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读书会】《自卑与超越》梦的目与父母的职责

南宫读书会 2023-02-23 12:49:19

第151期

Hi~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南宫读书会,这期我们继续来看看书中的内容,前几期我们了解了个体的经历和记忆对自己的生活意义有什么作用,这期我们来看看梦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第一部分:关于梦

几乎每个人都会做梦,但是了解梦的人却很少。

以往想要解释梦的尝试当然是不科学的,但是它们都值得注意,至少它们能表现出以前人们把梦当作是什么,以及他们对梦所抱持的态度。

因为梦是人类心灵创造活动的一部分,假如我们发现人们对梦有些什么期待,我们便可以相当准确地看出梦的目的。

大家似乎都能把梦能预测未来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人们常常以为,在梦里有某些精灵、鬼神或祖先会占据他们的心灵,并影响他们。在困难时,他们会借用梦来指点迷津。

他们相信,他们在梦里会成为预言家,而梦则会运用某种方法让他们进入未来的世界中,并预见以后会发生的事情。

从科学的立场来看,这种观点自然是荒诞无稽的。我们不难发现,梦不仅会比日常思维更难理智地预测未来,反倒更为混乱而令人难解。

在弗洛伊德学派的观点中,我们发现了一种真正的努力,他主张梦具有可以加以科学解释的意义。

然而,在许多方面,弗洛伊德的解释已经把梦带出了科学的范畴之外。例如,弗洛伊德假设:在白天的心灵活动和夜晚的心灵活动之间,有一个间隙的存在;“意识”和“潜意识”彼此相互对立;而梦则遵循着一些和日常思维法则迥然不同的定律。当我们看到这些对立时,我们会断定心灵有一种不合乎科学的态度。

人们经常相信左右是相互对立的,男女、冷热、光暗、强弱也是相互对立的。但是,从科学的立场来看,它们不是对立的事物,而是同一件东西的变异,它们是依照某种理想的假定排列而成的量表上的不同程度。

把睡眠和清醒、做梦时的思想和白天的思想当作是对立事物的任何理论,都注定是不科学的。

原始弗洛伊德学派观点中的另一个难题,就是把梦的背景归之于性。这些使得梦从人们日常的活动中分离出来,如果这种看法正确,那么梦便不是表现整个人格的一种方法,它表现的只是人格的一部分而已。

在梦里,我们还能发现一种求死的潜意识欲望,梦是想找出问题解决方法的企图,它们显露出个人勇气的丧失。

从科学的观点来看,做梦者和清醒时的人都是同一个人,梦的目的也必须适用于这个一贯的人格上。

梦并不是和清醒时的生活相互对应,它必然和生活的其他动作、表现一致。假如我们在白天专心致志地追求某种优越感目标,我们在晚上也会关心同样的问题。

每个人做梦时,都好像在梦中有一个工作在等待他去完成一般,都好像他在梦中也必须努力追求优越感一般。梦必定是生活样式的产品,它也一定有助于生活样式的建造和加强。

有一种事实能够帮助我们澄清梦的目的,我们做梦,但清醒后我们通常都把梦忘掉,似乎不留一丝痕迹。

醒来后,梦中的景象消失,对梦的了解也不复存在,遗留下来的只有许多感觉,梦的目的必然是在于它们引起的感觉之中。

个人所造出的感觉必须和他的生活样式永远保持一致,梦中思想和白天思想之间的差异不是绝对的,这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即使是在睡眠中,我们也和外在世界保持着接触,只是感官的知觉被减弱了,和现实的接触也较为松弛。

我们只有在消除了紧张却问题也有肯定的解决方法时,我们的睡眠才不会受到干扰。我们可以说:只有在还没想出我们所面临无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即使在睡眠中现实也不断压迫着我们,并向我们提出种种难题时,我们才会做梦。

在梦中,我们也不需要考虑环绕着我们的情境,问题看起来便显得简单得多,而我们提出的解决之道对我们本身适应的要求也非常之小。

梦的目的是在支持生活样式,并引起适合于生活样式的感觉。

如果一个人面临着一个他不希望用常识来解决的问题,他便能够用梦所引起的感觉来坚定他的态度。

假如有一个人遇见了困难,但不希望用他的常识来对付它,而只想继续应用他不合时宜的生活样式,那么他会找出各种理由来维护他的生活样式。

假如他的目标是在于不劳而获地赚钱,他不想工作,不想努力,也不想对别人有贡献,那么赌博对他而言便是一种机会。他会梦见自己过着奢华的生活,受众人的恭维。于是他撇开常识,开始赌博。我们也能从他所引起的感觉和类别来分辨他是哪一种人。

