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时期我军打仗时的两种打法,一是毛主席打法,二是徐向前打法

杰燊 2024-12-30 09:21:31

前言

提起我国最出名的军事专家,那不得不提起毛主席,还有一个人那当然得是徐帅,他们在指挥战斗时慢慢形成出自己的打法,各有各的特点。

甚至军中流传出,我军在战争时期有两种主要的打法,一种毛主席指挥风格的打法,另一种是徐向前元帅指挥风格的打法。

一、胸中有数的打法

一次,毛主席会见外国代表团时,提起打胜仗的方法,简单概括下来就是八个字:“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很简单还很深奥的一句话,透露出毛主席指挥时的军事思想核心是什么。

那就是灵活对敌,主动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一直处于主动的局面,敌变我变,以不变应万变的核心思想,部队灵活多变,让敌人抓不出可乘之机,会让敌人更加急迫,以至于露出破绽,给我军发动致命一击的机会。

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晋察冀地区的正太战役,聂帅面对敌人陷入非常被动局面,毛主席仔细观察完当前局势后,发去一份电报,内容只有短短一百多个字,却让聂帅彻底放下心来,直接化被动为主动。

聂帅忘了曾经我军出奇制胜的运动战模式,所以导致部队陷入被动,有了毛主席的提点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当时战局受到敌人牵制的情况下,他主动改变战略,选择用运动战来对抗,毛主席在电报中为他驱散迷雾,让晋察冀野战军保持主动权,即便敌人向南推进,主力部队已经不为所扰。

集中全部力量,对敌人最薄弱的部位发动进攻,只要一次强攻打疼敌人,那我军就会掌握主动权,不再被敌人牵着鼻子走,不要被敌人的假动作所迷惑。

聂帅收到情报之前很是急躁,他怕自己给部队带来毁灭性的损失,之前的晋察冀军区已经遭遇重大损失,不仅没有拿下任务目标,反而损兵折将,大同战役更是让国军牵着鼻子走,部队遭受重创。

之后,他因为指挥不当,导致张家口这个战略要地丢失,让老蒋变得更加猖狂起来,随着毛主席的‘救命’电报发来,让聂帅茅塞顿开,他选择集中兵力,不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

改变战略后,国军主力连连败退,在我军的猛烈进攻下,几场战役下来,消灭敌军近4万人,也让华北地区的战争局势,转危为安,这几个月的战果远超上半年。

毛主席擅长指挥战斗,时刻观察着战局,在关键时刻给我军将领支招,帮助他们赢得最后的胜利,在自己指挥的战斗中,他也时刻践行着属于自己的军事思想,战役爆发之前带领部队占据主动。

1947年,老蒋把目光看向延安地区,想要集结大批兵力一举捣毁延安这个对我党最重要的根据地,甚至想要拿下毛主席在内的党内高级干部,兵不血刃地赢下这场战役。

毛主席得知国军大举入侵延安,其他战士都想着死守延安,毛主席却想着撤出延安,把这个‘包袱’丢给老蒋来背,老蒋率先撕毁两党协议,成为天下百姓唾弃的对象,根据地丢了,我们还能收回来。

敌进我退,你占你的,我撤我的,灵活作战,老蒋想要拿下延安,是为了提升全军士气,因为这里是我党党中央所在地,可对于延安对于毛主席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这里就像禁锢我军发展的枷锁。

逞一时之勇守住延安,对我军来说得不偿失,还不如送给老蒋,离开延安时,毛主席并没有什么不舍,不远处枪炮声震耳欲聋,伟人静静地修改好文件。

然后让身边的警卫员收拾好需要带走的文件,随后从容离去,不显一丝慌乱,这就是伟人的气魄,从逆境中找寻生机掌控主动,毛主席对国军的进攻形势预判是对的。

国军占领延安之后,胡宗南开始在陕北地区进行大扫荡,可在之后的大半年里,毛主席并没有给胡宗南嚣张的机会,带领麾下的解放军吊着国军主力在陕北地区,在运动战中,我军一直占据着主动权。

