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民:解决古籍的“哥德巴赫猜想”问题——大和宁国在哪儿?

陆逊看历史 2023-07-24 18:18:01

“大和宁国在哪儿?——可说是古籍研究上最难解答的问题,千百年来,没有任何确凿的答案,称之为古籍的“哥德巴赫猜想”问题是一点也不为过。

其实这篇文章多年以前我就想写,但是就是太懒,所以拖了很多年。(这种只限于在我脑中的研究,而没有动笔的思考太多了,大约要等退休以后才能有时间写了。)因为最近看到一些朋友发上海博物馆的宋元古籍展,又看到了熟悉的“大和宁国”,最终还是手痒战胜了懒病。

首先,回顾一下关于“大和宁国”相关的研究。无论是查阅古今中外历史记载,还是知网,均无任何相关研究记录。

唯一的研究大约是2019年嘉德拍卖时,李际宁教授的“奉命”之作。关于这件拍品,嘉德拍卖的官方介绍是这样的:2019年嘉德古籍春拍上拍一件宋代写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卷51、卷52,两卷卷端署“大和宁国藏”。关于大和宁国藏,学界和藏界对其知之甚少,乾隆间《秘殿珠林续编》著录有三卷,其中一卷现存国家图书馆,另外两卷已不知去向。因实物流传罕见,史料亦乏记载,大和宁国藏堪称“最神秘的宋代写本”。

关于大和宁国藏,《秘殿珠林续编》著录为“宋人书”大方广佛华严经卷。

李际宁教授指出,大和宁国藏写经的字体方面,与现在已知几种宋代写本大藏经风格相似,比如“卷”、“所”、“微”、“剎”等字的写法,无不具有宋人写经的风格。版式大小、行款、边栏界行的画法,以及卷首的大藏名称、千字文帙号、用纸数量的写法,基本相同,也与通常所见几种宋写本藏经相同。

这么看来,大和宁国与宋代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宋代从未有改国号为大和宁国,这正是该问题的奇谲之处。

李和宁教授做了以下两种猜想:

其一,是否与哈拉和林有关?

蒙古帝国初期的首都,自成吉思汗到蒙哥,皆以位于今蒙古国后杭爱省杭爱山南麓,额尔浑河上游右岸的额尔德尼召附近的哈拉和林为统治中心。忽必烈建立元朝并迁都大都后,在哈拉和林设宣慰司都元帅府。元朱思本着《贞一斋稿·和宁释》:“和宁即哈刺禾林,乃圣武始都之地,今岭北行省治所,常以勋旧重臣为之,外则诸王星布棋列,于以藩朔方,控制西域,实一巨镇云。”皇庆元年(1312年),元朝政府将改“和林路”为“和宁路”。明初,哈拉和林为北元首都,后被消灭。

哈拉和林远在漠北,其文化、宗教和典籍文献的书写习惯与条件,是否具备制作“大和宁国藏”,恐怕有很大疑问。

其二,是否与朝鲜太祖李成桂有关?

1392年7月,高丽大将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自立为王。立国之初,便确立对明事大的国策。《朝鲜王朝实录·太祖实录》卷三记载,是年十一月,遣艺文馆学士韩尚质至明朝上表:“臣窃思惟,有国立号诚非小臣所敢擅便。谨将‘朝鲜’、‘和宁’等号闻达天聪,伏望取自圣裁。”朱元璋答复:“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在李成桂给出的两个名号之间,朱元璋钦定了“朝鲜”。朱元璋的“圈定”,带有特别的纪念意义,“和宁”之名从此废止。

而“和宁”也罢,“朝鲜”也罢,都距北宋已远,到底应该断为宋写,还是他者,时至今日,笔者所掌握的材料不足,尚不足以证明这部“大和宁国藏”的版本时代和地区。

我非常敬佩李际宁教授大胆猜想的开拓精神。但是也如李际宁教授所说,元也罢,朝鲜也罢,都距离北宋太远,书法字体也不会说谎。

我认为破解大和宁国的密码有以下几点:

1、其国崇佛;

2、邻宋时空;

3、国乱且僻;

4、国名有自;

5、与有相关;

符合以上5点的,有且只有北宋时期的云南地方政权符合。

图片:布哈林

我来一一解释:

第一点,大理国很多皇帝有出家的传统,比如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段誉,就崇佛来说,宋时期没有比当时的云南地方政权更崇佛的了。

第二点,时间上大理国937年建立,北宋960年建立。地理上大理国与北宋西南偏地接壤。

第三点我们来梳理一下宋前后云南地方政权有多乱。

公元902年,南诏发生政变,权臣郑买嗣起兵灭亡南诏,建立大长和国,年号安国,首都太和城(初名大封民国,一段时间后才改名大长和国)。

公元926年,杨干贞杀死郑买嗣之孙郑隆亶,拥立清平官赵善政为王,建立大天兴国(一说大兴元国,大兴源国)。

公元929年,杨干贞废赵善政自立为王,改大天兴国为大义宁国。

公元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洱海地区贵族高方等灭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一说大礼国)。

1094年,权臣高升泰废段正明自立为王,建立大中国。

第四点第五点,通过以上梳理我们可以总结,宋时期的云南地方国号多以大XX国为名,而且经常改名,如大长和国,初名是大封民国。其国名、首都名、年号中,多有“和宁”之意,如大长和国之和,年号中的安国、安和,首都之太和(今大理),大义宁国之宁。这是与西夏的“大白高国”,辽的“大契丹国”,是有根本不同的。

所以我猜测,约在1094年,北宋哲宗绍圣元年,大理国的权臣高升泰篡位自立,初建国号为大和宁国,有仿照大理国之前三个政权国名,拨乱反正之意。后又改名为大中国。

由于使用大和宁国时间不是太长,且云南地处偏僻,所以没有流传下来史料记载,又因高升泰后仍将皇帝位还给了大理国段氏,且高氏仍然掌权了一段时间,所以请宋人写经生所写的大和宁国藏的写经仍然保留了下来。

以上是一种猜想,但是我觉得相比与元和朝鲜,与北宋时期平行的云南地区政权无疑是目前最合理最接近的猜想了。

作者简介:梁家民,古籍公众号创始人,读书自幼一目二十行,天赋善辨纸质藏品真伪,捡漏于因特耐特,二十年未有失手,纸品古玩打假第一人,信息饥渴综合征重度患者,互联网搜索能力鲜有人匹敌,自诩为“从事互联网职业中最懂古籍的,古籍爱好者中最懂互联网的”。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