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钢厂又在印度栽跟头!出了名的外资坟场,为何总有人往里扑?

春儿聊世 2024-11-02 22:48:44

作为吸引外资的重要市场之一,印度却有着“外资坟场”的不光彩名声。

尽管如此,依然有企业前赴后继,渴望在这片土地上扎根,比如最近再次遭遇困境的韩国浦项钢铁。

为什么这些企业冒险也要进入这片充满挑战的市场?是期待的回报,还是过于乐观的自信?

莫迪表示欢迎外企投资

2004年,当时印度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国家通过引入外资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当时,浦项钢铁——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之一,也开始寻找新的投资机会。

对于这家韩国巨头来说,国内成本的不断上升迫使他们“向外看”,印度因其丰富的资源和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成为了一个理想的目标。

不过初入印度的浦项钢铁却没有预见到随之而来的重重困难。

尽管最初与印度达成了建设年产1200万吨大型钢铁厂的协议,但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了他们的预料,复杂的审批流程就让浦项耗尽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印度各地的地方政府虽然愿意合作,但却往往无法快速做出决定。

实际上,这个国家的内部治理结构极为复杂,各种文化、宗教和语言的差异使得任何商业合作都变得困难重重。

在经历了漫长的审批期后,浦项钢铁终于获得了地方政府的批准。

不过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障碍并非来自政府,而是来自土地的征用问题。浦项所需的4000亩土地中,3566亩由政府提供,剩下的则是当地居民的私有财产。

这意味着,想要拿到土地,还必须经过当地居民的“批准”。

在此过程中,居民们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不断提高土地价格,浦项钢铁被迫一次次妥协,以期获得建设的必要土地。

不久之后,印度中央政府的环境保护法规也向浦项施加了额外压力,要求他们为可能释放的有害气体支付高达153亿卢比的补偿。

这让浦项感到无语,因为他们不仅要支付这笔费用,还需等待数年的时间来获得环境批准。

即便获得批准,浦项依然遭遇了当地居民的强烈抵制。许多居民要求更多的补偿,并要求提供就业机会,以换取他们的土地。

在经历了一系列麻烦后,浦项钢铁最终表示这“没法玩”,于是决定撤离这片伤心之地。

虽然印度政府对此表示遗憾,并承诺将协助浦项完成项目,但对于浦项来说,这份承诺已然来得太晚。

随后,他们迅速转向其他国家,彻底放弃了对印度市场的期待。

在印度,外资企业如同一只只飞蛾扑火,屡屡“折戟沉沙”。

除了浦项钢铁,许多国际品牌在进入印度市场时也曾败北。

例如,小米曾在印度大举投资,但却在被开出高达5.58亿人民币的罚单,随之而来的48亿元资产被扣押,几乎占据了他们年度净利润的一半。

与此同时,其他品牌如Vivo和Oppo也遭受了类似的困扰,屡次被印度政府罚款,成为了外资在印度的“噩梦”。

再看一些大型企业的经历,如比被高昂的税收政策以及各种限制政策逼退的沃尔玛,比如连连表示“使不得”的特斯拉,再比如被各种套路打压的节节败退,还被质疑添加“杀虫剂”的两大可乐巨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不开心的可乐

可乐表示真的冤枉,这个锅真的背不了。

印度政府的套路总是莫名的相似,不管什么样的大厂,去了印度都有可能被薅的一根毛都不剩,但是这样做跟“杀鸡取卵”又有什么区别?

虽说印度的市场潜力巨大,但外资企业的投资却格外艰难。

印度的法律法规变动频繁,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让许多企业在投资前都要三思而后行。

即使面对这样严峻的挑战,许多企业依然抱有希望,试图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因为印度独特的人口红利与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依旧吸引着一些企业的眼球。

印度政府也意识到外资撤离的潜在危害,开始尝试政策调整。

近来,印度媒体频繁发出希望外资回归的声音,试图通过改善政策、增进合作,来吸引中资企业重返印度。印度表示你们快来投资,印度欢迎你们。

但目前不少外资还在观望中,毕竟“前辈”们都搞不定的地方,还是不要盲目尝试为好。

总的来说,浦项钢铁的经历只是外资在印度市场诸多波折中的一部分。

不过,不管怎么说。即便是困难重重,但仍有企业渴望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被“算计”的手机巨头

在未来,还会有不少企业愿意将目光放在印度,但要在这里扎根,外资企业需要的不仅是资金和技术,还有对市场环境的深刻理解与灵活应对的能力。

除此之外,印度本身的问题也需要政府调整相关政策来解决,不说完全扫清外资建厂的障碍了,起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吧。

参考资料:

富士康关闭工厂,特斯拉不去了,印度为坑外资付出惨重代价——新浪财经2024-07-11 23:36

印媒热议全球资本最向往印度 投资者称环境糟糕——环球时报

印度人发现:只有中国有钱投资……——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2024-09-10 23:07

0 阅读:0

春儿聊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