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陆游的这首诗,每一句都写得很耐品,的确得一读

一号诗巷有诗词 2024-06-11 12:11:16

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薰风款款,粽香四溢。

端午节,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或许关于端午节,大家听过最多的,就是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

所以每至端午节的时候,许多人总会说:端午节送祝福,就应该说“节日安康”,而不能说“节日快乐”。

其实不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端午节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多种文化情节,我们可以祭祖拜先,更可以歌舞欢庆。

美好的节日,要安康,也要快乐。

所以本期我们来欣赏一首热情洋溢的诗。

这首诗句句都写得十分耐品,能将人充分带入节日的欢乐气氛中,它集生动的画面与浓郁的情怀于一体,堪称是同类作品中的佼佼者。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1195年,71岁的陆游在家乡绍兴隐居,端午节这一天,他被节日浓浓的氛围所感染,从而而写下了这首与众不同的诗作。

乙卯:指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

重五:因是五月五日,故曰“重五”,即端午节。

诗的首联先从大处着笔,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端午节到来的时候,山村的景象也显得格外地美好,榴花在突然间就开得异常地绚烂。

之所以说首联是从大处着笔,是因为作者在将大体的地点“山村”点出的同时,还用一个“好”字概括了山村的整体景象。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作者在首联中还以直接切题的方式,把“端午”这个节日也点了出来。这种开篇点题的写法能够有力地统领全诗内容,有效避免后文的内容涣散。

那么山村的“好”从何而见呢?首先,我们作为读者,都会因诗句的激发力而去在脑海中自行想象;其次,“榴花忽已繁”就初步回答了这个问题。此句很具体地通过美好的画面印证了前一句的一个“好”字。

“繁”字下得尤为精恰,把榴花开得绚烂又繁盛的景象逼真地呈现于读者眼前,瞬间就燃起了我们心中的活力与激情。

颔联写的是作者的举动: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吃着两只角的粽子,“我”还将艾蒿插在了高冠上。

“两髻”,因为粽包有两个尖尖的角,所以作者特以两髻来称呼。

前一句看似在写粽子的形象,实则它也含蓄地临摹出了作者吃粽子的画面;后一句以实际行动,把作者在端午节冠插艾蒿的可爱形象予以呈现。

由此可见,这两个画面除了体现节日的美好氛围以外,更是将一种自然纯朴的生活气息也饱满地进行了诠释。

接下来的颈联继续围绕作者本人的举动展开: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依据旧俗,“我”忙着储药,尽管身体很羸弱,但还是不亦乐乎地配了药方。

配药储药、祈求身体安康,是端午节历来的习俗之一。而作者在颈联中,就通过自己的切实行动为我们上演了这样的场景。

羸躯,说明作者年事已高,身体变得比较瘦弱。

不过尽管如此,作者还是不忘遵循习俗,参与到五端午的活动中来。而储药配药这样的行动不仅说明作者对传统习俗的十分重视,还很充分地临摹出了他勤劳的形象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在颈联的笔触中,我们即使没有看到关于端午节的其他景象描写,然而作者的一举一动却又无不让我们感受到了节日的隆重、热闹和美好。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太阳西斜的时候,一切事情都已经忙完了,“我”高兴地坐在餐盘前,举起酒杯饮起酒来。

陆游的这首诗就如一则叙事性很强的短文一样,比较详细地为我们描述了一件件值得记述的小事。

从吃粽子、插艾蒿,到配药、储药,每一件事都很寻常,而每一件事却又都那么真实,那么贴近生活。

也正是这样的温润细腻的记录,才于无形中将读者带到了节日典型的意境中,才于无形中以生活的力量感染到了读者。

尾联中的“斜阳”为整个忙碌的、充满欢愉的画面晕染上了一层柔和的暖色调,让其变得格外温馨恬淡。

而作者举杯酒的镜头定格,又无不将一种忙碌后的满足感体现出来。

尾联的画面也颇具动感,但是这种动感却是悠闲自在的,却是松弛安逸的。

于斜阳下举杯而饮,静享节日欢愉和岁月静好;诗在这样的画面中结束,将无限的憧憬与无穷的韵味留给了我们,真可谓是言尽而意不尽。

榴花燃起逢佳节,杯酒更同粽溢香;各位看官,当读完陆游的这首诗后,相信您也会深受感染。不妨在评论区留言谈谈自己的感想,或者晒一晒自己的诗作。

诗词为梦笔为马,将读写进行到底;欢迎关注一号诗巷,我们下一期精彩不见不散!

0 阅读:7

一号诗巷有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