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出重拳,沉默8天后,欧盟主动打来电话,德副总理摊牌

求真理的晓今 2024-06-25 05:31:31

6月17日,我国商务部宣布对产自欧盟的猪肉以及猪副产品开展反倾销调查,这是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临时性关税后,中方作出的第一个反制动作。除了猪肉外,欧盟的乳制品以及大排量乘用汽车等产品,也都可能被调查。但中方并不急于再出手,因为近期德副总理以及波兰总统正在访华,这两个国家在欧盟内部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而且汽车产业都是这两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谈完了,再出招也不迟。

德国副总理哈贝克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中方对欧盟出口的猪肉发起反倾销调查后,欧盟很快就坐不住了。据环球网报道,6月22日,我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应约与欧委会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举行视频会谈。会谈期间,双方商定,就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案启动磋商。从“应约”二字就能看出,这次是欧盟主动打来的。

临时性关税政策7月4日就会正式执行,这期间留给中欧磋商的时间已经不多了,靠着这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不太可能谈出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欧委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开展长达9个月的反补贴调查,带有明显的政治意图和打压用意,所以这次的贸易摩擦,单纯通过对话磋商,短期内很难消除。

我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

另外,对于欧委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发布反补贴调查这件事,在磋商前中欧都已经明确了各自的立场。中方此前曾明确表示,欧委会的调查在程序上存在严重瑕疵,收集数据时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得出的结论更是违背基本事实。例如一般情况下,政府发起反补贴调查,都是应产业界的申请,但这次是欧委会认定“中国电动汽车通过补贴获得了不正当竞争力”,基于此主动发起调查,这明显就是先射箭后画靶的做法,所开展的调查不过是走个过场。

而且在调查过程中,欧委会还要求中企提交电池配方、销售策略等核心商业机密。欧盟的做法,显然就是在意识到欧洲车企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但又想要在新能源市场分一杯羹,所以便通过非市场手段,强取豪夺,将中企挡在欧洲市场门外的同时,盗取中企建立强大市场竞争力的秘诀,提升欧企的市场竞争力。

电动汽车

这些,欧委会显然都不会承认。在他们眼中,一口咬定中企的核心竞争力是“补贴”,至于完整的产业链以及技术、资本积累等关键因素,他们却避而不谈。真正的关键博弈期,还是11月份之前。欧委会宣布临时性关税政策后,有4个月左右的调整期,如果最终在欧盟的表决中获得通过,将成为一项长期性关税政策。中欧这次贸易摩擦,是否会演变为新的贸易战,关键就看接下来几个月,中欧各自拿出哪些筹码,能否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对我们来说,欧盟并非铁板一块,我们可以分而治之。在对华加征关税这件事上,欧盟可以视为两部分,一部分希望借加征关税的节点,吸引更多中企投资设厂,例如意大利、西班牙、波兰等国。这些国家拥有不错的工业基础,在汽车产业方面,也拥有较为完善的配套和产业政策,过去这几年里,这些国家都在积极游说中国车企,希望中企能够投资设厂,带动当地就业。

冯德莱恩

另一部分是担心中方的反制,会给他们带来超出预期的损失,例如德国。中德经贸关系密切,欧盟这次对华加征关税,本就对部分德国在华车企带来了冲击。如果中方对等反制,例如对欧盟出口的大排量乘用汽车加征关税,德企将遭受二次打击。有意思的是,出于实际利益考量,德国应该坚决反对欧委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决定。过去德国政府以及产业界也确实发出过反对的声音,但德副总理访华期间,却又强调欧盟的做法和美国、土耳其等国不同,施加的不是“惩罚性”关税,而是为了消除补贴带来的“不平等竞争”。不难看出,德国政府已经被意识形态束缚,既要讲利益,又要讲“政治正确”。

针对欧盟内部这两个不同群体,我们要采取不同策略,分而治之,才能更高效的解决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通过欧盟成员影响欧委会,才能更好的达到预期效果。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做好爆发贸易战的准备,这是中国实现产业升级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遇到的考验。

0 阅读:0

求真理的晓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