(225年),曹丕再举军至广陵,因天寒地冻,船不能行,曹丕又扔下一句“这真是天要隔断南北啊”,又引军退还(参见)。黄武五年(226年),曹丕去世,孙权趁机攻江夏,但不克而还。也就是说,双方互有攻防,但谁也难有寸功。

在此期间,东吴首任丞相孙邵去世,太常顾雍继任丞相。其间还发生鄱阳宗帅彭绮反叛、开设屯田等事件。孙权又分丹杨、吴郡、会稽三郡穷险地区十县置东安郡(治富春,即今浙江杭州),以全琮为太守,讨平山越之乱。因交趾(治龙编,即今越南河内)太守士燮去世,分交州置广州,以原交州刺史吕岱为广州刺史。士燮之子士徽起兵的反叛,但很快被吕岱诱斩,交州、广州复合为交州。

这时还发生一件趣事。

当时孙权在武昌建了一艘大型舰船,取名“长安舰”。长安舰建成后,在武昌钓鱼圻试航。当时忽然狂风大作,与孙权一起在舰上的亲近监谷利,立刻命舵工返航樊口(今湖北鄂州)。孙权却劲头上来了,下令道:“返什么航?迎风直取罗州(今湖北蕲春)!”谷利却不管那么多,拔出佩刀,架在舵手脖子上:“不返航立刻斩了你。”舵工无奈,只好转回樊口。舰至樊口,风势更大,孙权只好悻悻而回。

这个谷利,曾在前逍遥津之战时,助孙权跃过断桥,因此很受孙权赏识。这时孙权就操着吴语,打趣 谷利:“阿利啊,你怎么这么怕水呢?”谷利当即跪下道:“大王以万金之躯,轻涉不测之渊,戏于猛浪之中,若有万一,将置社稷于何地?谷利因此才冒死抗命。”孙权听后,对谷利更加器重,从此不直呼其名,而以“阿谷”代称,以示尊敬。据说,后世的谷利氏,就是源自谷利。

谷利据说是谷利氏的得姓始祖

也由此可知,孙权虽耽于游乐,但善于纳谏,至少到此时还算如此。

黄武六年(227年),彭绮之乱平。但三代元老韩当之子韩综却因秽乱不轨,害怕孙权清算,于是携家人、部曲投魏。此后韩综数次进犯吴境,孙权恨得咬牙切齿。后韩综在魏吴东关之战时战败身亡,这是后话,暂不细表。

黄武七年(228年),孙权封儿子孙虑为建昌侯,同时撤东安郡。鄱阳(治鄱阳,即今江西鄱阳)太守周鲂诈降魏将曹休,从而在石亭之战中大破魏军(参见)。此战后,曹休忧恨而亡。

黄武八年(229年)四月,孙权终在武昌南郊登基称帝建吴,改元黄龙。他追尊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母亲吴氏为武烈皇后,兄长孙策为长沙桓王,吴王太子孙登升为皇太子,其他将士也各有封赏。

需要说明的是,按五德终始说,汉为火德,继汉者为土德。土德尚黄,所以汉末的野心家,无不以“土”“黄”进行自我标榜。比如黄巾之乱,比如袁术称其为大舜之后为土德,比如曹丕年号黄初,孙权年号黄武、黄龙等,都是如此(参见)。

九、由明转暗

孙权称帝初期,对内对外政策有功有过,但总体上说,还是功大于过。

黄武七年(228年),辽东(治襄平,即今辽宁辽阳)公孙渊逼夺叔父公孙恭之位,继掌东北。公孙氏在汉末三国时期是一个相对独 立的存在,而由于地处偏远,汉、魏两朝都对其实行怀柔政策,也就是封官了事。

但公孙渊不是一个安分的主儿,他一上位,就想着远交近攻,也就是结交悬远的东吴,而与相邻的曹魏作对。孙权正好也想在曹魏方向开辟苐二战场,双方即开始互送秋天的菠菜(参见)。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的当年,即派人出使辽东与公孙渊接洽。同年,季汉使者陈震前来祝贺孙权登基,吴蜀双方交分天下,“豫、青、徐、幽属吴,兖、冀、并、凉属蜀。其司州之土,以函谷关为界(参见)。”

