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立陶宛!
驱逐中国外交官,更早之前,说的还是尽力寻求与中国全面恢复外交关系的办法,想来想去,为何还是回到交恶的老路?
“装模作样”已经不是第一次,说到底,立陶宛也是奇怪。
频频触碰中国红线,双方关系急速恶化,2021年,瑙塞达表态立陶宛会继续努力,与个别国家合作,只是想消除已经形成的困境。
意有所指,明显不带诚心,前提条件,“尊重”立陶宛自主决定与哪一国或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关系的权利,双向箭头,顾此失彼的选项,注定不可能被满足。
一个“代表处”影响两国关系,至少是原因,2024年的立陶宛,属突然行动,11月29日,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将中国驻立代办处有关外交人员列为“不受欢迎”的人,限期离境。
中方不可能无动于衷,回应立陶宛,要求立即停止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事出反常,明明11月22日准立陶宛总理还表态想与中国全面恢复外交关系,态度差距甚大,怎么回事?
面子被拂,立陶宛想要的,还需从自己做起努力。
动机催化行为,矛盾点可追溯到2021年,“代表处”推就两国关系降为“代办级”,屠刀也落在经济上。
海关总署暂停了立陶宛牛肉进口申报,朗姆酒、啤酒包括巧克力也遭限制,打击巨大且覆盖面极广,各大企业看风头不对,纷纷撤资,生产链和就业岗位再遭重创,立陶宛绝望发现,身后空无一人。
欧盟的支持只在立陶宛挑衅中国的时候,美国看不见油头,自然也选择性视而不见,立陶宛日子难捱,外交孤立、极端政策下民众的抗议之声,都迫使新政府做出改变。
准总理帕卢茨卡斯站了出来,可他所以为的友好信号,根本就是裹上了糖衣的掠夺,这点伎俩,中方还不至于看不清。
“谁紧张,谁心里有鬼”全面恢复外交关系任重道远,立陶宛并未拿出应有的态度。
“涉台问题上的错误行径,是导致中立关系遭遇困难的根本原因,中方对话的大门始终敞开,前提是,立陶宛要回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道路上来”。
很明显,现阶段的立陶宛仍未划清与台湾地区的界线,悬而未解,最乱人心。
民进党也很焦灼,能仗势的“盟友”本就所剩不多,立陶宛新一届政府却一早就亮明态度,称会努力实现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正常化,真如此,“代表处”这只蛀虫肯定是要被清理干净的。
既说要恢复与中国关系,自然要将重点问题给解决,要不然,其余只会徒劳。
很矛盾的态度,就在近期,台湾所谓外事官员“窜访”立陶宛,找上门来谈无人机生产合作,独独少了立陶宛高级官员的公开支持,只有一些低级别的商业代表与会。
低调的态度,外界普遍解读为立陶宛想要在对华关系上保持一定余地,却也难掩既要也要之心,苍蝇再小也是肉,无人机合作,或可为立陶宛低迷的经济打开一定的突破口。
客观现实,问题很难被解决,立陶宛国情,总统与总理各唱大戏,瑙塞达不用多言,奉亲美路线为最优选择,帕卢茨卡斯虽有心改善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却也不愿坦诚相待来换取中国态度。
奈何“台湾代表处”恰是讨论一切的前提,不改变,没什么可谈。
还有一点,总统主负责外交,瑙塞达对华态度并不好,饶是帕卢茨卡斯有所示好行为,但是态度却不够明确,如此模糊不清的表态中国怎么可能接受?
强硬须有资本,中国有,立陶宛未必,对外几百亿的外债,经济苦于找不到出路,寄希望于中国是正确的,可以搭把手,善意却不会只对着“空头支票”,底线很明确,恢复友好关系也可以,把不清不楚的关系断干净了,其并不能在经济上有所裨益,紧咬不放,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