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年代的人,生命里的这种经历,让我们永生难忘。不知你们还记得当年的割麦、拉麦、拾麦、打场、扬场、晒麦的这些日子吗?这些日子让我们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我的家乡所处在华北平原地带,农作物主要是玉米、小麦、花生、红薯。一年四季,最忙的季节一个是秋收,一个就是麦收,秋收不用抢收,尤其麦收比较麻烦,那时候都是抢收,因为总怕下雨,麦子毁在地里。
割麦的情景历历在目。想起我的小时候,也经常参与麦收,那时候,我跟着父母一起进麦田,收麦子,亲身经历着收麦子的辛苦,感受着太阳炽热的照射,感受到麦粒丰收的清香。那时候虽然辛苦,但我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那种感觉,至今仍让我有深刻的记忆。
那时候,每到麦收季节,一家老小全家都出动,那时候我们学生都有麦收假期,我们全家早起晚归,冒着炙热的炎热,汗流浃背的忙着麦收,中午也是一个人先提前回家做饭,然后再回家吃饭,休息时间就是吃饭时间,去地里也带上凉水,要不就是喝井水,有时候田里浇水的时候,我们就直接接一些凉水,那时候喝的井水很甜,割麦的过程,大家都是连吃饭都很简单,那时也没有零食可以吃,只要简单的吃点,有时把干粮带地里,吃点不饿了就继续割麦子。
一天都在地里割麦子,那时候,我们先找出打麦场的场地,把场地整理平整,就开始割麦子了。那个年代,我们都是用镰刀割,先拔出一小把麦子,绑成绳放在地里,割好的麦子就放在上面,割的差不多的时候,就绑起了捆,就这样一捆一捆绑起来。
后来,又发明了用拖拉机割麦子,这样也方便多了,拖拉机割麦,一亩地收割有收费,我忘了多少钱割一亩地了,这样就简单了,我们只是绑一下捆,然后拉到打麦场。
机械不发达拉麦子也很难。拉麦子也很麻烦,因为那个时候,家里只有一个平板的人力车,拉麦子也是不容易,也得把一捆一捆的麦子放到车上,然后一个人上去垛,因为怕溜车就麻烦了,然后用长的麻绳从车头绑到车尾,就这样一车一车的把麦子倒过去,太费力了,好在几家一起帮忙,弄完一家,再拉另一家,后来有了柴油三轮车和小拖拉机,人们拉麦子也方便多了。
拾麦子也是我们这些小孩子讨厌干的。割好麦子后,大家把整捆的麦子都拉到打麦场后,老爸老妈开始让我们小孩子去地里拾麦子,我们也很讨厌这个活,就一边拾麦子一边捉蚂蚱玩,老妈老爸总哄着我们,拾完麦子,碾压出的麦子可以换油条吃,拾好的麦子我们也用袋子装到打麦场,打麦的时候一起打了。如果已经打完场了,我们就放在平整的路上碾压,碾压后用簸箕簸干净。
打麦场也是挺热闹的。70年代的农业生产还不是很发达,那时候麦收都是人工,光割麦子得两三天,割完麦子,还得收拾打麦场,把麦子一捆一捆的垛在打麦场,晚上就开始用打麦机打麦,几家一起打麦,这样也热闹,干活也有劲,打麦机开始打麦,打麦机隆隆的响声,大人们就开始入麦穗,我们小孩子就用叉子挑起麦秆,把麦秆垛在一起,然后再上去踩一踩,一夜的忙碌,累的我们都顾不上回家,就直接躺在麦秆里睡着了,等老爸老妈叫我们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了。一夜的打场,我们的鼻子、嘴巴、头发、衣服都是土泥色,还有麦网扎的胳膊的疼疼的红色,那种疼等两三天才能好一点。
那时候,电也不是很方便,打麦场有电的时候,就赶紧打麦,没电的时候,得等到白天,找别人家的柴油机来带动打麦机,来打麦。
扬场也是技术活。打完麦,我们回家洗洗,吃过早饭,就开始准备扬场,并准备好袋子,扬场就是有技术的人利用风力,把麦粒中的碎麦秆撇出去,让风刮走,剩下干净的麦粒。扬场需要的工具就是簸箕,还有板铁锹,一个人用铁锹放入簸箕,一个人用簸箕扬场。这扬场也得看天气,无风不行,风太大也不行。扬场就这样把麦粒扬出去,大概离地面3、4米高,风吹后再落下来,这样麦粒和杂质就分开了。就这样反复上扬、清扫、筛选,直到麦粒干净了,就装袋子,往回拉晾晒。那时候,扬场也是一个技术活,一般找我们村的扬场把式来完成,后来老爸老妈也能自己操作了,我们就当做助手。
