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要看“三惯”

杨桃情情 2024-12-21 14:14:42

戴口罩的日子,人的生活巨变,生活方式巨变。以前经常去的购书中心,连续五年都没有去过购书中心。

昨天去了一次,发现里面巨变,有卖咖啡的,儿童书包和儿童玩具的,卖的书少了许多。

书明显少了,连科技类的图书都不知道摆在了哪一层。

想一想,每一年少了10万个书号,书店没有什么书可以卖了,只能卖其他东西。

本来书号就是一个数字,本来就是一个可以无限供应的东西,因为限制书号的数量,书号就变得稀缺,变得昂贵。一切的计划,都是供不应求。

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

没有大量出版的书,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图书。

作者写作的水平也是不断写,才可以有高质量的书。

数量少了,人的写作能力也上不去。

看人别去看什么“三观”,因为这些东西,大部分人的三观,就是18岁以前塑造的,基本上不怎么变。

知道自己年轻时候的三观,就可以知道别人的三观。

观念秩序巨变,否定过自己的三观的人,就可以发现今天的三观和过去的三观如此不同,人和人之间的三观如此不同。

从来就没有改变过三观的人,从来就没有否定过自己。

这样的人的三观就是巨变的人过去的三观。

其实,看人要看“三惯”,做事的习惯,生活的习惯,对待亲朋好友的习惯,这“三惯”才能真正代表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

做事的习惯,可以从人生产的产品多少看出来。

生活的习惯,可以透过节假日看出来。

一个人怎么度过节假日,透漏出人的一切,透露出一个人的未来,透露出一个人心中最重要的事情。

节假日的时间,如果一个人还是沉迷于消费主义,需要花钱买东西,才可以满足的人,就不是一个知识的生产者。这样的人,基本上不会有大的成就。

节假日,如果还是沉迷于和人聊天,时时刻刻需要聊天的人,一定是一事无成。

一个人的水平,就是和他天天聊天的人的水平。

一个人的收入,就是和他天天聊天的人的收入。

想提高收入,就不要和低收入的人天天聊天。

如果人还是沉迷于当知识的消费者,喜欢看视频,喜欢读,却不喜欢去拍视频,不去当知识的生产者,大概率也是一事无成。

人的改变,就是巨变,就是和过去完全不同。

过去以为对的东西,现在以为是错的。

0 阅读:0

杨桃情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