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以视神经凹陷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一组眼科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青光眼是位列首位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
简单来说,就像我们的眼睛是一座房子,正常情况下,房水(水箱里的“水”)能顺畅排出,维持稳定眼压(水箱里的“水压”)。但当房水排出不畅,眼压升高,就会压迫视神经,造成视神经萎缩,进而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缩小,严重时甚至失明。
青光眼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且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青光眼形成的原因
1.遗传因素:青光眼属多基因遗传性病变,有家族史者的发病率高于无家族史的6倍,占整个发病人数的13~47%,患者亲属发病率为3.5~16%。部分青光眼具有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青光眼患者,那么其他家族成员患青光眼的风险会增加。例如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多因基因突变导致房角发育异常,引起眼内压升高。
2.年龄和性别:闭角型青光眼45岁以上患者占青光眼病人的68.2%~76.8%,女性多于男性。
3.屈光因素:屈光不正患者(近视、远视、老花)发病率较高,近视有1/3伴有或发展为开角型青光眼,远视多伴闭角型青光眼。
4.外伤:眼部受到外伤可能导致房水外流不畅,眼压急剧升高,形成青光眼。因此,保护眼睛免受外伤至关重要。
5.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也可能增加患青光眼的风险。长期高血糖可能导致视网膜缺血,诱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以下情况警惕青光眼发作
1.经常性眼球胀痛,鼻根眉弓痛而又无近视、远视和散光或其他疾病。
2.经常出现看灯或其他光源时可见其周围有彩虹样的光环,看东西好像前面有一层雾遮挡。
3.眼红充血,视力模糊,疼痛明显但无分泌物。
4.出现不明原因的短时间视力明显下降。
5.40岁以上经常更换老花镜,仍觉不合适。
青光眼的预防措施
1.情绪管理至关重要:时刻保持心情的舒畅,尽量避免精神紧张、焦虑、忧愁等不良情绪的侵扰。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内分泌平衡,对预防青光眼具有积极意义。

2.遵循科学饮食原则:日常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尽量避免食用过热、过咸以及过辣的食物,同时要控制饮酒量,最好做到不饮酒或少饮酒。此外,要杜绝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饿的情况,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
3.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生活作息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并且在睡眠时不要蒙头,以免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避免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中看书、看电视等。尽量减少长时间连续操作电脑或看电视的时间,建议每持续用眼1小时,就休息5分钟。在看电视时,应选择距离屏幕较远的位置,并适当进行一些身体活动。
4.积极管控全身性疾病: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人群,要积极采取措施控制病情。因为这些疾病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对眼部健康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增加青光眼的发病风险。
5.运动与活动注意事项:尽量避免参与如跳跃、转身、跑步等动作幅度过大的剧烈运动,以及重体力劳动。同时,也要减少长时间保持低头位的工作和娱乐活动,例如长时间伏案工作等。
6.饮水方式需注意:由于一次性饮水过多可能会引起眼压升高,因此建议在饮水时采用小口慢喝的方式,每次饮水量不宜超过200ml。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