晾晒麦子也得看天气。那时候晾晒就是一袋一袋的背到房顶,我们这边都是平房,都是利用房顶晒麦子,一袋一袋的倒出来,再摊铺开,用耙子搅拌均匀,晒麦子也看着天气变化,虽然也听广播,但夏日天气也无常,一看到一片天气要下雨,我们就赶紧把麦子刮起来,堆一起,这个过程,真是好像是抢着麦子,急急忙忙的,总怕雨淋湿了,我们在房顶上堆好麦子,用塑料布盖起来,等天气过去后,再把塑料布拿开,房顶晾干后再摊开晾晒,晒麦子也得看天气好坏,天气好晒两天就好了,中间需要一个人来回搅拌,我记得我用脚一边一边的踢着,有时候用耙子娄,一般在太阳好的时候,要隔一会就上房顶搅麦子,中午最热的时候,上房顶上搅麦子,是我最烦的时候。
收麦子麦子遭遇坏天气。我记得有一年,天气不是很好,麦子成熟了,人们总怕麦子毁在地里,就开始抢收,我们家刚刚收好麦子,也打好场,就差扬场了,天气就变了,开始下雨了,我们就把麦子倒腾回家,放在门洞里,放在屋里,一连几天没有好天气,我们没能拉回的麦子用塑料布盖着,也没有扬场的机会,这个时候,有人也想出一个办法,用大电扇来吹麦秆,这样好节省时间,好多人开始排着队使用这个大电扇,但是因为天气的原因,我们用大电扇在家里吹着麦子的碎麦秆和麦糠,但是天气不好,都堆在屋里或者门洞,那一年,人们几乎没有晒好的麦子,麦子都长出了麦芽,这一年都吃了麦芽面,这一年让我们留下了深深地记忆。
晒好麦子就开始回仓。晒好的麦子,我们就开始就选一部分麦种子留下,剩余的就一部分交公粮,一部分家里留存。晒好的麦子得从房顶上一袋一袋的扛下去,后来老爸老妈发现,买的塑料布是长筒的,不剪开,正好用来倒腾麦子,顺着这个长筒下来,在房顶上用砖头或者麦子压住这一头,我们从房顶往下推的时候,把麦子推到这个塑料筒里,就顺着塑料筒落到院子里铺好的塑料布上,我们先从房顶上把麦子都推下来,这样省了一袋一袋的往下扛了,然后再下来装,用簸箕簸干净,再装袋,倒入瓮,装麦子的都是用洋灰做的瓮,一个个装满,表面放一层塑料布,封好口,这样麦子回仓,这就完成了一年的麦收。
机械化的发展解放了劳动力。农业技术机械化发展很快,80年代实行了拖拉机割麦子,拖拉机前面有一排镰刀一样的割麦子刀,直接把麦子割倒一边,省了人力割麦子,又过了几年,已经发展到联合收割机了,机器一边走,一边割麦,这边打麦,那边直接出麦粒,几亩地瞬间就割完了,我们直接在地头,铺好塑料布,收割机直接把麦粒倒出来,堆在地头的布上,我们准备好袋子,直接装好袋子,回家晾晒。
又到收麦的季节了,但眼下的麦收,远没有小时候的那种割麦子的轰轰烈烈的那种仪式感了,现在麦收非常方便了,今天看着麦田还是金色的一大片,明天就成了光秃秃的麦茬了,机械化的发展,省了很多劳力,更加节省时间,如今的麦收一般三四天就全部收完了,现在的麦收季节真是轻松多了。
现时代,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现代化的联合收割机取代了传统的镰刀割麦,让收麦子更加高效快捷。人工割麦已经成为了历史,虽然那时候很苦很累,但那一段艰苦岁月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经历麦收的过程,付出的勤劳和那种坚韧的精神永远不能忘怀,如同珍贵的宝石,镶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70年代的我们,每到麦收季节,想起我们那个年代的麦收,我们割麦子的经历也成为了农业发展的见证,见证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我们国家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