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战争时期的转运站,人们总会想到那些储存粮食、弹药的场所。
但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中国方面却出现了一种带有全新职能的“烈士转运站”。
顾名思义,这个转运站的主要工作,就是将烈士的遗体运回来。
相比起一线的战斗人员,他们往往能见到更多战争的残酷。
今天我们就要说一个非常著名的转运站,那就是35227烈士转运站。
这个转运站的的情况,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保密的,而且其中大部分的人员都是女性。
可正是她们的努力,才让这场战争少了很多遗憾。
1978年年底,中越边境的局势,已经越来越不受控制了。
自以为强大的越南侵略者,推倒了界碑,进入中国一侧进行骚扰。
他们毁坏庄稼,抢夺牲畜,甚至还杀伤我国边民。
同时,越南还在国际上大肆叫嚣,大有侵占我国广西的势头。
为了让越南人老实点儿,也为了打破越南与苏联形成的南北夹击,中国人民解放军决定发起自卫反击战。
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尤其是当时的解放军仍处在改革阶段,先进武器少,战场载具也少。
战士们想要取得胜利,只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与敌人拼杀,牺牲是在所难免的。
而中国人有落叶归根的传统,我们绝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英雄的血肉流落异国他乡。
所以,在战争打响之前,国家就已经决定,组织一定数量的烈士转运站,以确保英雄归乡。
战场之上,兵力的多寡至关重要,前线分不出来多少人来做转运。
所以,转运烈士遗体的工作,只能交给文工团来负责。
这也就意味着,那些从没亲眼见识过战场的女兵,这次要直面血肉模糊的场景了,她们能行吗?
文工团的成员也是士兵,也必须要服从命令。
1979年2月中旬,就在战场上杀声震天之时,35227转运站正式成立。
37师文工团的战士们被分成5个部分,分别在几个固定点位,接收从前方被运回来的烈士遗体。
她们会先用白酒和福尔马林擦拭烈士的伤口,用来消毒,抑制细菌的滋生;
接着,她们又会清洗烈士们的脸和身体,辨别他们的身份,然后登记造册;
最后,她们会将烈士遗体用白布包裹上,然后送上汽车,运往边境几个县城中的陵园。
2月17日,战斗正式打响。解放军的大炮首先开火,对着越南人的阵地就是一阵猛轰。
紧跟着,就是步兵发起冲锋。
当时,由于解放军已经许久没经历过战火了,战略和战术都未能得到很好地发挥,前线伤亡很大。
到了18日上午,第一批烈士被送了下来。
这些遗体中,有的是被子弹射杀的,相对情况较好,至少肢体都是齐全的;
有人没有了手脚,有人的脸孔面目全非,更有人缺失了整个下半身。
浓烈的战场气息和状况可怖的遗体,让那些成天唱歌跳舞的文工团员们难以接受,有不少人甚至当场呕吐。
但是,她们吐过之后,却依然返回工作岗位,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
眼前的这些遗体,在数小时前还是活生生的人,是文工团员们的生死兄弟,转运站必须要送他们回家乡。
慢慢地,有人适应了过来,不再呕吐了;也有人始终无法适应,吐了一次又一次,连胃液都吐了出来。
但是,却没有人停下手里的工作。她们处理了一具又一具遗体,忙得连腰都直不起来。
烈士们的遗体太多了,她们必须尽快转运。
有人在处理遗体,有人则着手搜寻烈士的遗物。
她们不顾血污,将手伸到烈士遗体的衣服兜里,十分仔细地翻找着。
解放军战士们都很清贫,身无长物。
他们身上最常见的,就是一封封家书和入党申请书。
这些东西有些已经破碎了,有些则是被血水浸透。
不过,上面的文字,却仍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
每次读到这些,转运站的工作人员总会不由自主地流下眼泪。
通常,大约一天会有两次,前方部队会将烈士的遗体运送下来。
但是由于烈士遗体的数量太多,转运站的工作人员的劳动量相当大。
有的时候,她们甚至是24小时都得不到休息。
而且,每整理完一批遗体,就需要用车运载回去。
由于怕出意外,转运站又要抽调一到两个人来押车,这无疑又加大了她们的劳动量。
但是,为了烈士们能够归乡,他们仍然义无反顾。
说到押车,就不能不说一次惨烈的攻坚战。当时,解放军在连长刘建荣的带领下,对敌人盘踞的230高地发起攻击。
敌人占据有利地形,火力又猛烈,解放军这边损失很大。
最后,刘建荣连长身先士卒,带领士兵不断发起冲锋,总算是拿下了高地。但是,他和几十名战士,也在战斗中牺牲了。
事后,他们的遗体被运回转运站,经过简单处理后,放上卡车向后方的屏边县转运。
但是,车辆行驶到途中,却遭遇了敌人炮兵的袭击。
炮弹的冲击波,震得汽车东倒西歪。而司机根本不敢停下,只能不断地猛踩油门,尽快脱离敌人的火力范围。
在这个过程中,押车的几个转运站工作人员全都呕吐了起来。
但是,她们最终活了下来,并且完成了任务。
事后,在谈及这次的危险时,她们表示,只要能将烈士们带回家,她们吃点苦不算什么。
开战十天之后,解放军已经突破了多条越军的防线,整体战线开始前移。
转运站自然也要跟随部队,往前面移动。此时,前方的战况越来越复杂,战士们必须集中精力追击敌人。
而那些烈士的遗体,只能由转运站的工作人员去收殓。
此时,这些曾经的文工团员们,才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战场的残酷性。
有的时候,她们能找到的所谓遗体,不过是一些碎肉和布条。
这些烈士们为国捐躯,但是却连准确的身份信息都无从查起,真是让人望之心酸。
直接到前线收殓遗体,这对转运站的人来说,也意味着危险。敌人的子弹不长眼,不会因为她们不是战斗人员就绕着走。
有这样一个人,她名叫郭容容,是37师文工团的一名舞蹈演员。她是部队中,少数能跳芭蕾舞的人之一。
但是,在35227转运站成立后,她也来到前线,开始搜寻并收殓烈士遗体。
然而在一次行动中,郭容容被一颗罪恶的子弹射中,失去了生命。
原本负责收殓烈士遗体的人,自己也成了烈士。
但遗憾的是,当时转运队的车辆已经满了,再也放不下一具遗体了。
于是,她的队友们只能强忍悲痛,将郭容容的遗体留了下来,准备下一次再转运。
但是谁也没想到,郭容容的遗体被敌人发现了。
郭容容一心让其他英雄回家,但是自己却最终埋骨他乡。
战争结束后,35227转运站也随之解散。
但是这些看上去柔弱的文工团员,却对战争和国家都有了新的认识。
她们深刻地感受到,有国才有家。
为了让自己的国家繁荣昌盛,她们不仅可以继续转运英雄遗体或者伤员,就连扛枪上战场也能义无反顾。
保家卫国,已经被他们当成了自己的使命,融入了血液中。
和在前线拼杀的战士们一样,他们也是最可爱的人。
参考资料:
1、1979:一位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的回忆 老兵不死——《国际展望》 2003年第15期24-25,共2页
2、对越自卫反击战——《文史天地》 2012年第3期89-94,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