吴蜀交分天下图

请注意,这时与青州隔海相望的幽州,就是划归东吴的。如果参考一下如今的战区划分,山东与中部、东部战区接壤,却划归北部战区,就可知孙权的战略思维,其实是非常超前的。

孙权与季汉所立盟书也很有意思。在盟书中,孙权说,皇统失序,贼曹篡国,倚仗兵力,裂分汉土。所以擒曹灭贼,当是汉与吴的共同责任。讨恶除暴,当先分其土,故设坛祭牲,昭告神明,汉吴为盟,从此戮力一心,共讨魏贼。

但季汉打的是汉家旗号,为的是恢复汉室、北定中原,你东吴有什么脸面说曹魏是裂分汉土?不过自此以后,两家许久相安无事倒是真的。

当年九月,孙权迁 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同时,以上大将军孙逊辅佐太子孙登 ,掌武昌留守事宜。

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浮海探求传说中的夷洲、亶洲。亶洲传说是徐福东渡所止之地,按照传说和史书所记的地理方位推断,应是今日本列岛。因远隔重洋,卫温他们没到亶洲,但到达了夷洲,并带回数千人。夷洲,就是今台 湾岛。

黄龙三年(231年),孙权派太常潘濬和交州刺史吕岱率众讨武陵蛮。

潘濬是季汉四相之一蒋琬的表弟,少有名望,为人聪明。在刘备入蜀时,留潘濬为荆州治中从事,用以辅佐关羽。但潘濬却与关羽不睦,在吕蒙偷袭荆州时降吴,孙权称帝后为少府、太常。吕岱为交州刺史时,多次派员到南洋诸岛宣扬国威,使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中南部)、堂明(今老挝中北部)等国纷纷遣使朝吴。武陵蛮又称五溪蛮,是居于武陵地区的盘瓠蛮后裔,在刘备东征时,武陵蛮首领沙摩柯曾助刘备征吴,此后他们曾多次反抗东吴的横征暴敛(参见)。潘濬、吕岱前后经三年,才讨平武陵蛮。

潘濬在吕蒙袭荆州时降吴

同年,发现台岛的卫温、诸葛直却因“违诏无功”被杀。

也就是从此时起,孙权开始了被夺舍般的腐化堕 落。

吴大帝嘉禾元年(232年),孙权派将军周贺、校尉裴潜等,组成“浮舟百艘”舰队,再到辽东,与公孙渊协商联盟事宜并求 购马匹。返程途中,周贺等在成山(在今山东荣成)受到魏将田豫截击,周贺被斩,舰船多没,士兵多被俘,裴潜侥幸逃脱(参见)。

当年冬,公孙渊派校尉宿舒、郎 中令孙综向吴称藩,并进献貂皮、良马。孙权大为高兴,欲派使册封公孙渊为大吴燕王。但孙权这话一出口,即遭到顾雍、张昭等一众大臣的反对,孙权却力排众议,派张弥、许晏等携金银珍宝赴辽东封公孙渊。

不想孙权这个首鼠两端的货,遇到了公孙渊这个更首鼠两端的。公孙渊见到白花花的银子,贪慕人家钱财,又想吴远而魏近,于是诱斩吴使,将其首级传送魏主曹叡以表忠心。孙权一辈子玩鹰,不想被鹰啄了眼,恼羞成怒,就要御驾亲征,被群臣劝住。

孙权向辽东派使时,张昭愤而退居不朝。孙权一生气,就让人用土封住张昭家大门。张昭也是倔,在里边也封一道。等到吴使被杀,孙权就有点后悔没听这老人家的话,他派人去请张昭,张昭却依然不理。孙权一怒,就让人放火,想把他烧出来。结果张昭比介子推还拧,死也不出。孙权只好又让人把火扑灭,站在张府门前求告,张昭才出来相见。

在军事上,孙权仍对合肥念念不忘。嘉禾二年(233年),孙权再亲征合肥新城,又以全琮攻六安(今安徽六安),但都无功而返。

嘉禾三年(234年),蜀相诸葛亮再次北伐,在渭水南岸与司马懿对峙(参见)。孙权以为司马懿在西抽不出身,就派陆逊、诸葛瑾等屯兵江夏、沔口(均在今湖北武汉),孙韶、张承等兵出广陵、淮阳(均在今江苏扬州),自己率大军围合肥新城。但曹叡却一边派兵支援司马懿,一边带兵抗吴。但曹叡还未到,孙权号称的十万大军又被满宠数十人所破,孙十万又被刷了一次经验包(参见)。