国军占据优势有二十多万大军,兵强马壮却被我军游击战术打的溃不成军,延安丢失第二年,国军无力反击,只好撤出陕北地区,毛主席靠着出色的战略指挥,成功收回延安。

二、强硬的战斗作风

徐帅指挥的部队,主要战斗风格就是猛、敢、狠、缠,他的战斗风格极具特色,他手下很多将领都摆脱不了徐帅的影响,这样军中猛将,却被有眼无珠的老蒋视为,以后最“没出息”的学生之一。

等到徐帅来到129师指挥战斗时,老蒋看到他的表现,肠子都悔青了,徐帅的战斗风格以强硬著称,训练战士们也一样,想要打赢敌人,首先要对自己狠。

为此他在训练底层士兵时,就强调,战争就是谁坚持到最后谁才能胜利,你觉得战争最难打的时候,正是敌人最虚弱的时候,顶上去胜利就在眼前。

徐帅每次指挥战斗都会在最危险的地方站着,鼓舞士气,临汾战役爆发后,作为攻城一方,我们缺少重武器掩护,我军部队苦于城高墙厚,久久无法拿下临汾县城,徐帅没有拿战士的性命去拼,而是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改换战略。

最后战士们采取地下突破的策略,挖了两条长千米的地下隧道直通城内,最后凭借十吨炸药给城墙炸出一个大窟窿,战士们凭借武器和智慧赢得最后的胜利,救临汾的百姓于水火之中。

徐帅对于战场局势的把控能力到了一个非常高深的地步,临汾战役博爆发还缺少工程士兵,但北方方面急需兵力支援,徐帅接到命令果断抽调部队支援其他地方的部队,遇到突发情况他能及时解决。

就像当初红四方面军因为张国焘的错误指挥,而毛主席则是带领部队坚决北上,队伍里不明真相的士兵,见此情形就要开枪,徐帅见此情景直接大手一挥,谁敢打,他敢于抗争恶势力。

大智大勇,徐帅的指挥才能慢慢展现出来后,他得到毛主席的重用,最后带领部队打出无数神仙战役,战场上为了观察敌情和局势,他时常会冒着敌人的猛烈的炮火深入前线观察敌情,为部队减少伤亡,做出准确应对。

徐帅在日常生活中更是爱兵如子,不会让部队去做无谓的牺牲,他本就是贫苦百姓出身,所以机缘巧合下考入黄埔没入了老蒋的眼,但他凭借自身信念成了我军最出色的指挥官之一。

三、徐帅和毛主席的不谋而合

自创游击战术,1939年徐向前领命前往湖北接管31师,此时这支部队战损非常严重,全师不足300人,徐向前虽然被任命为副师长,可刚接管部队时,武器装备连一个营都装备不起来。

几个战士伙用一条枪,其他战士的武器大都是长矛大刀片子,徐向前接管之后,面对国军围困的境地,发明出了游击战术,不到半年时间,部队人数翻了一倍有余,武器装备方面,更是几乎人手一条枪。

军事指挥天赋初次显露,他就在同年年底跟并肩作战的战友戴克敏将游击战术写进提案中上报中央,必要时部队集中作战拧成一股绳,其余时间分散打游击,联合当地百姓加入到队伍中,扩大队伍。

徐向前申报的游击战术,跟毛泽东根据多场战斗总结出来的十六字游击方针不谋而合,从秋收起义受挫之后,毛泽东就在想如何跟敌人作战,如何反败为胜,敌我双方差距太大,随后在井冈山时期的战火淬炼,总结出了十六字游击方针,成了我军出奇制胜的法宝。

结语

为什么徐帅和毛主席会想出相同的战术来应对,这就是英雄所见略同,在同样的复杂斗争环境下,人们往往会做出类似的决策和军事指挥,他们创造出对部队最有利的战略战术,为之后的胜利奠定基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