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书之前,首先查阅市场的大小和市场的供应。
这都是我近来感觉到的。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写出畅销书。
不去做市场调研,就去写,很容易写出不畅销的书,基本就是白花了时间,却没有经济效益。
高教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可以从产品信息检索系统查到每一本书的出版情况。
写书的时候,可以先看一下相关书的出版情况。那些同类产品非常多的书,即使写出来,也很难有人去看,很难卖出去。
高教出版社植物学有40本,动物生理学有14本。从这些来看,就是从事植物学的专家比较多,导致书就非常多。
编辑说,销量大的都超过了5000册,一个学校100人,起码就是50个学校在使用。
全国就是2000所大学,有生物类课程的,不会超过275个。平均100人,全部销量就是不到3万人。40本书去抢这3万人的市场,竞争是非常残酷的。
加上其他出版社的同类产品,就更多了。说不定有100种。

不去写同类的教材,才是最好的选择。
以前写的时候,显然没有考虑这些,就是想着有自己的特色,就去写了。
其实,单纯的几个特色根本就不能吸引读者。
去和同类产品竞争,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农业类的学生,生物类的学生都需要学习植物学。平均一下,数量也超过了动物生理学学。
关于绘图的图书,都是机械类,有autocad制图,却没有生物类绘图的内容。
原因是机械类制图就是工作必需,它们的产品就是图纸。
生物类制图,可有可无。
生物类绘图,想去绘制就去绘制,不去绘制,也可以用别人的图片。只要清晰就可以了。
不清晰的时候,才需要去绘制。
这种差异,就导致市场上根本就不存在生物类绘图的书。
想学习,就需要看机械类的书,然后应用到生物上。
机械类,显然是矩形多。
生物类的绘图,显然是不规则的图形更多。照片更多。
照片多,就意味着成本高,就意味着需要花更多的钱。
这些差异,就让人绘图的方法有所不同。
我写书,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有很多技巧,书上都没有详细的介绍,都是慢慢体会到的东西。
这些东西就非常有价值,非常适合写到书里面。
那些想学习的人,就需要这样的介绍。课堂不详细讲,让学生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