天下英雄谁敌手,辽宠聘霸休

此年,诸葛亮病逝北伐前线,东吴失去西线牵制,从此不敢再北上。

没了进取之心,孙权开始作妖。

嘉禾五年(236年),孙权铸大泉五百,就是一枚钱顶原来的五百花。两年后,他更铸大泉当千,民间更火上浇油,铸起大泉五千。货币的超发,不仅是在攫取民利,更扰乱了市场秩序,后孙权不得不宣布停发新币(参见)。

大帝赤乌元年(238年),备受孙权信任的校事吕壹事发被诛,孙权自思已过,但下书责备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说他们没有及时指出自己的过错,是为失职。

孙权接下来的所作所为,更是让东吴从此走入万劫不复。

十、昏聩猜忌

赤乌四年(241年),太子孙登去世,孙权改立三子孙和为太子,以四子孙霸为鲁王,但却不分二人品制。由此造成太子、鲁王各拥幕僚,开始夺嫡之争。因东吴太子所居宫殿称南宫,所以这一争斗史称南鲁党争。

当时东吴朝臣都被卷入党争,其中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等为太 子党,支持孙和;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为鲁王党,支持孙霸。后来孙权的两个女儿孙鲁班、孙鲁育也参与其中,后孙鲁育被孙鲁班所杀。

南鲁党争搅得吴国上下朝局不安,致陆逊忧愤而亡,杨竺、陆胤、吾粲接连下狱。孙权看害怕其亡后吴国出现袁谭、袁尚兄弟相争的局面,终在赤乌十三年(250年),以废黜孙和、赐死孙霸收场。同年十一月,改立七子孙亮为太子。

陆逊因南鲁党争忧愤而亡

但南鲁党争造成的危害还远没有结束。两年后,孙权去世,十岁的孙亮登基为帝。由于年幼,才出现了诸葛恪、孙峻、孙綝相继专权的局面。

对此,陈寿直言孙权这是“嫡庶不分,闺庭错乱,遗笑古今,殃流后嗣”,并将东吴灭国的原因直接挂到了孙权的头上。

大帝太元元年(251年),潘氏被立为皇后。

同年,孙权听说罗阳县(今浙江瑞安)有神人王表,就派人去请。王表到后,孙权专为他修建宅第,并送去酒食。王表预言水旱小事,多有应验。晋人孙盛对此的评价是:“国将兴,听于民;国将亡,听于神。权年老志衰,谗臣在侧,废嫡立庶,以妾为妻,可谓多凉德矣。而伪设符命,求福妖邪,将亡之兆,不亦显乎?”

同年,孙权到南郊祭天地,回来后得风疾。他急忙召大将军诸葛恪入朝,拜其为太子太傅。

太元二年(252年),孙权感念对故太子孙和不公,又封其为南阳王,居于长沙;封其子孙奋为齐王,居于武昌;其子孙休为琅邪王,居于虎林(今安徽贵池)。同年大赦,改元神凤。

这时孙权病重,托后事于诸葛恪及中书令孙弘、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侍中孙峻。当年四月,孙权去世,年七十一岁,谥曰大皇帝,庙号太祖,故史书称吴大帝。

孙权的一生,可分为前后两段。在前半段,他任才尚计,进占荆州,远拓交州,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孙策时期打下的基业,终成三分鼎立之势。吴都建业,在其后的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相继为都,南京从此成为六朝金粉之地。他首通台 湾,从此开始了大 陆与台岛的交往史。东吴船运发达,其北通辽东,南下南海诸岛,甚至可能远至印度半岛,在世界海运史上也当有此一笔。

客观说,孙权还是打下有地盘的,虽然荆州是从盟友手中抢的

但他无大局观,背刺盟友,不愧杰瑞之名。晚年更是昏暗不明,南鲁二宫党争,流祸无穷。所以陈寿说他“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可谓中肯之语。

我是三国路人甲,一个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

相关文章

1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