无论我们做梦与否,我们都会以同样的生活样式提供一种支持和维护。如果这种观点正确,我们在了解梦的历程上便已走出了最新且最重要的一步。

在梦里,我们欺骗着自己。每一个梦都是自我陶醉和自我催眠,它的全部目的就是引起一种让我们准备应付某种问题的心境。

从古时候起,人们便已经发现:梦主要是由隐喻和符号构造而成。

然而,梦为什么不用简单干脆的语言,而要用隐喻和符号来表达?这是因为假如我们不用隐喻和符号,而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意愿,我们便无法避开常识。

隐喻和符号可以是荒诞无稽的,他们能把不同的意义联结起来,它们也能够同时说出两件东西,而其中之一很可能是虚假的,我们从中也可以获得不合逻辑的结论,它们能够被用以引起感觉,而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又常常会发现它。

隐喻是相当美妙的语言工具,但是我们在运用它们时却难免要欺骗自己。运用比喻是为了美和想象,也是为了幻想。

然而,我们却必须了解:对一个拥有错误生活意义的人而言,运用隐喻和符号永远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如果我们了解梦,它们便不能欺骗我们,也不能再引起我们的心境和情绪,我们将宁可按照常识来解决问题,也不愿再接受梦的启示。

第二部分:母亲与父亲

母亲是婴孩第一个接触的人类,也是除他自身之外,最先使他感兴趣的人。这个联系不仅非常密切,而且影响深远,每一种可能是得自遗传的倾向,都已经被他的母亲修正、训练、教育而改头换面过了。

在母亲的各种活动中,我们都能看出她的态度,她如果对自己的工作训练不够,或对他缺乏兴趣,她势必会动作粗野,而这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在每个地方,她都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喜欢她或讨厌她、愿意合作或拒绝合作的机会。

在母道的技巧之中,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力量,所有的技巧都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如果我们希望培养出很有技巧的母亲,我们必须教女孩子以母道,让她们喜欢当母亲,把母亲的工作视为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而且在今后的生活里,当面临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时不会感到失望。

很不幸的是,在我们的文化中,女性母道部分的价值观却被视为微不足道。假如人们重男轻女,男性角色占有优越地位,女孩子自然就不会喜欢她们未来的工作。只要女性的地位受到歧视,整个婚姻生活的和谐必然会毁坏无疑。

认为对孩子的兴趣是一种低下工作的女人,绝对无法学会要给予孩子一个好的开始所需要的技巧、关心、了解和同情。

然而,我们却不能认为母亲是失败的罪魁,她们没有罪,也许本身就没有人教导一个女人如何做母亲,如何与人合作,也许她在她的婚姻生活中是抑郁不快的。

许多研究发现,母亲保护孩子的倾向比其他人和各种倾向都更为强烈。母亲常常觉得她的孩子是她自身的一部分,通过她的儿子,她才和生活的整体建立紧密联系,她才觉得自己是生与死的主宰。

但是,当一个母亲没有设法拓展自己孩子和别人的联系,并教导他和环境中的其他人平等合作时,她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如果这位母亲只专心要使孩子对她自己有兴趣,他以后可能会憎恶所有想使他对别人发生兴趣的企图。

在家庭生活中,父亲的地位和母亲的地位同等重要。最初,父亲和孩子的关系并不密切,他的影响会在晚些时候才会产生效果。假如母亲不能把孩子的兴趣拓展到父亲身上,就可能造成危险,这种孩子在社会感的发展上可能会遭受到严重的阻挠。

如果父母把孩子当作争执的焦点,他们都希望孩子依附在自己身上,爱自己更胜于爱对方,那么孩子可能就会有技巧地让父母来争夺他,结果在父母之间便产生了一种竞争,来看谁最善于管理孩子,或谁更宠爱他。在这种家庭气氛中长大的儿童,是不可能训练出合作的能力。他最先对其他人之间合作的感受,就是父母之间糟糕的合作关系。

婚姻的意义是两个人共同结合以谋求他们相互的幸福、他们孩子的幸福,以及社会的幸福;如果它在任何一方面失败了,它就无法和生活的要求协调一致。

作为父亲,他必须证明自己对妻子、对孩子,以及对社会都是一个好伙伴。父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大,假如父亲是以积极的方式应对生活中的三个问题,他会成为家庭的中坚,他会是好丈夫,也是好爸爸。

如果父亲和他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相处得都非常好,孩子的合作能力便有了很有利的前兆。

假如我们都能体会到合作和爱情是绝对无法用武力获得的,那么在这个世界上,一定可以避免没有必要的紧张和没有用处的努力。

每个人最明确地期待父亲完成的行为,是他能解决职业问题,因此,他必须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找到能对全体人类有所贡献的职业。

好了!本期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这期我们解释了一下梦的来源以及带给我们最重要的感觉,还有家庭里母亲和父亲的角色有多重要,虽然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童年,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孩子的童年。

这里是南宫读书会,我是南宫敏羚,关注我,和我一起开启阅读之旅,每天进步10%吧!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