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帝内经》的“上古天真”说起,理解阴阳平衡与健康的关系

文化养生谈 2024-07-22 06:56:02

自古以来,我们人类思想里最恒久的希望,我认为就是长寿与健康。这个愿景不像其它希望那样具有“时代特色”,而是一种永恒的追求,历久而弥新。

对于生活的态度,我总是说“没有最强,只有更强;没有最快,只有更快”。表面看上去,人类的追求似乎是没有止境的,但是您知道吗,这种无限的状态其实并非常态。

就以我们的身体健康和长寿来说,即使是最常提及的“阴阳平衡”,也不是其最常态的表现形式。

就身体的阴阳而言,它们一直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所谓“重阳必阴,重阴必阳、阳极阴生,阴极阳生”等等。

正是这种不正常的“常态”交替往复,才推动人们在“生长化收藏”的道路上一路前行,形成一个“生老病死”的过程。

相对来说,现代人的生活没有“最”字可言,只有“更”。换句话说,也就是没有极致的巅峰,只有不断地超越。

就以长寿来说,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年过花甲就是老人,而今却年过八旬也依然健在。这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存在,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越。

这一切的源头,都源于我们对于外部世界的不断进化与感知,总希望用更新更爽来刺激自己对于新事物的接近感。

虽然,这些观点用现代人的话来说,这是一种推动个体、乃至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但如果将其放在单独一个个体的身上,这却又是一种病态。

从内经的角度看,《素问.上古天真大论》所说的 “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刚好与这些情况相同。

不是吗,为了能获得更深刻的刺激,于是便不惜竭尽其精,耗散元真,从而失去了自身最宝贵的东西,并且自己还完全不知。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珍贵的是什么?

那就是真元,古人说其为“天真”。即使是现在,我们在形容孩子的时候,总是用“天真无邪”来表彰他们。

但是您有没有觉得,孩子的天真无邪,其实正是他们精力充沛、无忧无虑的体现?为什么表面上随着我们身体的不断壮大,那份天真和充沛却日益衰减呢?

这里面的原因,那就是身体真的“病”了。

什么是身体的“病”?

内经认为,身体之根本,无非阴阳二字而已。健康的状态,那就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而病态不断进展就会成为“阴阳离决,精神乃绝”。

很多人都在意阳气的充沛,因为阳气是运动的和温暖的。但如果阳气过于躁动,那不就是内经所说的 “阳气者,烦劳则张”吗?

这种观点,其实不仅在内经,在其它古代典籍里也有同样的描述,比如《大学》就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里面说到的“正心,修身”,就是要使自己的“神”保持安静状态,那样才能有所作为。如何保持自己“神”的安定?那就是修心,因为“心藏神”嘛。

于是,不忘初心,珍惜身边所有,这就是使心神安宁的最佳手段,也是最基本的条件。

如果凡事都追求“过”,无论是过分的刺激还是过分的享受,都是对于心神的最大消耗。

内经对此的评价,认为上古之人为什么能够“尽终其天年”,最难做到的就是 “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一个“朴”字,说尽了一切。

当然,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并非是要我们刻意回到那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合理地、与时俱进的生活追求,也是对自身条件的提高,但如果过于讲究口腹之欲、追求形体感官的刺激,那何尝不是一种最大的消耗?

现代人比较难以摒弃的,或许就是心中的那种躁动不安,甚至说是焦虑也不为过。正因为入如此,我们才有必要让自己的内心更“安分”一点,远离喧嚣,给心灵一片宁静,或许也是获得往日“天真”的一个途径。

0 阅读:7