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土
编辑/两把刀
——【·前言·】——
1955年,全军大授衔时,总共有5位将帅被允许不用剃胡子,可以蓄须授衔。
要知道,我们是一支军纪严明、军容齐整的部队,根据《内务条令》,每个人都是不允许留长头发和胡须的。尤其是在全军授衔这种非常重要的场合,个人形象更是要求严格。
可是这五位将帅却获得特批,允许蓄须授衔。他们就是贺龙元帅、张云逸大将、李克农上将、孙毅中将和袁也烈少将。
贺龙元帅是南昌起义的前线指挥员,又是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功劳贡献身份地位都非常重要,他从革命开始就一直留着胡子,胡子是他身上的一个符号和象征。所以,被特批可以蓄须授衔。
张云逸大将是十位大将中年龄最大的,授衔时已经63岁。他不光只是年龄大,资历还非常老,曾经参加过同盟会,和黄花岗72烈士一起参加过黄花岗起义。资历比大多数元帅都高,是唯一一个拿元帅工资的大将。所以在大授衔时被允许蓄须。
孙毅中将戎马一生,精气神全在胡子上面,他说:“胡子最和我讲义气,是我的精气神,我不能抛弃老朋友。”这是因为,孙毅年轻时生过一场大病,因为体质本身就不好,病后头发几乎全掉光了。但是胡子却越长越长,孙毅便认为胡子是自己的精气神,便决定一生留胡子,来回报老朋友的不离不弃。况且在建国后,连外国记者都称孙毅“孙胡子”,胡子也是他身上的一个标签和符号。所以在授衔时,由聂荣臻元帅上报,被特批允许蓄须授衔。
袁也烈少将被允许留胡子,是因为他也是一位资格非常老的老前辈,别看他仅仅是少将军衔,名气也不高。可他比半数以上的元帅资历都高。他曾是林帅的老师和上级,粟大将当时是他的警卫排长。黄埔军校任职时,许多元帅还没有入党。他是因为1931年在上海被特务抓捕,坐了几年国民党的监狱,没有参与几次反围剿和长征,才影响了后面的发展和授衔。因为他的特殊资历,被朱老总要求必须留胡子,所以也被特批允许蓄须授衔。
在五位允许蓄须授衔的将帅中,还有一位一位比较特殊,那就是李克农上将,他是唯一一位没有战功而被授为上将的将军,并且允许蓄须授衔。
那么,他为何会被授为上将并且允许留胡子参加授衔呢?
李克农1899年出生于安徽芜湖,1926年加入我党。大革命失败后,和钱壮飞、胡底一起打入敌人内部,获取情报。被周公称为“龙潭三杰”。他们在1931年传递了一份重要情报,挽救了组织,避免了一场大灾难。
和中央红军长征时,他负责沿途的地面侦察工作,保卫中央的安全。在草地分兵时,他协助叶帅获取到张同志对中央红军不利的情报,及时报告给伟人,伟人连夜率红一方面军撤离北上,又避免了一场灾难。
1936年,李克农作抗日统一战线的工作。作为我方代表秘密和张少帅会面,达成东北军和红军不再开火的协定,为西安事变做出了贡献。获得伟人的高度评价。
解放战争时,李克农在周公的领导下,指挥情报机关和隐蔽战线,配合军事作战。所获取的情报在解放战场上,尤其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以上了解,可以知道,李将军虽然没有战功,但比千军万马还要管用,功劳和贡献都非常巨大。所以在1955年的时候被授予上将军衔。
1953年,李克农被派往抗美援朝战场,负责和美军在板门店进行停战谈判。
结果,突然收到 国内老家传来的噩耗——父亲因病去世了。听到消息后,李克农悲痛万分,但是考虑到谈判任务的重要性,他没有同意国内派人来“临阵换将”,而是仍然继续坚持谈判工作。
父母离世,子女尽孝,是中国的传统,不能亲自送别父亲必然是巨大的遗憾。但是为了国家大义,只能如此。为了表达自己的愧疚以及对亡父的怀念,李克农决定:开始蓄须,以纪念父亲!
当知道他的这个心念后,伟人和周公都对他极为赞赏,在授衔时,特批他蓄须授衔。
其实,这次蓄须,并不是李克农第一次留胡子。之前在上海作地下工作的时候,他就通过留胡子改变外貌来应对环境。他经常化装成商人模样,来作地下工作。有许多人称呼他“胡公”的雅号,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后来在朝鲜战场上为了纪念父亲开始永久蓄须,是为了尽人子之义,和怀念之情。
李克农将军为国为民,忠诚奉献。对家对父,有情有义。这份家国情怀和个人情感令人敬佩,值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